雖然在外銷市場上,Su-27還算是俄羅斯的金雞母,以下介紹在本土苟且求生中的Su-27第二代。絢爛的光輝:Su-35
1992:參加法茵堡航空展,但其實它的編號是Su-27M。這個已經進行10年的計畫,原本預定於1992年量產,但計畫夭折,只剩下幾架原型機,據說都交到特技中隊。
1990年代早期:俄羅斯政府允許外銷,外銷型稱為Su-35
1994:為了競標UAE的案子,換裝法國座艙顯示,輸給30架 M2000-9(法國人真是奸詐)
1996:兩架換裝N011M相列雷達。其中一架(T10M-11或711)換裝向量噴嘴,稱為Su-37
2000:向量噴嘴的壽限到達,換回傳統噴嘴,但更新了控制律的FBW,宣稱保留了原有的機動性。參考MKK的規格將全部的航電換回俄製,包括座艙、電腦與匯流排,型號回復成為Su-35(煩不煩?)。KnAAPO企圖向南韓、巴西、澳洲推銷,但都失敗。另外,第一架雙座型Su-35UB試飛,預計作為Su-35的配套戰鬥教練機。KnAAPO希望蘇聯空軍能在2004,最晚在2015採購這兩型戰機,作為Su-27系列的汰換,但前途似乎十分渺茫。
航電:SDU-10M FBW、N011雷達(由於天線旋轉角度高達90度,導致前機身修改)、KAI-1 HUD、兩具MFI-10-5 LCD、新的導航、通信(UHF/VHF/HF)與電戰系統。另外,它與其他的第二代Su-27都採用開放架構的匯流排,所以航電換裝會比較容易。
AA武裝:R-77、R-27系列、R-73系列
AG武裝:導引武器
Su-27IB:最可能量產的新戰機(NAPO)
1980年代:開始發展,預計在90年代中期開始生產200架以上以汰換Su-24。由於Su-24的任務還包括偵察與電戰,所以也有Su-27R(BKP-3偵察系統,包括Pika側視雷達,Tor電子偵察,與IR/可見光系統)、Su-27IBP(電戰,Kavkaz ECM與ELINT)的計畫
1990:第一架出廠
1994:被俄羅斯稱為Su-34
1995:第一架預量產型被稱為Su-32FN,改配備海龍海洋雷達與反潛、反艦設備,作為外銷用海洋巡邏機(奇怪的外銷策略)
1999:又改稱為Su-32MF
2000:第一階段測試完畢。準備進入量產。
2003:實際只共生產了6架,但預計在2005/06服役。屆時可能換成Faraon/Kopyo-F與Osa雷達」以提供更高的性能。
航電:BTsVM-386電腦、Sh-141射控系統(V004相列雷達、Platan 雷射/電視標定系統、V005後視雷達)、Khibiny ECM(包括ELINT與IR飛彈警報器)
AA武裝:R-27ER、R-27ET、R-77、R-73
AG武裝:Kh-59ME、Kh-29T/L、Kh-25ML、Kh-31A/P、KAB-500、KAB-1500系列導引武器
機體:最大起飛重量增為45噸
Su-27KUB:爭奪Su-24汰換的市場(KnAAPO)
1980年代初:作為Su-27K艦載機的雙座教練型開始發展。計畫衍生出Su-27KU教練型、Su-27KRT偵察機、Su-27KPP電戰機、Su-27KTZ加油機,共預計在2000年生產約50架以輔助80架Su-27K。但結果Su-27K只生產了26架,雙座艦載機的計畫則完全終止。
1995:第一架改裝開始,稱為Su-27KUB,利用Su-33的預量產型改裝並排雙座機身。
1999:改裝完成
1996:提案發展Su-30K2,綜合Su-27M(Su-35)的機身與Su-27KUB的機頭。
2004:預計第二架原型機加入測試計畫
航電:Zhuk-MS雷達(未來可能改成Sokol相列雷達)
五年現代化計畫:由於俄羅斯實在沒錢,只有Su-24可能會採購新戰機汰換,現役的Su-27只好以改良方式提升戰力。
1998:一架Su-30K裝備改良套件進行測試,稱為Su-30KN。
1999:正式提出五年計畫,預計改良20-25%的現役戰機(Su-27、Su-24與Su-25),並於2010/11完成。另外,第二階段測試開始,將N001雷達裝Pero相列天線,希望以較便宜的價格取得類似N011M的性能。
2000:開始測試雷達的新模式。另外,三具Pero天線投入測試。
2001:第一架改良Su-27UB出廠,稱為Su-27UBM。照計畫這年應該要改裝6-8架Su-27UB,與同樣數目的Su-27,但結果只有3架Su-27UBM。
2002:俄國空軍改組,原先由IAIA提出的改良計畫被換成KnAAPO的計畫,改以Su-30MKK的航電為基礎。年底,第一架改良的單座型出廠,稱為Su-27SM。另外,KnAAPO也曾提議以Su-30MKK模式改良Su-33,並推銷給印度,但最後印度選擇了MiG-29。海軍的Su-33的確由KnAAPO進行了部分改良,主要是換裝了能發射Kh-31P的L-150 ELINT系統。
2002:換裝一具AL-31F-M1的測試機試飛,推力達到29320磅。
2003:預計完成五架Su-27SM的改裝。另外,具有FADEC能力的AL-31F-M2也將試飛,推力達到31085磅。
2005-2010:蘇霍設計局本身預計推出更大幅度的改良計畫,稱為T-10BM,保留Su-30MKK系列的航電,但換裝推力更大的AL-31F引擎
航電:在現有的Su-27或Su-30的N001雷達上新增一個雷達頻道Oko與Baget-55信號處理器(486 CPU)以支援AG武器、MFI-55或更大的MFI-68 LCD、雙座機未來可能裝更大的21吋 LCD、HMD與取消HUD(其中一家廠商發展的,基本上五年計畫混雜了多個合作或競爭的廠商)、側置搖桿
AA武裝:R-77
AG武裝:Kh-29T、Kh-31A、KAB-500系列導引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