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中國史-----二十四孝與孔融讓梨所隱藏的邪惡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四無君  於 2004/08/20 15:08
認清中國史-----二十四孝與孔融讓梨所隱藏的邪惡

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與二十四孝的故事。
實際上孔融讓梨與二十四孝所隱藏的背後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實。

這些事之所以可怕,必須從整個時代背景來探討。

故事發生在東漢中晚年。漢朝官員為「士大夫」,這個名稱起源於周朝。
「士」是武將,「大夫」是文官。
而漢朝又採戰國時代招賢舉士的辦法,由地方政府為國舉才,四處去找「賢良方正」之人。

這個制度是漢朝平民可以當官的唯一途徑。推舉的標準,除了儒教的學問之外,
還必須要有道德行為。

但每個儒生其實學識是差不了多少,於是乎只好在行為上做文章。也就是開始「作秀」。
務求自己的行為能驚天動地。

所使用的方法重要的有以下兩種--

1.違反常情的孝道表現。

儒教要求的是守三年之喪。到了獨尊儒術的漢朝,便以政府力量大力推行。
王莽時期更是嚴格規定中級以上官員必須守三年之喪。
但每個人都守三年之喪時,只守喪並不能展現自己道德上的清高與獨特。
於是有人改守「六年之喪」甚至「二十年之喪」。
也有人幼年喪父或喪母,已守過三年之喪了。長大後為了當官,只好再守一次喪。

2.辭讓財產與辭官已表示謙讓。

有一句話叫「南山捷徑」。也就是說,隱遁山林,其實是當官最快的捷徑。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為了當官,產生相當反常的現象。
如家中分財產時,大家爭的是分最少的那一份。
知識份子故意躲到山中隱居,以表示自己的清高與聯結。

體認到這樣的時代背景。
我們可以去想像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賣身葬父」、「為父葬子」(沒錢養老爸,決定把自己孩子活埋)等等
匪夷所思甚至慘無人道的奇異孝行,有他的背景存在。
這些怪異孝行的動機並不單純來自孝心。
這也是為什麼二十四孝中,孝子都是以「當官」結尾。
而二十四孝也可以說是漢朝「教化百姓」的文宣品。他所告訴人民的意思就是--「想當官的,請照他們這樣做」。

而孔融讓梨也是這樣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但這樣奇形怪狀的社會風氣,所舉出來的「才」。所做的行為其實也相當地匪夷所思。
例如孔融當北海太守就殺了一個他自己認為在父親墓前哭聲不夠悲淒的百姓。

至於諸葛亮躬耕南陽,在了解漢朝這樣的時代風氣之下,我們可以用另一個方式來思考。
而且在下也認為這件事可以作懷疑對諸葛亮具有食古不化性格的佐證之一。


NO:274_2
周公  於 2004/08/25 16:29
Re:認清中國史-----二十四孝與孔融讓梨所隱藏的邪惡

To 四無君 :


漢朝在孝道上的確有矯情作秀、沽名釣譽的流弊
但是不是當時所有孝行都是作秀呢?
有些可能是,有些則不確定
我們不能以某一時代中的部份風氣來解釋所有的行為和動機
我覺得懷疑的精神也應該有所節制
你只要提醒大家慎思明辨、不要死讀書就好了
可是你卻有點興奮過了頭
好像發現了什麼「達文西密碼」之類的千古大陰謀
你知道孔融讓梨時他幾歲嗎?
他才四歲!實歲只有三歲!
這麼小的蘿蔔頭有你想像的那種心機嗎?
以他的天份和早熟當然不是完全不可能
但你沒有證據他在那個年紀就有意識地開始累積自己的政治資本
我相信即使是宋楚瑜也沒這種天才

能夠看到歷史中的盲點是件好事
可是你好像才拿下一副有色眼鏡卻又戴上一副老花眼鏡
你文中的一些誤解會把讀者一路帶到爪哇國去
這裡只提兩點
「二十四孝」的各種文字、圖解版本乃是宋元理學傳統的產物
跟漢代一點關係也沒有
而「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從上古到宋代都有
大部份跟漢代「舉孝廉」也沒有關係
所以你至少可以談兩件事:漢代對孝行的提倡及其流弊、宋元理學通俗教育的做法
但如果你批判的是漢代以「二十四孝」做為文宣工具
我就真的不知道要去哪個星球幫你找證據了

本篇內容經論壇管理編修於2004/08/26/08:50


回論壇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TWforum.pl?board_id=3&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