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Echo 於 2003/06/11 16:11 | |
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Echo 於 2003/04/30 07:29 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希望提供一個地方讓大家收藏一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台灣成就」。 『國際發明展台灣大放異彩』 但是沒有系統化。這些欄不求「人丁旺盛」,只希望能替我們的家園台灣 我希望能把它「系統化」,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做,如果有看到可以向全世 台灣成就─ XXX 這樣的標題。 希望經由大家的努力(一次只要三分鐘的時間),長時間地把台灣 這一欄先由一則台灣醫治 SARS 的技術作個起頭。
-------------------------------------------------------------------------------- 港擬來台學ECMO救命術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296314.shtml 台灣首開以體外心肺循環器「葉克膜」(ECMO)救治SARS重症病患,雖然該病患仍告不治,成為國內第一例SARS死亡個案;不過,這個概念引起國際重視,香港即有醫院與台大醫院連繫,有意派員來台學習「葉克膜」裝置。 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日前率台大醫療團隊協助中國醫藥學院,為日前死亡的遭香港淘大社區兄長感染的重症病患裝置「葉克膜」;消息傳出,柯文哲接獲來自香港威爾斯醫院的E-MAIL,請益「葉克膜」相關技術。 沒有使用「葉克膜」經驗的香港,有意請柯文哲到香港「傳授」,不過,台、港SARS疫情都進入警戒狀態,加上台大因收治多名SARS病患,醫療人力吃緊,柯文哲根本走不開。後來香港表示將派一組人員來台學習,原訂今天抵台,但國內宣布香港來台將在機場隔離十天後,此一計畫也被迫暫緩。 台大裝置「葉克膜」經驗十分豐富,目前已累計四百多例個案,為亞洲翹楚。柯文哲表示,「葉克膜」最早是使用在心臟移植方面,手術後暫時取代心、肺功能,後來逐步運用到感染症引發的肺衰竭病患;而台大使用的「葉克膜」系統,為該院自行設計的管線,直接在美國訂做,將不必要的接頭減至最少,將裝置的錯誤、時間減至最多,以降低術後感染的機率。
-------------------------------------------------------------------------------- 他們 逮到本土首隻SARS病毒.. 記者楊惠君/專訪 --------------------------------------------------------------------------------
去年曾因助理疑遭實驗室感染登革熱,後來雖然排除,但令高全良承受莫大的壓力,這次SARS研究危險性還高過登革熱,他不敢再讓助理冒險,最危險的實驗,都自己來。為了找出病毒,高全良如神探福爾摩斯般,挖空心思讓病人的檢體「生」出病毒;想到當年曾進行國內首次漢他病毒血清調查時,手上有一些冷藏多年的細胞株,趕緊從液態氮中取出解凍,最後真的如願讓SARS病毒現形。 高全良驕傲的說,當以電子顯微鏡拍到病毒的那一刻,興奮得不得了,而且運氣特別好,正好拍到病毒從細胞膜跑出來的樣子,就像是小寶寶排隊,比其他國家的照片都「漂亮」;想到這個成果應可在歷史上留下紀錄,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這項成果被媒體批露後,在英國和美國唸書的兩個小孩,即在第一時間向他道賀,讓他十分神氣。 長期從事愛滋病毒研究的黃立民,是少數愛呆在實驗室的臨床醫師,高危險的病毒對他都是「熟朋友」了,他也是抓出病毒的重要人物。他說,找出病毒很重要,否則空想一堆研究,根本無法進行,後續的檢測、治療都會卡住;他長年「泡」在第三級實驗室中,早就習慣了,不覺得危險,倒是太座對他這陣子因忙於SARS研究,經常晚歸,頗有微辭,但也是關心多於埋怨。 黃立民自豪的說,醫界一直認為,會做實驗的醫師,才是最「SMART」 (聰明)的醫師,因為在實驗室裡,一切可以自己「做主」,主導性很強,很有優越感;尤其能參與SARS這麼重要的研究,成就感更是不在話下。
-------------------------------------------------------------------------------- 研發疫苗 最快1年有成 記者楊惠君/報導
台大已開發出免疫螢光檢驗試劑,可在病患發病10天後,偵測體內抗體,輔助聚合(酉每)連鎖反應 (PCR),提高SARS檢測準確度,也展開初期檢測試劑及疫苗研發。台大醫學院生化及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張明富表示,研究團隊已找到SARS病毒的互補C-DNA,並鎖定幾個可表現SARS病毒基因的關鍵蛋白質包括E1、E2、M、N,可望做為早期偵測SARS感染的標記,及早篩檢潛伏期或發病初期的SARS病患,也是疫苗研發的重要工具。 台大目前已分組展開DNA疫苗及蛋白質疫苗研發。台大小兒科教授江伯倫表示,目前已發現SARS病毒外層的S、E、M蛋白質,是感染細胞、進入人體最重要的蛋白質,可送到以DNA載體、大腸桿菌及昆蟲細胞做為質體,大量產生去毒的重組蛋白,理論上,把重組蛋白打入體內,可中和抗體,阻斷病毒感染,達到預防染病的效果。 張明富表示,預計1個月內,可進行動物實驗,如果實驗動物體內可長出中和抗體,證實能預防感染SARS,下一步將以基因工程方式大量製造;台大目前已與廠商接洽,一旦產、官、學三方資源結合,1年內可望有成果。 此外,本土SARS病毒基因解碼後,台大也成立SARS藥物研究團隊,進行藥物有效性的篩檢,目前已鎖定抗病毒藥、干擾素、治愛滋病的抗蛋白質合成←藥物檢測,希望篩檢出最有效的抗SARS病毒藥物。
-------------------------------------------------------------------------------- 美國務院宣布:參院要求鮑爾助台加入WHO --------------------------------------------------------------------------------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七日專電)美國國務院今天發佈新聞指出,美國聯邦參議院於五月一日一致通過第二四三號法案,要求國務卿鮑爾協助台灣爭取於本月稍後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獲得觀察員地位。
新聞稿說,參議院第二四三號法案要求國務卿制定一項計畫,使台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獲得觀察員地位,並「指示美國出席日內瓦大會的代表團執行這項計畫」。 這項法案還要求國務卿鮑爾在兩星期內,針對此案所採取的行動向參院提出報告。 新聞稿說,參議院第二四三號法案強調台灣在衛生領域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台灣的「預期壽命在亞洲名列前茅,產婦和嬰兒死亡率與西方國家相差無幾,並已根除霍亂、天花和鼠疫等傳染病」。新聞稿並說,法案還讚揚台灣在亞洲「率先根除小兒麻痹症並為兒童接種B型肝炎疫苗」。
-------------------------------------------------------------------------------- 竹科研發成功SARS病毒檢驗晶片,可在兩天內檢測出是否感染 http://news.yam.com/bcc/focus/news/200305/0200305210059.html 繼續請聽鄧素君製作的新聞專題:「竹科研發成功SARS病毒檢驗晶片,可在兩天內檢測出是否感染」(3分52秒)
-------------------------------------------------------------------------------- 若研發SARS疫苗或解藥成功.很有可能獲得隔年諾貝爾獎.李遠哲團隊加油. -------------------------------------------------------------------------------- NO:201_9 內容 由 天下雜誌 提供 作者:李雪莉 他真的害怕那天的到來,而且隨時可能發生,就像其他的SARS病患一 這個「他」,是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代稱,因為再有理想的南丁格爾或 在這場尚未結束的全球戰疫裡,有一線的醫師、教授為了追蹤SARS戰 人類與微生物之戰,也給了台灣醫界危機管理的學習機會。台大醫院是台
這個團隊其實也是更多默默奉獻的白衣勇士們的縮影,謹以本文向所有第 蕩漾的五月天,台大醫院外頭,陽光熱力四射,但,沒人想得到,今年春 二樓的大會議室裡,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數位副院長坐鎮,領著四、五 個頭不高的李源德進門開會前,告訴記者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是我們的 這不只是台大醫院的戰爭,也是全民的戰爭。當生命已探至谷底,不少人 「台大現在成了台灣人的精神堡壘,」一位記者站在空盪盪的大廳裡,語 在SARS事件裡,台大醫院是國內第一個接收病患、第一個啟動「三級 目前台大三十間負壓隔離室因為SARS患者,已呈現飽和,連過世的和 為什麼患者只信任台大?這個歷史悠久的教學醫院在這次防疫、治療中掌 一切都從發現那個線索開始。 在內科急診室護理長莊寶玉的印象裡,三月八日,也就是台灣第一起SA 寧靜的日子維持不到幾天,三月十三日夜晚,下了班的莊寶玉在電視上看 十四日,勤姓台商太太也來到急診室報到,第一線感染控制的醫護人員意 張上淳判斷精準地說:「很不尋常,一家兩個大人得肺炎?」矛頭開始指 就在當天下午,面對史無前例、一無所知的怪病,當時留駐台大的最高階 這個小組以院內「感染控制小組」負責人張上淳為召集人。由於患者可能 人在外頭開會的院長李源德,則不時以電話和現場主持會議的林芳郁連線 工作小組第一個決定是隔離勤姓夫婦;第二個決定,是升高防護網,開啟 所謂第三級防護,是指醫護人員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前要通過三道關卡,一 五小時內,工作小組從怪病給的線索中做出決策。台大醫院瞬間反應的能 • 八十歲老教授的教誨 早在五、六○年代,抗生素已開始流行時,許多人都認為抗生素與疫苗可 「那時的台大,在傳染病上的研究很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金傳春描述
此次「SARS專案工作小組」團隊中,成員平均年齡約四十歲上下,都 感染科成員幾乎直接或間接受到兩位教授的薰陶,平時對傳染病已有作戰 「他們從年輕時就被教授訓練得眼睛很亮,敏感度很高,」同樣是謝維銓 李龍騰補充,這是為什麼台大在第一時間,發現一家兩人患有肺炎的異狀 敏銳的判斷力外,台大平時建立的感染控制指標,使一線員工有發現異常 • 活體切片 關鍵決定 在台大醫院裡,開刀房、加護病房等都有一個感控指標,受過專業訓練的 儘管院方面對傳染病,已做出初步的反映與回應,但SARS患者排山倒 看到此景,身為內科主任的楊泮池虛弱得想說「不」,「好像不管我們用 在此起彼伏的噩耗中,令大家情緒決堤的,是照顧勤姓台商太太的內科蔡 「他不是沒防護,他防護做得不錯,卻在負壓隔離室中遭感染,」身為蔡 沒有人明說恐懼,但蔡醫師的警訊讓大家心裡都有「誰倒下來,就要立刻 張上淳坦白,那時面對假想敵,治療顯得有些盲目。這困頓,也激發團隊 為了搶得治療先機,台大組成另一個研究團隊,由楊泮池為召集人,醫院 研究團隊每隔一天就有一次晚間聚會,針對病毒的特性、治療的方法,進 不少教授早上六點起來看WHO與國外的最新訊息,唸報告、查資料,把 台大在治療上最大的突破,立基在一開始為勤姓商人進行肺部活體切片的 一位醫師描述情況:「患者的肺部浸潤著大量病毒,麻醉患者後,開一個 之後,研究團隊從病理上,看到患者出現噬血症候群:T細胞(白血球之 台大除了和香港、新加坡一樣使用抗病毒藥外,更因這項發現進而使用大 這個治療方式,讓受感染的台大蔡醫師在四月十六日出院,並回到工作崗 • 權威、紀律、勇氣 和看得見的敵人相比,無形的敵人SARS更叫人緊張,因為只要有一個 如果以神經網絡比擬,院長、四位副院長,是這次危機處理的大腦,他們 注重傳承與倫理排序的台大醫院,過去常被批評威權領導,但在這次危機 院長李源德是心臟內科專家,與李源德同期在一九六五年畢業的,還包括 當記者向李源德提出拍團隊照的要求後,十分鐘內,二十位主任級的醫護 李源德的領導風格強勢,使他能統一指揮全局,沒有任何雜音出現;不過 舉例來說,在第一位蔡醫師受感染之後,曾經有另一位醫師也出現發燒、 兩天後,該名醫師退了燒,院方鬆了一口氣,李源德事後回憶說:「絕對 在SARS襲台近兩個月的日子裡,台大始終低調,和衛生署早晚一次的 外界更聽不到台大團隊的抱怨。這與台大百年來的醫學教育保有日式作風 「這裡的人都很喜歡做研究,二十年來才遇到一次大流行,我們幾乎是搶 這場戰疫注定是一場高度的人力消耗仗。只要有一人退怯,就可能出現骨 照顧一位SARS病人,台大配置了兩位醫師、三位護士;一開始的十四 避免第一線護理人員累倒,李源德一開始就有「做一星期休一星期」的規 幾乎沒人喊累! 走進內科主任楊泮池的辦公室,桌上展開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接連不斷 和楊泮池同班同學的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回憶說,他們那一屆,還有下屆 當中最辛苦的,可能是這次「SARS工作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二十年 最近,張上淳在總統府的安排下,上了各電視媒體進行SARS觀念的宣 「在心理負擔那麼大的情況下,你說我笑得出來嗎,說不定明天、後天有 在沒有好消息前,堅強似乎是走下去的唯一方法。他們早有最壞的打算。
疫情尚未結束,沒有人知道台大是否能平安度過挑戰。 就在和平醫院爆發疫情封院前,一名曾經到和平治療的七十五歲老先生來 「和平封院後,裡面也苦,我們外面也苦,」李源德表示,和平醫院患者 當治療成效出現,罹患SARS的病人都想在台大治療。 目前台大僅有三十間負壓隔離室,開始時還算充裕,但隨著疫情蔓延,病 「病人愈多,醫療防護就愈沈重,我們是無法拒絕,但人力資源有限時, 為了防疫,台大已關閉院際間的交流,不加收一般患者。如果疫情持續擴 資源不足,也凸顯未來台大向國際級醫院邁進的腳步。以醫院與醫學院為
外界的肯定與批評,在此刻,都像微不足道的砂粒,台大團隊只想奮力跟 走到台大醫院外圍,賣著口罩的阿桑戴著 N95口罩對著顧客說:「這裡是 台大醫院門診量已掉了五成,每個月虧損約上億元。在這個危機時刻,「 當生命微弱到只能低聲輕嘆時,再多的利潤都顯得微不足道。對醫院如此 得到與失去、成功與失敗,該怎麼衡量? 當穿著白衣、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與病患站在一起,不論他是台大人還是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醫護人員,也歡迎您轉寄本文,讓我們成為他們最堅 |
文e 於 2003/06/11 16:14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感謝 Dear Echo的開欄,我本來還想說如果您沒來貼文, 要以本網推薦的名義來開欄呢!^^ |
Echo 於 2003/06/13 12:39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不用客氣,大家一起努力。。。:) |
Papagino 於 2003/06/13 18:57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砷•台灣•中國 ☉劉永斌 2003/06/12 自由時報 二○○○年五月,本人代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到波多黎各參加「砷(Arsenic)和疾病」的會議,與會代表來自亞、非、歐、美洲各國,台灣由陳建仁教授率團參加。 台灣在「砷」的研究領域上佔有領先地位,美國環保署沿用多年的自來水含砷安全標準量,就是依據台灣學者專家發表的研究報告訂定的。 從一九五○年代開始「砷和烏腳病」研究,到今天「砷與其他疾病包括癌症」探討,台灣政府、民間和學者專家付出了不少財力、物力和心力。 六○年代曾文賓教授的報告,在國際會議上經常被引用,近年來,陳建仁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所發表的論文,享譽國際。 最近幾年中國的水質、空氣、礦區等「砷」的嚴重性逐漸受到重視,這次的會議也邀請中國的一位代表發表研究報告,題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砷的研究成果」,第一張幻燈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還特別用不同顏色的虛線,把台灣劃進它的版圖之內,第二張幻燈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砷發表過的重要文獻,包括作者、題目和年代,它把台灣數十年來發表的成果,統統羅列在內,包括陳建仁教授的論文。 報告完畢,我第一個發言指出兩個嚴重的錯誤,首先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第二台灣所有的研究報告,都是在國人的物力和財力的贊助下,加上智力和努力的成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完全無關。 (作者劉永斌╱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副主委) |
Echo 於 2003/06/24 00:49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基因序列 找出三種治藥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401954.shtml 記者邵冰如/台北報導 2003/06/23 -------------------------------------------------------------------------------- 更重要的是,由於SARS這種全新的人類疾病,至今仍沒有完全有效的治療性藥物,醫界只能運用支持性療法。動科所副所長楊平政指出,國衛院委託動科所運用豬隻冠狀病毒的1800多種病毒抑制劑進行試驗,然後再找出八百多種和呼吸道冠狀病毒有關抑制劑,再篩選出20種效果最好者,最後終於找出三種可以用在SARS的患者身上,對抑制SARS病毒有初步效果。 |
Echo 於 2003/12/19 13:36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疫苗研發是否半途而廢 研究人員兩難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743978.shtml 記者楊惠君/報導 2003/12/19 -------------------------------------------------------------------------------- 台灣在SARS的抗原檢測試劑、疫苗動物模式建立上,甚至有領先全球的成績。國科會SARS專案研究計畫疫苗及動物模式組召集人、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陶祕華表示,研究人員以基因工程製造去毒性的病毒重組蛋白,在兔子身上產生了中和抗體,目前進行猴子測試,同樣有效,是很重大的進展。 疫苗前驅研究,還可以重組蛋白取代病毒,但若要進行臨床試驗,一定要用到活的病毒。陶祕華說,要證明篩檢出的藥物或研發的疫苗有沒有效,就要進行「攻毒實驗」,一定得用上活的病毒做測試,否則永遠只能停在紙上談兵的階段;「不做病毒培養的研究,就相當於宣告放棄SARS藥物及疫苗研發工作! 」 台大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科暨研究所主任兼所長張明富認為,SARS讓台灣在醫療研究上有了超越世界的機會,而醫療競賽是時間的競賽,現在正面臨關鍵時刻,不能拖過這個好時機;而「病毒」是全球SARS研究競賽的最大武器,原是台灣的優勢,若將病毒銷毀,就像自斷右臂,形同單手和別人競賽,如何能取勝 不過,SARS對社會心理、經濟、國家形象影響甚鉅,若再傳出實驗室感染,導致的全民損失是否會抵銷研究成果,也需深思熟慮。黃立民表示,大家應把眼光放遠,未來不僅SARS會來、還會有其他的新興疾病,是否都不要碰,一味等待國外研發藥物、疫苗,當疫病流行時,我們只會成淪為二等公民,永遠搶不到救命疫苗。 |
也在做研究 於 2004/05/02 07:54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好噁心 太不要臉了 這群醫師 |
李淳風桑 於 2004/05/05 03:19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也在做研究兄 echo所貼就事論事是事實 敝人自己也是醫師 不懂你為什麼惡心不要臉 願聞其詳 |
Echo 於 2004/08/04 12:52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合成抗原治愛滋 老鼠實驗見效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66319.shtml 記者李名揚/溪頭報導 2004/08/04 -------------------------------------------------------------------------------- 翁啟惠指出,他是從2G12結合的特殊醣分子合成出抗原,再將這些抗原和蛋白質結合,做成疫苗注入老鼠體內,就可產生抗體;愛滋病毒有很多變種,2G12可抑制一半以上的變種作用。 翁啟惠根據同樣原理,合成出疫苗Globo-H,可用以抑制癌細胞增生,讓人體免疫系統發揮作用,殺死癌細胞;目前已證實這種先期疫苗可抑制乳癌細胞增生,實驗即將進入第二期、第三期人體試驗。 翁啟惠的實驗室另外合成出一種小分子,可抑制蛋白酵素作用,讓愛滋病毒無法產生作用。他說,把這種小分子注入愛滋病貓體內後,已有廿多隻貓完全康復。這種小分子對SARS病毒也能發揮相同效果。 |
Echo 於 2004/08/04 12:59 | |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 |
翁啟惠 有得諾貝爾獎實力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166158.shtml 本報記者李名揚 2004/08/04 -------------------------------------------------------------------------------- 翁啟惠 記者李名揚攝 翁啟惠 記者李名揚攝 翁啟惠今年五十五歲,是標準大器晚成型人物,他從台大農化系畢業、退伍後,到化學系當了一年助教,又跟著老師王光燦到中央研究院生化所待了七年,廿八歲拿到台大化學碩士,碩士口試委員還是他大學同學,卅歲才出國留學;但他卻快速累積成就,成為醣類研究權威。 翁啟惠三年就拿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一年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後,進入德州A&M大學任教,四年後就升為正教授;一九八九年到世界知名的聖地牙哥史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院工作,去年接受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邀請,返台擔任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 雖然出道較晚,翁啟惠卻很快嶄露頭角,像拿到博士才十一年,他就獲選為中研院院士,前年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和二○○○年,更連續拿下美國哈理遜化學獎、哈德生醣化學獎和總統綠色化學獎,被認為極有可能成為下一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翁啟惠不贊成年輕人太晚出國念書,一方面年紀較大,記憶力、體力都比較差,再者容易有家累,他說自己只花三年拿到博士,很重要原因就是看太太帶小女兒很辛苦,只好加倍努力,好儘快減輕太太負擔;但也有好處,就是已有工作經驗,知道自己的目標在那裡。 翁啟惠當年是留職留薪出國念書,當他決定留在美國發展時,只好賣掉台北的房子歸還中研院薪水,王光燦還專程去勸他回來;但他在美國的指導教授白邊說,翁啟惠留在美國「會成為不得了的大學者」,才打消王光燦的念頭,翁啟惠也果真實現白邊的預言。 隨著國內生化領域逐漸成熟,翁啟惠還是回來了,他現在最希望能把國內基因體研究帶上世界舞台。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