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阿邦 於 2003/06/17 18:41 | |
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自由時報近來有一系列的好文章,即”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而「懷舊」,一直是台灣文壇常見的主軸。台灣變化得太快,童年的景象, 似乎一剎那間就消逝了。於是我們容易懷舊,因為我們不得不懷舊。 在感慨中,時光繼續流逝,我們繼續年長。 各位朋友,是否,您也寫下您的成長經歷?讓我們一起來緬想吧! 在台灣,我們這樣長大 一九五一年,「台灣歲」八歲。接到入學通知紅單,去國小報到,我的足跡才跨出生長的村莊和自家田園。 |
阿邦 於 2003/06/17 18:45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來自土地的深情呼喚> 小時候,是外婆撫養我和弟、妹長大的。 那片田疇,早已零零落落地建起農舍;竹林早已砍伐,小河已建起堤防, 還記得每逢廟會時,都會有布袋戲班來表演,搭棚時小孩子都好興奮,戲 有時候會有走江湖賣膏藥的來表演,常見的是又唱又跳的”桃花過渡”,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本鄉作醮,停掉了傳統的媽祖生日十八莊輪流請客的 四季的田園有四季的特色,過年期間是春耕期,常有農人在初三初四就要 童年,織就了甜美的回憶。 從中國遷台的人士,除了所謂的”反共愛國文學”的創作外,當時寫得最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兼容並蓄。 所謂的: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而只要是王土,都應該服膺王土的教化, 我常浮起一個畫面:避秦的六國人在桃花源裡安居樂業,然後漁人來了, 唔∼∼∼∼∼∼∼∼∼∼∼ 台灣的確是傳承了相當部份的傳統中原文化,但是,卻在台灣發展、變型 陳其南先生在”文化的軌跡”書中<文化異類>一篇中如此寫著: 中國人在較早的時期對所謂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往往主觀地認為有 這段文字雖然是二十年所寫,我想,對台灣的文化現象仍能提供相當好的處理 我喜歡看阿保美奈子的漫畫,她是日本人,畫中卻有著濃濃的歐洲風味,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親像是在叫著我∼∼∼∼有誰在意這是日本 本土化,其實,很單純的就是來自土地的深情呼喚啊! |
阿邦 於 2003/06/17 18:47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螢火蟲> 這幾天夜間已是一彎新月,七點多時已斜倚西山, 天清氣朗, 漫天都是閃爍的星辰,而 鄰近的小鎮也是萬家燈火,蟲聲唧唧, 蛙吼如雷,然後夜風輕拂,好美,好棒! 夜間,更有著滿山飛舞的螢火蟲. 哇!好久好久,沒看到滿天飛舞的點點熒光了. 小時候,附近的溪流非常清澈,夏夜常有螢火蟲在稻叢迴旋, 然後,第二天那些蟲子全死了,發出了臭味. 小孩子本來是最殘忍的,但那時我很難過.將牠們 悉數埋起,發誓不再如此了. 好一段往事啊! 如今,要看螢火蟲,要特地抽空,並要找對地方, 否則,便只能在電視上看了. 而童年,離我們是如此的遙遠. |
阿邦 於 2003/06/17 18:52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童年往事之電影篇>
在我印象裡,童年的光陰都是徜徉在田野裡,天一亮就和附近的鄰居到 隨著年紀的增長,小小的鄉間街巷已不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於是開始 而後,便是風雨飄搖的時期了。從保釣運動開始,緊接著台灣退出聯 現在回想,那時的台灣電影號稱蓬勃,其實題材上是很貧乏的。除了 |
阿邦 於 2003/06/17 18:56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童年往事∼∼卡通篇> 大部份的人,曾沉迷在卡通的幻想王國裡吧! 那是一篇又一篇迷離的故事,陪伴你,陪伴我,走過了童年的愚蒙, 走進了現實的世界。 長大了,成熟了,卻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或者只因一首從前的卡通 歌曲,帶領著我們的思緒,回到那遙遠的童年。 就讓我帶著各位乘著魔毯,穿越了小叮噹的時光機器,回到從前吧! 【寶馬王子】 【悟空大冒險】 【小蜜蜂、小獅王、大獅王】 【海底小遊俠】 【小天使】 【小寶歷險記與科學小飛俠】 【天方夜譚】 讓我們一起坐著魔毯,一同去逍遙遨遊四方,欣賞這世界上,美麗 【北海小英雄】 【無敵鐵金鋼】 【咪咪流浪記、金銀島】 【小英的故事】 【小甜甜】 【未完∼∼∼∼】 |
阿邦 於 2003/06/18 16:09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何寄澎有一篇極其有趣的文章,叫簡單純粹的年代, 我看了實在有大笑的衝動.但和本欄的主題還算相關, 附網址於後,敬請網友共觀奇文. http://udn.com/NEWS/READING/X5/1391402.shtml |
Luke-Skywalker 於 2003/06/18 16:20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科學小飛俠這部卡通片,目前正於東風衛視重播,以下是5月26日的新聞剪報。 http://news.yam.com/cna/entertain/news/200305/200305260261.html (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六日電)TVBS新聞台去年底播出懷舊卡通專題報導,獲得熱烈迴響,在眾人期待下,六月二日起播出「小英的故事」等多部「老卡通」,東風衛視則將推出「科學小飛俠」。電視台希望這些具有濃厚勵志色彩的故事,陪大小朋友一起渡過抗SARS時光。 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 (SARS)疫情讓社會氛圍有點沉悶晦澀,人與人之間也變得冷漠猜疑,所幸現在疫情逐漸獲得控制,民眾正要慢慢恢復正常生活,而充滿溫暖人情的懷舊卡通,也成了大家的抗SARS良伴。 只要聽到「小英趕著一輛車,走過森林渡過小河」主題曲,相信很多五、六年級生都能朗朗上口,因為「小英的故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和「皮卡丘」、「蠟筆小新」等新一代卡通比起來,「小英的故事」、「萬里尋母」等卡通充滿濃濃的人文關懷,正是現代社會所欠缺的精神。 去年十一月,TVBS新聞台播出記者鍾志鵬製作的懷舊卡通系列專題,獲得極大迴響,很多人都希望電視台能重播這些溫馨可愛的卡通,重溫甜美的兒時舊夢。 TVBS-G最近透過代理商取得電視版權,六月二日起推出「都會卡通館」時段,將播出「小英的故事」、「西遊記」、「北海小英雄」、「萬里尋母」、「清秀佳人」、「龍龍與忠狗」、「天方夜譚」、「海王子」等多部懷舊卡通;東風衛視當天則播出「科學小飛俠」。 由於卡通主題曲是喚起記憶的一大法寶,為了保持原汁原味,TVBS-G特別向主題曲的創作者取得版權,並邀請音樂人黃韻玲和洪筠惠重新編曲、成功兒童合唱團配唱,讓主題曲保有懷舊的氣息,同時又有全新的風貌。 由於這些作品是五、六年級生的共同記憶,因此主力觀眾鎖定大朋友,首播時段為晚間十一時,隔天上午九時三十分、下午五時則為重播時段,用意在於讓小朋友也能欣賞到爸爸媽媽當年的最愛。 據台灣代理商齊威公司表示,這些在台灣擁有許多死忠觀眾的卡通作品,都是來自日本,大約十年前,公司人員在日本東京看到相關影碟,興起引進念頭,不過版權一談就是好多年,因為日方對版權問題極為重視,此外,有些版權甚至轉到德國。 費了好大功夫,代理商終於取得版權,兩年前推出「湯姆歷險記」VCD和DVD,一年前則推出「小英的故事」,如同便利商店的「奮起湖」便當一樣,這些卡通搭上近年的復古懷舊風潮,獲得超乎預期的迴響,銷量雖不是紅不讓,但也是長賣型產品。 代理商表示,「萬里尋母」、「小天使」、「清秀佳人」是宮崎駿參與製作的作品,「小英的故事」則有高 (火田)勳參與,兩人都是當今台灣動畫迷們的偶像,透過他們的早期作品,大家可以更了解動畫大師的創作軌跡和風格特色。除了多部已經取得版權的卡通,觀眾也會向代理商「點菜」,目前最多人想看的是「小甜甜」,不過因為日方原著和原創還在打官司,短時間內恐怕不易取得版權,觀眾可要耐心等了。 |
spglein 於 2003/06/18 21:00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何寄澎有一篇極其有趣的文章,叫簡單純粹的年代, 阿邦 於 2003/06/18 16:09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何寄澎有一篇極其有趣的文章,叫簡單純粹的年代,...... |
小蔡 於 2004/11/11 06:52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你的童年與我的大致相似, 謝謝你和我們分享! 真的好懷念! |
阿明 於 2004/11/28 01:57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卡通篇勾起我不少的回憶。 小學低年級時每天回家就一邊猛寫作業,一邊盯著時鐘, 深怕寫得太慢錯過卡通播出時間, 因為當時家人管得緊,作業沒寫完不能看電視。 現在我還記得「小寶歷險記」的主題曲呢。三十年過去了,好快。 「小寶有個布娃娃,娃娃會變化....」 |
Kanata 於 2004/11/29 19:05 | |
Re:在台灣,我們是這樣長大 | |
說到何寄澎教授,他中文素養相當不錯,中文系教授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尤其關於’譬喻’跟 ’寫景’,’側寫’的看法,比一般那種’調味料滿滿’的思維好多了。 先不管他的政治立場,其實他的近代文學,教得相當不錯,我也是被他教過的學生之一。 至於何教授政治立場,我想我不太有資格評論就是了,好歹我的寫作能力也是他提昇的。如果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