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1 00:00 | |
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麻煩各位在本欄貼新聞之前,請先瀏覽一次,若有網友已貼相同的新聞,請勿重覆張貼而佔去本欄版面。此外於貼上新聞時,麻煩請一併附上新聞網址。若無法查出新聞原址,煩請於新聞正文之前加註:『無法提供新聞來源;僅供參考,請各位網友注意!!』,敬請合作!謝謝!★ ★本欄只接受新聞資料,恕不接受任何討論及網友反應事項,謝謝各位合作!★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2 09:41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0200088,00.html 2004.11.02 中國時報 美國防部 有權收買外國軍閥 陳文和/綜合報導
根據美國當局的新政策,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麥狄立空軍基地的「美軍特種作戰指揮部」,每年得以透過在海外執行反恐等任務的美軍特種部隊,提供兩千五百萬美元的援款、武器與裝備,支助那些與美國協力對抗國際恐怖組織的「外國軍隊、非正規部隊、團體及個別人士」。 基於傳統上這樣的工作是由專業的諜報人員負責,有識之士普遍憂懼,授權軍方特種部隊執行此類任務,可能會發生濫用職權的案件。過去,美國中情局要提供資金或武器給予外國團體,通常必須要經由總統指示,然而,新政策並未要求軍方符合這類條件。 若干人士也疑懼,若美軍支助或武裝一些聲名狼藉的外國勢力,最終有可能再嚐「養虎為患」的後果,過去美國扶植的若干難以駕馭的外國武裝組織,後來即有不少憑藉美國提供的資金與武器,大肆進行損害美國利益的活動。 不願具名的美國國會議員表示,這項新政策若施行於像伊拉克或阿富汗這些國家,應可帶來正面的效應,然而倘若用錯地方,就有可能會造成很糟的後果。 據悉美國總統布希已於十月卅日簽署了授與美軍「援外權」的法案。這項授權法案的效期將於二○○七年九月屆滿,但國防部仍可爭取國會再展延法案效期。而國防部必須在提供資金與武器裝備與外國勢力後四十八小時內,將相關資訊告知國會。 該法案並未在美國國內外引起太多關切。知悉此事的某些人士認為,這項新政策可能成為美國國防部與軍方進一步蠶食中情局勢力範疇的先聲。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2 21:56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25627.shtml 美國防軍備 IT業新商機 記者李娟萍/台北報導 11/02 03:15
台灣廠商該如何進入美國國防市場?派普建議,可與美國廠商多多合作,拓展相關商機。首先要多了解美國國防單位如何運作,如何花他們的預算;第二要多參與相關活動、區域會議及商業展覽;第三則是鎖定三至五個代理商,並且花18至24個月,與其建立關係。 派普指出,2003年美國前十名的國防合約商,包括洛克希德(Lockheed Martin)、波音、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General Dynamics Corporation、Raytheon Company、UnitedTech-nologies Corporation、Halliburton Company、奇異(General Elec-tric Company)、Science Appli-cations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Computer Science Corporation,都是台灣廠商可以注意的對象。 C4ISR產業研發聯盟會長黃杉榕則表示,發展獨立自主國防的重要性,有其必要性,從以色列的例子可以看出,以色列憑藉國防自主在中東屹立不搖,並在全球軍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3 15:5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03356279.html 傳北韓軍部高層親人叛逃 在美尋求政治庇護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三日專電)南韓媒體今天紛紛報導,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親信中的親信」、也是軍方高層核心人物的親人,在日本人士的協助下已叛逃平壤,目前正在美國尋求政治庇護。 據「AERA」報導,美國國務卿鮑爾最近進行東北亞三國訪問,他於十月二十六日在漢城會晤南韓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常任委員長兼統一部長官鄭東泳時問到,「根據美國所掌握的消息,北韓國防委員長金正日失去了”親信中的親信”,不知情況發展如何?」。因此,有關金正日核心親信亡命美國的傳言才傳了開來。 這份雜誌指出,對於鮑爾在漢城的前述發言,起初外界普遍認為是指金正日的妻子高英姬去世一事;但是「AERA」指稱,最近有傳言說,一九九五年去世的北韓前人民武裝部(相當於國防部)部長吳振宇的兒子或孫子,或者是北韓勞動黨作戰部部長吳克烈的兒子,已逃往美國尋求庇護。 「AERA」雜誌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日本相關人士也參與了協助北韓軍部高層親人叛逃平壤、亡命美國的行動。因此,南韓政府已針對有北韓國籍的旅日韓僑展開了蒐集情報的活動。 另外,據南韓「東亞日報」報導,透過與美國消息靈通人士的採訪中獲知,「北韓勞動黨作戰部部長吳克烈的兒子於今年夏天訪問日本途中,已秘密投奔美國。」 據悉,吳克烈於一九六零年代擔任過北韓空軍總司令、一九八零年代出任過北韓人民軍總參謀長、於一九八九年開始負責總管對南韓統戰工作的勞動黨作戰部長一職。他也是目前全力培養北韓駭客部隊的美林大學創辦人之一。 「東亞日報」報導指出,在留學東歐時投誠南韓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日的外甥李韓永,於一九九七年被人以手槍擊中頭部,斃命於友人的公寓大門口,成為至今仍未破案的謀殺案。李韓永的母親成蕙琅是金正日妻子成蕙琳的姊姊。 報導還透露,一九九八年北韓潛水艇滲透南韓江原道束草市,有大批武裝間諜與南韓圍剿部隊發生武力衝突。 報導說,上述這兩椿事件都出自北韓勞動黨作戰部之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5 10:28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05369515.html 英外首:英國不太可能再參與美國的戰爭 (中央社記者韓乃國倫敦四日專電)英國外交大臣史卓今天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英國再次和美國並肩打一場伊拉克式戰爭的可能性「非常渺小」。 史卓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第四號電台記者訪問時說,他認為,英國和美國再次聯手,對﹁流氓國家﹂發動類似攻擊的情況不可能發生。 他斷言,縱使伊朗不顧全世界反對,執意發展核子武器,英國也不會介入對付伊朗的軍事行動。 史卓說,我看不出有任何情況可以作為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正當理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6 00:0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05372692.html 中國和印尼磋商加強軍事關係 毛盈超 2004-11-05 18:35 (法新社雅加達五日電)印尼和中國今天磋商國防合作,探討雅加達獲取新武器供應的方式;另一方面,印尼也努力爭取重建與華盛頓的軍事關係。 來訪的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表示,他拜會了印尼新科總統尤多約諾,就包括國防合作在內的廣泛雙邊問題進行磋商。 唐家璇說:「我們磋談了國防合作,同意增強安全方面的合作與諮商。」 印尼外長哈山說,雅加達希望與中國的磋談能「提供我方有助汰舊換新武器的方法」。 唐家璇對與尤多約諾的會談表示「滿意」,並透露,他代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尤多約諾訪問中國,兩位領袖可能借出席十一月二十二日到十二月一日於寮國召開的東南亞國協高峰會議之便,舉行雙邊會談。 一九九九年東帝汶為獨立進行投票期間,印尼軍隊喋血暴亂,美國為此停止大部份與印尼的軍事接觸,美國議員並稱,雅加達須先釐清東帝汶印尼部隊暴亂事件,雙方關係才可望復交。 對於東帝汶為獨立投票期間,血腥暴亂事件涉案軍警文官的印尼法庭問審結果,美國官方曾一再表達失望。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6 11:36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2+112004110600028,00.html 2004.11.06 中國時報 德國國會:中國人權未改善 軍售不解禁 徐孝慈/台北報導
決議案並指出,在歐盟提出另一具拘束力之規則,例如修訂歐盟「武器輸出行為準則」之前,應繼續維持對中國之軍售禁令。 外交官員分析,整體來說,這項決議案雖然不具有法律拘束力,但代表德國國會的意向,從這一決議案的協商過程,也可看出德國連執政聯盟內部對於目前德國總理施若德傾向解禁的政策亦有不同聲音,而執政聯盟之一的綠黨更是一向反對施若德在解禁案上的立場。 官員指出,我方樂見德國有許多友我聲音。但由於此事涉及亞太情勢穩定,美、日均表反對,德、法兩國內部及歐洲媒體亦興起一股不同聲音,解禁案要獲得所有歐盟成員國支持,可能還需要一段論述時間。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6 12:18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06376168.html FAPA向法國駐美大使抗議 要求別售武給中國 (中央社記者紀錦玲華盛頓五日專電)賣武器給中國?NO!法國向歐盟提議,擬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在華府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等台美人社團,今天赴法國大使館門前抗議,要求法國別賣武器給天安門的血腥鎮壓者。 一群台美人舉著抗議海報,上面寫著SAY「NO」TOCHINA;ARMING CHINA IS HARMING TAIWAN(售武給中國,即傷害台灣);「別對中國解除禁武令」等字句。 駐華府的法國大使館,位於波多馬克河邊的喬治城,佔地廣闊,寒風自河面襲來,凍紅抗議群眾舉著標語的雙手。 大約下午一時許,法國駐美大使雷維特乘著黑色座車離開使館,經過抗議群眾前,他面無表情。台美人則舉著標語,大聲對雷維特說,Say No To China! 一位路過的美國人,特別停下車來,加入台美人抗議行列,一起舉著標語,他說,美國人也反對法國賣武器給中國。 自一九八九年中國血腥鎮壓天安門民運後,歐盟等國家即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稍早北京高層訪歐盟,力促解除禁令。 法國軍事工業發達,國內生產毛額有不少來自銷售武器的貢獻;自從伊拉克戰爭後,法國失去中東油田利益,法國即促歐盟解除對中國武禁,以增加軍售收入。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6 17:1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0/20041027309690.html 以色列軍人在加薩走廊邊反制巴人攻擊 (中央社記者楊一峰特拉維夫二十六日專電)以色列國會今晚投票通過了總理夏隆所提出的單邊從加薩走廊和四個約旦河西岸北邊的屯墾區撤出的方案;而在此同時加薩走廊邊的史德羅特市和加薩接壤處,仍有許多的以色列軍人在此服勤,監視加薩走廊。 以色列國防部人事處長史騰少將今天在和加薩接壤的史德羅特市說,從二000年九月二十八日起,巴勒斯坦就和以色列發起了一項沒有戰爭名稱的戰爭。 加薩走廊區激進的巴勒斯坦人用他們土製的火箭和迫擊砲在這一段時間內,不斷地攻擊史德羅特市等以色列地區,為了反制巴勒斯坦的激進份子,以色列軍方在史德羅特市和加薩走廊接壤的地方設立了雷達站,監控加薩走廊發射土製火箭和迫擊砲的地點,若發現有地方發射武器,就盡快反制攻擊。 除了雷達站之外,以色列軍方也在這一地區不斷的以無人飛機作空中偵查,盡量掌握加薩走廊的動靜。 史騰少將說,就在這個月初,以色列服勤的士兵,就遭遇巴勒斯坦人的伏擊死亡,為了確保以色列人的安全,以色列國防軍會盡全力做好監控加薩走廊的工作。 |
Supp 於 2004/11/07 10:5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4110700328,00.html 2004.11.07 中國時報 聯合國軍事發言人莫勒說,法軍今天摧毀象牙海岸的兩架戰機和一架直昇機。先前法軍陣地遭到象牙海岸的軍機轟炸,使得八名法軍喪生,另二十三人受傷。 莫勒說,此一衝突是象牙海岸與其原殖民統治者法國所曾出現過的最嚴重對抗,發生在布洛波鎮,鄰近象國北部叛軍控制區的布瓦開鎮。 法國國防部說,有八名法軍士兵在衝突中喪生,另有二十三名士兵受傷。 至於象國軍隊的傷亡狀況則未傳出報導。 此一事件可能會使象牙海岸境內的戰事嚴重升高,該國政府軍週四違反了內戰一年多來的停火協議,再次對叛軍發動攻勢。 法國與聯合國在西非象牙海岸派駐有大約一萬名維和部隊。 |
Supp 於 2004/11/07 11:21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nytimes.com/2004/11/06/international/middleeast/06falluja.html?th BATTLE PLANS All Sides Prepare for American Attack on Falluja By DEXTER FILKINS and JAMES GLANZ Published: November 6, 2004 EAR FALLUJA, Iraq, Nov. 5 - American armored vehicles roared through the villages surrounding Falluja, the western town at the heart of the Sunni insurgency in Iraq, on Friday as warplanes pounded rebel positions and ground forces ratcheted up their preparations for what appeared to be an imminent assault on the city. Within Falluja, insurgents who were hiding themselves by day among a dwindling and embittered populace set up a defensive perimeter around the city and said they would defeat the Americans or die in a cause they called just. Marines gathering outside the city practiced house-to-house fighting, while some American crews fitted their armored vehicles with front-loading shovels designed to unearth explosives buried in the roads on the way in. Marines fired artillery rounds throughout the day and night on positions around the city. We are going to rid the city of insurgents, said Lt. Col. Gary Brandl, a battalion commander in charge of about 800 marines at a base outside the city. If they do fight, we will kill them. Military intelligence officials say as many as 75 to 80 percent of the citys 250,000 residents have fled. That estimate was consistent with reports from inside Falluja. As battle preparations went forward, top American commanders in Iraq and senior Bush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in Washington were conducting final reviews of their own. At the presidential retreat at Camp David, Md., President Bush was briefed Friday morning on the battle plans in a videoconference with his top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s to discuss Iraq. American officials said the precise timing was being left to American commanders in the field and to Prime Minister Ayad Allawi of Iraq. People here are asking, What about this issue? or Have you thought about that? But otherwise, theyre leaving the planning up to the people on the ground, said a senior military officer in Washington. Visiting European Union leaders in Brussels on Friday, Dr. Allawi reiterated his warning that the window is really closing on chances for a peaceful settlement of the standoff. Negotiators for the two sides have not met in more than a week. At 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y General Kofi Annan confirmed that he had formally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the effects any invasion of Falluja would have on stability in the country ahead of elections scheduled for January. His concerns could cloud prospects for a major United Nations role in Iraq in the elections and afterward. Dr. Allawi and American officials have insisted that they must reassert control over Falluja quickly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the elections. Falluja lies squarely within a region of the country dominated by Sunni Arabs, a minority group whose participation in the elections is considered crucial if the outcome is to be accepted as legitimate. Favored under Saddam Husseins rule, disenfranchised Sunnis are now leading the increasingly deadly insurgency. Outside the city, the Americans were setting up military checkpoints to choke off access roads. Warplanes conducted at least five major airstrikes on Friday. Insurgents inside the city continued their own preparations, filtering through waning crowds of ordinary people in the markets and on the streets. A man who had been encountered at a fortified position on the perimeter of the city a few days before was seen downtown on Friday morning wearing a T-shirt and pants from a track suit. He was driving a motorcycle and carrying a huge bag of clips for an automatic rifle. The man, who identified himself as Abu Muhammad, said the fighters were more numerous and better prepared than the last time they battled the Americans, in April. We trust in God, he said, explaining why he thought that the insurgents were so strong. We have two choices - victory or martyrdom. Beyond those sentiments, the insurgents appear to have the benefit of some fairly sophisticated military advice. They have built a layered perimeter with at least one inner fortified ring that would give them a place to retreat to should the outer ring be breached. American commanders in Iraq have expressed confidence they could complete their assault in a matter of days, but a senior officer said Friday that planners had no sure way of knowing how long insurgents would hold out. Right now, theyre hoping it doesnt go much longer than a week, the officer said. Meanwhile, the insurgents continued with their deadly attacks. An American soldier was killed and five were wounded in an attack on a base near Falluja on Friday,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reported. The injuries were said to be the result of an indirect fire attack, a term the military generally reserves for mortars or rockets. Two marines were killed during security operations around Ramadi, west of Falluja, on Thursday, while one soldier in the First Infantry Division died and another was wounded in Balad, 50 miles north of Baghdad, when an improvised bomb exploded near their vehicle. [A group led by Abu Musab al-Zarqawi, an ally of Al Qaeda, claimed responsibility on Saturday for a car bombing that killed three British troops south of Baghdad on Thursday, Reuters reported. The men were among about 850 British soldiers sent to free up American forces for the attack on Falluja. Also on Saturday, two car bombs exploded in the town of Samarra north of Baghdad, killing at least 19 people and wounding at least 23, police said.] As preparations for the battle of Falluja sped forward, there were warnings that it could have devastating consequences far from the small piece of turf at issue. The Los Angeles Times reported Friday that Secretary General Annan of the United Nations had sent a letter to the governments of Britain, Iraq and the United States expressing concern that continued military attacks on the rebel-held city would alienate people and disrupt elections. The United Nations did not release the text of the letter and, in a corridor conversation with reporters, Mr. Annan confirmed its existence but declined to discuss it. Asked about United Nations worries about the effect on the elections of the American-led military assault on Falluja, Kieran Prendergast, the under secretary for political affairs, said,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at elections are not a stand-alone event, that the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held is very important if they are to have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stability in Iraq. American military officials said the exact timing of any attack on Falluja hinged on a range of factors. Officials in Washington said Dr. Allawi wanted more time to discuss with his cabinet, as well as religious and tribal leaders, the political and military ramifications of an American-led offensive. Some Sunni leaders have appealed to the interim government to call off any attack. Military officials said the remaining residents in Falluja needed a last warning to leave the city before any assault began. The chief Marine intelligence officer in Iraq, Col. Ronald S. Makuta, gave this description in an e-mail message from his headquarters at Camp Falluja, three miles east of the city: Those remaining fall under the categories of not having enough money to move out or simply do not want to leave their homes and possessions for fear that these will be gutted and or robbed by the foreign fighters, local insurgents, and criminals. Insurgents continue to wage a brutal campaign of murder, assassination, terror, kidnapping, coercion, and intimidation. The criminal content has also taken advantage of the lawlessness in the city, and are pursuing similar means. The operation is shaping up to be the largest since the American invasion of the country 20 months ago. A senior military officer said that roughly 25,000 American and Iraqi troops were surrounding Falluja and Ramadi and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two cities. Another senior military official said that from 10,000 to 15,000 of those troops were immediately around Falluja. They face an Iraqi insurgent force in the city that Colonel Brandl estimated at a few thousand fighters. It is all intended to set right the disastrous events of April, when a large force of marines attacked the city after the killing and mutilation of four American contractors there. Though the Americans were making steady progress in the city center, they were forced to halt their attacks when Iraqi leaders became unnerved over reports, largely unconfirmed, that hundreds of civilians had been killed there. That time, the fighting in Falluja helped fuel armed uprisings in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against the American presence here. Iraqi leaders and American commanders say they are worried about similar risings now, particularly in volatile cities like Mosul, but they say that circumstances have shifted markedly since then. This time, with the American occupation formally over, Iraqi leaders are in charge and willing to take some of the political heat for the operations. American soldiers preparing to move into the city say they expect to find homemade bombs along roads and fortified positions around the citys perimeter. The Americans said they were preparing for close-quarters urban fighting. Thousands of Iraqi troops have moved into position with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and are expected to take part. In the pattern set in similar operations in Najaf and Samarra, American soldiers are to do most of the fighting on the way in, clearing the way for the Iraqi security forces to take control once the insurgents are defeated. With this method, Iraqi and American leaders hope for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American muscle and an Iraqi fa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raqi security forces is viewed as crucial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mission in Falluja. In April, entire units of the Iraqi police and national guard disintegrated before uprisings in Falluja and southern Iraq. Now, American commanders say they have higher hopes, particularly because of the intensive training that Iraqi units have received. Dexter Filkins reported from near Falluja for this article, and James Glanz from Baghdad. Eric Schmitt contributed reporting from Washington, an Iraqi employee of The New York Times from Falluja, and Warren Hoge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7 13:1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07381546.html 法軍報復象牙海岸突擊 殲滅對方空軍緊急增兵 (中央社阿必尚七日綜合外電報導)象牙海岸政府軍昨天稍早突擊法國維和部隊,擊斃十名法軍之後,法軍採取報復行動,並緊急增兵,頓時引爆國際危機。同時,數萬反法情緒高昂的群眾正步步進逼法軍控制的阿必尚國際機場,暴力衝擊一觸即發。 今天凌晨,阿必尚傳出數起巨大爆炸聲,還有猛烈槍砲聲。數萬名反法國抗議民眾往法軍基地及機場推進,他們帶著刀棍試圖攻擊法國人,法軍警告當地數千僑民待在家中不要外出。 法國外交部長巴尼耶電話中警告象國總統巴波,必須盡快尋求政治解決之道。巴尼耶在聲明中說,他告訴巴波「暴力無濟於事。現在我們認為,巴波總統有責任盡一切所能,讓象牙海岸回復平靜。」法國將盡速要求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案,讓象國交戰各方重啟對話。 安理會稍早已通過發表聲明,譴責象牙海岸政府軍攻擊法軍的行徑。 法國總統席哈克下令報復象國攻擊,並稱之為合法自我防衛。法軍第一波攻擊,摧毀象國二架俄製蘇愷25戰機,數小時後,又炸毀僅存的二架前蘇聯製MII-24型、一架MII-8及另外二架直昇機。象國空軍遭到全數殲滅。 法軍稍後控制象國第一大城阿必尚國際機場,以便運送傷者。席哈克政府從查德調派三架幻象戰鬥機進駐加彭首都自由市並加派三百名士兵進駐象國支援戰鬥。 目擊者說,法國軍用直昇機發射警告彈試圖驅散民眾,地面部隊甚至發射二十公厘加農砲。目擊者說,示威民眾已經在通往法軍基地及機場的二座橋樑之前止步。 |
Supp 於 2004/11/07 20:5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35680.shtml 發表我的意見 轉寄給好友 友善列印 簡體版 美國總統布希當選連任不到三天,就決定大舉進攻伊拉克反叛軍重鎮法魯雅,目前兩萬名美軍和伊拉克政府軍將法魯雅團團圍住,戰機在過去12小時內連續發動五波轟炸,大戰爆發迫在眉睫。這是自去年4月美軍占領巴格達後在伊拉克的最大規模戰鬥行動。 出入法魯雅的通道已經重重封鎖,美軍計畫攻入這個被伊拉克回教游擊隊占據半年的城市進行巷戰。在發動攻擊前,美軍利用擴音器和空投傳單,呼籲城內的老弱婦孺趕緊離開,美軍表示,任何45歲以下的可疑男子進出這個城市都會被捕。 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直升機對法魯雅發動的五次空襲,投下五顆500磅炸彈,據說包括當地醫院、民房及游擊隊防禦工事和軍火庫等都被炸毀。武裝分子以火箭彈反擊,炸死一名美軍另炸傷五人。 經過一夜砲轟後,美軍空襲行動6日持續進行,而反美游擊隊也不甘示弱,除了在法魯雅市內積極建立防禦網外,也拉長戰線,在附近城鎮沙馬拉、巴格達和拉馬迪發動全面反擊,而又以沙馬拉戰役最為慘烈,游擊隊以多起汽車炸彈攻擊當地警局和伊拉克保安部隊,釀成至少37死43傷的慘劇。 30萬人口的法魯雅市是恐怖分子札卡威的「統一聖戰」組織總部,大部分居民都已棄城逃亡,目前人在比利時的伊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表示,城內3000至5000名的反美游擊隊應已「瀕臨瓦解」。不過被迫離開家園的市民穆哈瑪德難過地說,「我兩天前就離開了,不過我的心仍然留在法魯雅」。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英國不理會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警告,6日表示支持美軍攻打伊拉克法魯雅地區的行動,宣稱攻擊行動是掃蕩武裝分子的必要手段,否則伊拉克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避風港。 安南日前曾致函伊拉克過渡政府、和美英領袖,表示進攻法魯雅可能激起伊人仇恨,並破壞預定明年1月的選舉。 【2004/11/07 聯合晚報】 |
小老闆 於 2004/11/07 22:18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tw.news.yahoo.com/041107/14/14zj8.html 印度在東海岸試射可攜帶核子彈頭的短程彈道飛彈 印度與勁敵巴基斯坦在1998年都進行了地下核子試爆,且均發展了能夠攜帶核子彈頭的飛彈。盡管兩國去年展開了和平進程,但雙方仍在進行例行性試驗。 周日的試射是過去兩周來的第三次海軍飛彈試驗。 --翻譯 烏雲高娃;審校 劉瑞芬 |
Supp 於 2004/11/08 01:52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104+112004110700513,00.html 2004.11.07 中國時報 日本陸海空自衛隊今天舉行大規模閱兵和裝備展慶祝成軍五十週年。以大閱官身份主持校閱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致詞時首先肯定自衛隊存在的意義及價值。但他也指出,自衛隊應該重新檢視現有的體制和裝備,提升效率以因應恐怖活動和大量毀滅性武器的新威脅。也因此,小泉強調,官方將在今年底提出的新防衛大綱之中大幅裁減自衛隊的人員和裝備。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8 12:0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08386381.html 法象衝突:法促武器禁運 象國總統籲人民冷靜 (中央社阿必尚八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與象牙海岸爆發軍事衝突,法國已草擬決議案準備送交聯合國安理會,擬對象牙海岸實施武器禁運,象國總統巴波則呼籲國人停止抗議與仇外暴行,保持冷靜。 象牙海岸總統巴波於週日晚間發表演說,針對第一大城阿必尚和首都雅城出現的抗議示威與仇外暴行,呼籲人民保持冷靜,也要求抗議者返家,勿輕易受挑撥。 法國則已草擬決議案,要求聯合國對象國實施一年武器禁運,對破壞和平人士實行限制入境、過境,並凍結上述人士海外資產。此案將待安理會作出決議。 阿必尚市區動亂已維持兩天,情緒激動的象國人民在法軍駐守之機場等各地抗議示威,同時對外籍人士進行攻擊搶劫,估計已造成一百五十人以上受傷。 法軍由西非與法國緊急增援六百人部隊,武裝部隊控制阿必尚市區重要交通據點和街道,武裝艦艇和直昇機分於橋樑下方和空中進行巡邏戒備。法國國防部長艾利歐馬利表示,目前情況「嚴峻但已獲控制」。 法國外長巴尼耶則表示,目前尚無撤出象國境內一萬五千名法國僑民之必要。 象牙海岸政府軍於六日打破十八個月以來的停火協議,對叛軍盤據的北部進行攻擊,但造成九名法軍與二十名以上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死亡,導致法國總統席哈克下令反擊,造成兩國軍事衝突。 包括歐盟、非洲聯盟和聯合國安理會在內,均已要求兩國停止暴力行為。 派駐於象國南(政府軍)、北部(叛軍)之間緩衝區的維和部隊,包括法軍四千人和聯合國部隊六千人。 |
Supp 於 2004/11/08 13:28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Moment/newfocus-index/0,3687,931108012+93110803+0+123155,00.html 美伊狂轟叛軍大本營 美軍8日攻進伊拉克反抗勢力大本營法魯賈西區,控制了城內主要醫院,和兩座重要橋樑。圖為一名美軍進到醫院內制服可疑份子的電視畫面。 (美聯社) 美國總統布希上周連任成功贏得政治資本之後,首波外交攻勢便是警告法魯賈叛軍必須交出頭號恐怖份子札夸威。而在談判毫無進展之下,美國與伊拉克聯軍今天對法魯賈發動可能是去年三月美國揮軍入侵以來最大規模攻勢。 法魯賈位於伊拉克中部,現為伊拉克叛軍大本營。 目擊者表示,美軍戰機、陸戰隊坦克連及步兵單位今天一早終於對法魯賈東邊與西邊郊區發動第一波猛烈攻擊,與叛軍部隊發生了激烈的對抗。最後聯軍攻入城內奪下當地最大的法魯賈綜合醫院,並拿下幼發拉底河附近兩座主要的橋梁。 美軍一架AC-130武裝直昇機以四十釐米火砲在夜間向市中心的一些目標開火,並朝前伊拉克國民衛隊總部投擲了一枚一千磅的炸彈。 美軍官員表示,最艱鉅的戰鬥還未展開。美軍部隊計畫稍後將進入幼發拉底河東岸的法魯賈要塞地區,和當地的叛軍精英部隊進行對決。 美軍將領估計,法魯賈城內外大兩千至兩千五百名叛軍部隊,一旦戰鬥發生,可能會另有一千名部隊加入支援。 在這波攻擊行動發動前數小時,伊拉克政府宣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進入六十天的緊急狀態,原因是叛軍突然擴大攻擊,造成兩名美國人在內至少三十人死亡。 在今天的攻擊之前,兩萬多名美伊聯軍早已駐紮在法魯賈城四周,等待伊國總理阿拉威下令攻入。自十月中旬起,阿拉威持續與叛軍進行談判,希望為雙方的僵持局面找到出路,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日前也分別向美、英、伊三國領袖發出警告,進攻法魯賈將激起更多的暴力反彈,且影響到明年一月大選的舉行。 儘管直到最後一刻仍不放棄,不過阿拉威始終對於談判持悲觀態度,最後在兩造無法就是否交出札卡威的問題達成協議後,談判宣告破裂。 而美國總統布希在連任後,認為自己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強硬姿態獲得民意的支持,因此促成了今天的聯軍攻擊。 反制攻擊 伊進入緊急狀態 伊拉克臨時政府今天宣布,為反制不斷在伊境發動攻擊及從事破壞的反抗勢力,伊拉克全國除了伊北的庫德族區之外,即日起進入緊急狀態六十天。 同時,圍困伊境中部城鎮法魯賈已月餘的兩萬名美軍及伊拉克政府軍正準備大舉進剿盤據城內,武裝反抗分子人數則估計在三千至五千左右。美軍這幾天來一直日夜以戰機及重炮轟擊城內的防禦工事及彈藥庫。 法魯賈是伊拉克伊斯蘭遜尼派反抗勢力大本營,人口原本約三十萬,但今年稍早該城周遭戰鬥爆發之後許多居民早已逃之夭夭。伊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威(屬伊斯蘭什葉派)已對該城發布最後通牒,要求交出包括由伊境「基地」恐怖組織首腦札卡威領導的戰士在內的反抗分子,否則將面臨大規模攻擊。而目前法魯賈周圍小路都已被美伊部隊架設的鐵絲網封鎖。 新政府發言人納基普今天舉行記者會,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時表示,持續在伊境發動攻擊及對基礎設施遂行破壞的是些「罪犯及恐怖分子」,他們目的之一就是干擾預定明年元月舉行的伊國制憲國會選舉。 不過,納基普不願說明,伊國進入緊急狀態是否意味美伊聯軍即將對法魯賈展開攻擊。他只稱:「我們目睹該地區情勢日漸惡化。任何障礙都將被移除。」 根據這項緊急狀態令,伊拉克當局有權實施宵禁、禁止集會、監聽民眾通訊、搜索民宅及工作場所,並可限制可疑的伊拉克民眾及外國人之行動等。 在今天這項記者會進行同時,巴格達市內也傳來陣陣爆炸巨響,顯示在法魯賈戰鬥一觸即發之際,反抗勢力也加緊在各地反撲。 巴格達以西約兩百公里的哈迪薩一處警局今天遭到約兩百名反抗分子攻擊,雙方爆發九十分鐘槍戰之後,有廿一名警察遭對方解除武裝後槍決。同時,沙瑪拉城昨天也發生多起汽車炸彈攻擊及暴力衝突,造成至少卅三人喪生、四十八人受傷。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8 15:1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afp/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08386934.html 法軍增援象牙海岸 暫無撤僑計劃 (法新社阿必尚七日電)法國和象牙海岸爆發軍事衝突,歷經九名法軍陣亡與持續一整晚的反法暴動之後,增援的法國部隊進駐象牙海岸第一大城阿必尚,進行全面戒備。 法國外交部表示,目前象國情勢緊張,但尚在控制之中。雖然部份民眾針對外籍人士進行攻擊與滋擾,尚無撤出一萬四千名法國僑民的必要。 部份象國官員呼籲民眾走上街頭,向法軍進行抗議。但法國政府在非洲聯盟與歐盟支持下,已對象國總統巴波加強施壓。 巴波所屬的執政黨「象牙海岸人民陣線」(FPI)指控,法軍增援七百人兵力將導致該國情勢不穩。 法國外長巴尼耶表示:「我們的目的只在於維護象牙海岸和平,同時維護憲法合法性,無意造成不穩定局面。」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9 10:11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38699.shtml 英諜案 中共駐港兩高官重刑 記者劉雲龍/香港報導 11/09 03:17 報導指出,魏平元也在日前的審判中判刑,他的刑罰較蔡小洪重,原因是他參與英國情報機構,引誘蔡小洪出賣機密。 去年多名前中共駐港官員因從事間諜活動被北京拘禁。他們均是香港出生的英籍華裔公民,香港回歸前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包括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鄭華的秘書陳瑜林、前台灣事務部處長魏平元,以及前香港新華社辦公廳主任劉林。 陳瑜林今年三月被廣州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無期徒刑,他被控在職期間充當外國情報機構間諜,洩露有關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談判,及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等秘密資料。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9 10:1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38213.shtml 與中國開戰?日進行案例模擬 綜合報導 11/09 03:28 日本防衛廳機密報告指出,鑑於中國軍事力的日漸強大,未來日本與中國如果發生衝突,中國攻擊日本的可能性將會是「海洋資源權益的對立」、「釣魚台的所有權紛爭」以及「台灣海峽紛爭日本遭到波及」等的3種案例。 這三種假設,據說於9月底就已經出爐的「防衛力檢討會議」報告中,就已經明確記錄在內。根據這份機密報告,據說不僅分析了東亞地區各國的軍事情勢,也提到了中國對日本進行軍事攻擊的可能性。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09 10:19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38746.shtml 日模擬方案》台海若紛爭 日中恐開戰 東京特派員陳世昌/八日電 11/09 03:28 日本媒體八日報導,日本防衛廳一分機密報告評估,鑑於中共軍力日漸強大,未來日本與中共一旦發生衝突,中共可能會以三種理由攻擊日本,其中「台灣海峽紛爭波及日本」即為報告中的假想方案之一。 據日本共同社、東京新聞等媒體報導,日本防衛廳預計在本月提出的這分新防衛大綱中,針對「日中開戰」的假想情境模擬三種具體方案,分別是「海洋資源權益的對立」、「釣魚台所有權紛爭」及台海紛爭。在日中因開發東海海上油田引發摩擦日烈的情況下,這三種模擬方案似乎頗具現實感。 日本九月底出爐的「防衛力檢討會議」報告中,已明確提到上述三種假設。這分機密報告不僅分析東亞各國的軍事情勢,也提到中共對日本軍事攻擊的可能性,不過防衛廳把這分報告定位為最終新防衛大綱的骨架,因此並未對外公布。 報告中指出,中共為了對抗美國與台灣,早有強化軍力的念頭,因此預測中共將來有可能成為亞太地區擁有最大軍力的國家。 報告書預測三種狀況包括,台海如果發生紛爭,中共為阻止日本自衛隊支援駐日美軍,有可能對日本採取局部軍事攻擊;另外,針對釣魚台所有權爭議,大陸輿論如果不利共黨,為了轉移輿論焦點,中共也有可能攻占釣魚台;第三,日本如果還沒有反應,中共則有可能為保有海洋權,從事不法行動。 報告書也說,「中國雖然也體認軍事行動並非解決國際問題的最佳手段,必須相當慎重」,但中共「為了確保國家主權、防衛領土、擴大海洋權益,及堅持共產黨一黨獨裁體制」,還是有可能斷然行使武力。 報告也呼籲日本政府應採取外交措施,設法避免與中共發生衝突。報告中也說,「鄰近國家若能尋求與北京展開經貿和科技合作,亦將有助於維持中國局勢的穩定」。 |
VOR 於 2004/11/10 04:51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edition.cnn.com/2004/WORLD/meast/11/07/hezbollah/ Hezbollah flies unmanned plane over Israel Israel says it will act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its citizens Sunday, November 7, 2004 Posted: 1853 GMT (0253 HKT) BEIRUT, Lebanon (CNN) -- Hezbollah sent an unmanned reconnaissance plane over Israeli airspace Sunday, the Lebanon-based group and the Israeli military said. This morning an Iranian UAV [unmanned air vehicle] operated by the Hezbollah terror organization infiltrated into Israel over the western Galilee, 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 said in a statement. This incident is a part of the terrorist activity carried out by the Hezbollah terrorist organization with the support of Iran and Syria and under the auspices of Lebanon, with the aim of targeting Israeli citizens. The United States also considers Hezbollah a terrorist organization. The group has claimed responsibility for numerous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civilians. Hezbollah says its primary aim is to drive all Israeli forces out of Lebanon -- including the prevention of Israeli aerial maneuvers over Lebanon. In a statement released in Beirut, Hezbollah said Sundays flight was in line with the natural retali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violations of the Lebanese airspace by Israel. The plane flew as far as the Israeli coastal town of Nahariya, the Hezbollah statement said. As of this morning, the ... plane will fly in the airspace of occupied Palestine whenever the Islamic resistance sees fit, and it is a form of legitimate confrontation to the Zionist violations of Lebanese sovereignty. The IDF said the aerial maneuver was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lack of control of the Lebanese government of activities carried out from within its territory, something which may cause harm to Lebanon and its citizens. The state of Israel views gravely any infiltration into its sovereign territory from the air, sea or by land, and will act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its citizens. |
VOR 於 2004/11/10 05:4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無網址 僅供參考 Forbes Radar Detected By Tomas Kellner Rule number one for defense contractors: Dont tick off the U.S. government. A small Czech tech firm called Era developed and last year started selling a $10 million radar that can detect stealth jets, those heretofore invisible aircraft. It lined up as possible buyers such countries as China, Pakistan and Vietnam. This didnt please the U.S., which this fiscal year plans to spend $4.7 billion on 24 F-22 stealth striker jets and millions more to upgrade its two other stealth aircraft, the B-2 bomber and the F-117 Nighthawk. So the U.S. bought one of the Czech radars, called Vera-E, to test its effectiveness and technical aspects, according to Deputy Secretary of State Richard Armitage. Vera apparently works, or at least well enough that the U.S. State Department suggested the Czech government reconsider foreign sales of it. China had ordered six of the machines. A U.S. ally and NATO member since 1999, the Czech Republic scuttled the sale. We discussed the issue with them, but the decision was theirs, said State Department spokesman Richard Boucher. Vera works by listening for signals emitted by the planes it follows. It consists of three antennas and one central module, which triangulate and track as many as 200 targets at once from as far as 280 miles away. The mobile antennas fit on a truck; since they do not send out any signals, Vera is extremely hard to find and destroy. At the moment the 140-employee Era has a nice product--but it has sold only two so far. Chief Executive Miroslav Sotona declined comment. |
VOR 於 2004/11/10 05:5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spacewar.com/2004/041105061953.ro8nal8v.html 中國與印尼合作 China, Indonesia look for ways to boost military ties JAKARTA (AFP) Nov 05, 2004 We held talks on defence cooperation and we have agreed to increase cooperation and consultation on security, he told reporters. The United States halted most military-to-military contacts with Indonesia after Jakartas troops ran riot in East Timor during a 1999 independence vote. US legislators say abuses must be accounted for before ties can resume. US officials have repeatedly expressed disappointment at the outcome of Indonesian tribunals to try military, police and civilian officials accused of atrocities linked to East Timors violent separation from Indonesia. Separately, Foreign Minister Wirayuda said Jakarta hoped from the talks China could provide ways to help (us) rejuvenate our weaponry. Tang, who is due to hold separate talks later with Vice President Yusuf Kalla, top security minister Widodo Adisucipto and foreign minister Hassan Wirayuda, said he was satisfied with his meeting with Yudhoyono. President Hu Jintaos also extended an invitation for Yudhoyono to visit China, Tang said, adding that the two leaders could possibly hold separate bilateral talks at the November 22 to December 1 ASEAN summit in Laos. Indonesias relations with Beijing were put on ice after Jakarta accus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 backing an abortive coup blamed on the Indonesian Communist Party in 1965. In a sign of dramatically improved relations, former president Suharto, who rose to power after the coup attempt and outlawed communism in Indonesia, visited Beijing in 1991. Suharto stood down in 1998.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0 09:0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40522.shtml 凱利警告 中共毀滅武器對準台灣 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九日電 11/10 02:50 凱利應邀在華府威爾遜國際中心就美國的東亞政策發表演講。他在演說中對兩岸問題著墨極少,僅略提海峽兩岸需要對話。 不過,凱利在回答現場聽眾提出有關布希政府第二任期對台灣的政策時,表示不會改變。 凱利並提到他今年四月廿一日在國會眾議院國際關係委員會作證時,已曾就美國的兩岸政策提出極詳盡的聲明,但台海的問題複雜,美國希望和平解決,因此政策依然不變。 此外,凱利也就中共對台海部署飛彈表示,中國大陸的成長及隨之而來的軍事現代化(對中國)都有用處,但也在區域產生了不均衡。 凱利說,特別是中共用像飛彈一類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對準台灣,也使得(兩岸)的事情非常不可能處理好。 凱利在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後,四月廿一日到國會詳細說明美國的兩岸政策,凱利的證詞也被視為布希政府最詳盡的政策聲明。 證詞中提到,美國仍信守根據三項公報和台灣關係法所制訂的「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一些會改變美國所定義的「現狀」的片面行動。 凱利在證詞中對此也進一步闡釋,對北京而言,這表示不得對台灣動武或威脅對台動武;對台北而言,這表示在處理所有兩岸關係問題時必須謹言慎行。對兩岸而言,這表示不得發表任何聲明或採取任何行動片面改變台灣地位。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0 09:12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0398849.html 拉法葉艦佣金案挑起法國政府閣員間嫌隙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十日專電)拉法葉佣金弊案今年出現黑函爆料,指向盧森堡「清流」帳戶新線索,法國會同盧森堡法官一面還在查案,曝光資料的真假性先在法國閣員內部挑起暗鬥。世界報十日指出,內政部一項調查已經排除財政部長沙柯吉涉案的可能性,但是卻隱而不公開。 法售台六艘拉法葉艦引發的佣金弊案事隔十多年,案情撲朔迷離,多人因而秘密死亡更增添本案的離奇色彩。法國負責審理本案的法官范倫貝克今年四月間接獲黑函,信中提供設在盧森堡清流票據交換銀行的帳戶資料,可能涉及佣金分配。而後,發無名信函的告密者又陸續寄出二次黑函,提供的帳戶資料還加上人名,其中不乏現在還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政界和工業界人士。 法官雖然證實部分資料可信,但是無法一概認定,仍一一小心求證。巴黎人報九月十七日再爆出爆炸性人名,財政部長沙柯吉、卸任部長史特勞斯坎和舍凡蒙、及現任國會議員馬德林等人赫然在內。沙柯吉是目前政壇紅人,幾已確定在年底前當選執政黨主席。 世界報十日報導,內政部長德維勒班以本案事涉國家利益,要求國土調查部門進行瞭解。世界報指出,調查結果排除沙柯吉涉案可能性,但是這個結果並沒有會知法務部。 沙柯吉鄭重表示:「警政部門知道有人刻意對付我,我要求警察將手上握有的資訊交給法官。」 根據世界報,德維勒班否認隱瞞,他表示,有關調查沒有任何相關具體事項也沒有證據。他並表示,他的確下指令要求國土調查部門必須將所有收集得來的資料交給檢察署。 沙柯吉和德維勒班在當今政壇上,被視為明日接班人。一股對抗之力隱然已產生。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0 09:3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1000079,00.html 2004.11.10 中國時報 美警告北韓勿跨「紅線」 楊珮玲/東京九日電
不過日本「讀賣新聞」今天刊出來自華府的報導說,美國政府認為如果北韓真的把核物質移轉給第三國,就是跨過了美國所設的「紅線」,美國將採取嚴厲的對策。 |
VOR 於 2004/11/12 15:41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3998821.stm 10 November, 2004, 13:55 GMT The US banned weapons sales and direct military support to Indonesia because of the 1999 violence in East Timor. Indonesias new President Yudhoyono also hopes to meet President George W Bush at an Apec summit this month. Foreign Minister Hassan Wirayuda gave no date for Mr Sudarsonos visit, but said it would take place early next year at the latest. Indonesia,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Muslim nation, has emerged as a key player in Washingtons so-called war on terror. The new government of 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who won Septembers presidential election, is keen to present itself as a credible ally. We have really transformed ourselves into a democratic society, Indonesian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Marty Natalegawa told BBC News. We feel that it is important that this new reality should be reflec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Mr Bush is one of the leaders the new Indonesian President plans to meet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Apec conference in Chile, which begins on 20 November. Washington broke off military ties with Indonesia after pro-Jakarta militias went on the rampage in East Timor during and after the provinces vote for independence from Indonesia in 1999. It has insisted that those responsible must be held accountable before normal ties can resume. US officials have expressed disappointment at the outcome of Indonesian tribunals set up to try those accused. Last week, a court overturned a conviction against Abilio Soares, the last Indonesian governor of East Timor and the only man jailed over the violence. |
VOR 於 2004/11/12 15:5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haaretzdaily.com/hasen/spages/499507.html Last Update: 09/11/2004 17:56 Defense Ministry halts arms sales to Ivory Coast 在法國要求下以色列停止軍售給象牙海岸 By Yossi Melman, Haaretz Correspondent, and Agencies Israel has decided to suspend arms sales to Ivory Coast in response to a French request, the Defense Ministry announced Tuesday. France, Ivory Coasts former colonial ruler, wiped out the nations air force on the tarmac in retaliation, sparking massive anti-French rampages by mobs of thousands in the fiercely nationalist south. France had already requested two months ago that both the Israeli government and private Israeli arms merchants stop exporting weapons to the Ivory Coast, since this endangered French soldiers. Over the past year, the Defense Ministry has continued to grant export permits to Israeli arms traders doing business with Ivory Coast. Aeronautics Defense Systems, which is based in Yavneh, is one of the Israeli companies that has sold military-related goods - including drones and riot-dispersal equipment - to Ivory Coast. In addition, arms dealer Moshe Rothschild has sold Ivory Coast ammunition and light weapons made in Eastern Europe.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4 10:4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4429585.html 法扯出拉法葉艦案外案 波及多名工業界名人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十三日專電)拉法葉艦佣金陸續爆發案外案,承辦本案的法國法官今年接獲黑函及光碟爆料,其中指出政界和工業界多人是佣金受惠者。世界報指出,名字出現在光碟中的空中巴士副總裁戴爾瑪已提出譭謗告訴,而他的證詞指出黑函主使者涉及另一工業界名人。 法國承辦法售台六艘拉法葉艦佣金案法官范倫貝克今年四月間接獲不具名黑函,指引佣金案新線索。寄出黑函的人提供光碟資料指出,設在盧森堡的清流票據交換銀行是佣金分配重鎮,光碟中並列出多位法國政界和工業界名人。其中,空中巴士副總裁戴爾瑪(PhilippeDelmas)在五月間接受警方訓問,個人電腦資料遭搜查。警方後來很快排除戴爾瑪涉案可能,而戴爾瑪則提出譭謗告訴。法官受理本案,必須查出是誰既出黑函光碟資料。 根據十四日出刊的世界報報導,戴爾瑪在訓問時提出的證詞指出,他懷疑發出黑函攻擊他的人,動機乃出於公司爭權。法德合資的EADS專營航空及武器是空中巴士的大股東。 世界報指出,法國國土調查部門的蒐證也將黑函主使人指向EADS高層主管。國土調查部門認定,EADS有意與泰勒司(Thales)合併,在EADS和空巴內部都引發壓力情勢。 這名名單赫然指向EADS執行副總裁葛果韓(Jean-Louis Gergorin)。葛果韓向世界報聲明,一切純屬謠言,這項指控破壞他個人名譽。 根據世界報,葛果韓引起懷疑是因為他雇用一名有盜取資料前科的電腦工程師。 十日世界報曾報導,警方查證資料沒有知會法務部,使得名列光碟名單但已排除涉案可能的財政部長沙柯吉大感不悅。秘密光碟資料已先在法國政府閣員間引發嫌隙。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4 11:0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47745.shtml 專訪》對中軍售解禁?歐盟不是說放就放 特派記者翁台生/史特拉斯堡、巴黎專訪 11/14 02:41 本報記者日前訪問法國史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總部,特別與兩位友台議員與法國國會議員及法國政界人士,針對台灣方面關切的歐盟擬議解除中國武器禁運問題有一系列訪談。 歐洲民主自由聯盟主席瓦森指出,歐盟討論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問題,外界只注意到法國公開表示支持,其實背後牽扯到包括法國、英國與義大利等龐大軍火工業運作。但是支持人的公開說法都是表明中國跟過去不太一樣了,「不能再沿用十五年前的規範」。 法支持、美反對 歐盟走自己的路 擔任歐洲中小企業對中關係委員會代理召集人的瓦森強烈抨擊這樣的說法。他認為中國獨裁政權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對台灣的軍事威脅與日俱增,「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勢必會增加台海衝突的潛在風險」。 在歐洲議會大廳接受記者訪問時,瓦森還特別提到陳水扁總統最近有關兩岸政策的談話「很有創意」。他也強調歐盟應維持對中國武器禁運,避免製造緊張;但同時兩岸也應自行開啟重新對話的管道,以免造成區域不安。 另一位歐洲議會議員也是對中關係委員會召集人斯蒂克說,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對歐盟來說是「很難取捨的外交決策」。他不認為來自華府的反對聲浪會起什麼作用,歐盟還是會走它自己的路。 斯蒂克也認為兩岸在強化現有經濟連結之外,應該尋求重啟對話,才是化解分歧,降低緊張的有效方法。他認為台灣應該在國際社會有較大的活動空間,像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為觀察員,這也是歐洲友台人士協助爭取的目標。 法國的中國政策 反映趕時髦習性 法國社會黨國民議會議員巴達耶對於法國總統席哈克最近發表的中國政策談話十分不滿,他認為這是席哈克表達個人意見,不值得一顧。巴達耶指出這是席哈克帶了大型商業代表團在中國大陸取得重大的經濟利益後,才說出違背事實的話。他認為中國大陸獨裁政權本質未變,法國不應贊同取消對中國大陸的武器禁運。「武器可不像是賣汽車、火車頭或是一般工業產品,解除禁運一定要謹慎。」 可是身兼國會國際研討小組—台灣經濟發展問題召集人巴達耶,卻同時也是國會友中小組的成員,「我們不能忽視中國大陸十三億人口的事實」。他強調可以不喜歡北京政權,可是還是得跟民間加強來往;台灣在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具有文化、傳統與語言的優勢,法國企業可以加強與台灣方面合作前進中國大陸。 「法國的中國政策有點反映法國人趕時髦的習性」,一位法國政府消息人士試著用另類觀點,說明巴黎當局提議歐盟解除對中國大陸武器禁運的背景,「大家都不能否認的是中國的確跟一九八九年時不太一樣了;不管是政治或是經濟,不能再以老式的框架套在中國身上。」 這位消息人士指出,一九八九年歐盟因天安門事件對中國武器禁運條文,實際上只有短短幾行字,有點像是「道德勸服」。他不否認這幾行禁令「象徵」的重要性,但是中國的改變的確要認真看待了;更何況歐盟未來對於中國大陸武器出口實際上會有一套非常嚴謹的管制措施,並不是說放就放,法國方面也透過許多管道跟台灣還有亞洲的朋友解說,未來還會持續溝通。 台灣要凸顯性格 法國人欣賞英雄 在全世界對中國大陸最大製造基地「夢工廠」有所期待的情況下,除了外界熟知歐洲空中巴士力爭中國市場外,中國大陸也是全球交通與重基礎設施訂單最多的國家,來自大陸各省的參訪團絡繹於途飛往歐洲,巴黎艾菲爾鐵塔前的草地,中國觀光客一波接一波地踩過,巴黎市中心盧森堡公園中國變貌攝影展更吸引大眾的目光,到處可以感受這股「中國熱」。 面對這股魅力四射的中國熱,法國參議院台灣資訊小組召集人特羅西指出,台灣除繼續發展自己強大的經濟力,還是要凸顯本身的國家性格,特別是對抗這樣巨大的強權仍然不屈不撓,堅挺走出自己的路,「法國人還是欣賞對抗強權的英雄」。 在中國全力圍堵下,未來歐洲議會「馬可波羅俱樂部」如何在歐洲大陸替台灣找定位,可能還有待摸索突破。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4 11:14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47785.shtml 迎戰彈指間 美打造「戰爭網」 編譯馮克芸/紐約時報十三日電 美國國防部正在為未來戰爭打造該部專屬的網際網路。此舉目的是在未來戰爭中,讓敵人的舉動及威脅都逃不過美國指揮官及美國部隊的「法眼」。 美國空軍次長提斯告訴國會,有了這套網路,搭乘悍馬車的陸戰隊就可在遠方,甚至在暴風雨中,打開膝上型電腦,在幾秒鐘內從間諜衛星下載所需的圖像。 國防部稱這套安全網絡為「全球資訊格柵」(Global Information Grid,簡稱GIG),其構想始自六年前,已在六周前開始架設,估計可能需要廿年時間及數千億美元,才能將此新戰爭網路及其各項組成部分建造完成。 對此一資訊格柵抱持懷疑態度的人說,這項計畫成本太高且技術障礙重重。 網際網路創始人之一、國防部戰爭網路顧問塞夫表示,他一直在思索,國防部此一夢想是否切合實際,他說:「我想釐清的是,我們要實現的是一種願景,而非幻想。」 塞夫說:「這有點像星戰計畫,決策者說『讓我們放手打造此一系統』,但技術能力卻尚未成熟。」他還說:「訂出野心勃勃的目標並沒有錯,但要能和物理學及現實契合。」 積極推動戰爭網路的人說,連網的電腦將成為美國最具威力的武器。 他們說,把武器、機密情報及士兵整合成一個全球網路,亦即從事以網路核心的戰爭,會讓軍方徹底改變,就如同網際網路徹底改變企業和文化一樣。 美國軍隊原本以國家和軍隊為作戰目標,現在卻面臨沒有噴射機、戰車、船艦、指揮總部,甚至沒有國家的敵人。理論上,能夠將秘密情報及各種戰略戰術即時傳給戰場上的官兵,將使部隊在對抗身分不明的敵人時,行動更迅速、戰力更強大。 全美最大軍事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執行長史帝文斯說,他的願景是打造一個「將所有軍事及情報活動匯整在一起、高度安全的網際網路」,藉此決定廿一世紀戰爭的面貌。史帝文斯說,屆時軍方每個成員都將掌握「整個作戰空間全貌」。 打造戰爭網路的理想已左右未來十年到十五年國防部的許多支出計畫,其中有些花費目前列為機密,但國防部為此已花了數十億美元。 未來五年,戰爭網路營運的連線費用至少要兩百四十億美元,比當年打造原子彈的「曼哈坦計畫」成本還高。此外,將資料譯成密碼的成本將是五十億美元。數十萬新建無線電轉播站很可能將花費兩百五十億美元,做情報、監視、偵察及通訊之用的衛星系統另將花費數百億美元。光是陸軍,目前戰爭網路計畫經費就是一千二百億美元。 【2004/11/14 聯合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5 20:4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5441820.html 非洲峰會呼籲立即對象牙海岸施行武器禁運,以免區域陷入不穩定 路透社 2004-11-15 14:20 [路透奈及利亞阿布札電] 為討論象牙海岸危機而召開的非洲領袖高峰會週日呼籲,讓針對衝突雙方而提出的聯合國武器禁運提案立即生效,因為象牙海岸政府正採取行動重建其空軍。 聯合國曾預計在週一的安理會會議中,通過自12月10日起對象牙海岸實施武器禁運,但週日在奈及利亞(尼日利亞)開會的六個非洲國家領袖呼籲,即刻實施禁運。 峰會中還要非洲聯盟和平安全理事會在三週內召開峰會。區域領袖擔心,象牙海岸全面開戰將導致西非陷入不穩定。 據象牙海岸軍方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總統巴博(Laurent Gbagbo)已開始購買戰機和攻擊直升機,以取代被法國維和部隊摧毀的軍備。 象牙海岸政府部隊和反抗軍在2003年1月與2004年7月簽署了政治改革與叛軍繳械的協議。奈及利亞峰會中稱,兩項協議仍是通往和平的唯一可靠路線。(完) --編譯 張若琪;審校 劉瑞芬 |
VOR 於 2004/11/16 00:44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story.news.yahoo.com/news?tmpl=story&cid;=514&e;=3&u;=/ap/20041115/ap_on_sc/hypersonic_jet Top Stories - AP NASA Jet Will Try to Go 7,000 MPH LOS ANGELES - In March, NASA (news - web sites) launched an experimental jet that reached a record-setting speed of about 5,000 mph. Now researchers want to leave that milestone in the dust. NASAs third and last X-43A scramjet was set to streak over the Pacific Ocean on Monday at 7,000 mph for 10 or 11 seconds — or 10 times the speed of sound. The first X-43A flight failed in June 2001 when the booster rocket used to accelerate it to flight speed veered off course and had to be destroyed. The second flight in March was a success, reaching Mach 6.83 — nearly 5,000 mph — and setting a new world speed record for a plane powered by an air-breathing engine. The last hypersonic X-43A will try, weather permitting, to break that record by making its advanced 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 perform at a level that cant even be tested on the ground, project officials said Wednesday from NASAs 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 at Edwards Air Force Base, Calif. What were trying to do is really get to the reality of flight — find out what does work, what doesnt work. So there is risk in this program, said Vince Rausch, Hyper-X program manager at NASAs Langley Research Center in Virginia. We fully anticipate that weve reduced that risk to acceptable levels but you never are sure, especially in doing something for the first time, going Mach 10, until we actually fly. Just 12 feet long and 5 feet wide, the unmanned X-43A is mounted on the nose of a Pegasus rocket that will be carried aloft to 40,000 feet by NASAs B-52 research aircraft and released. The Pegasus rocket will ignite and carry the X-43A to an altitude of 110,000 feet and a speed of about Mach 10, then release it for its brief powered flight. The X-43A will then become a glider and perform maneuvers until it splashes down into the ocean. That will be the end of the X-43A project, which has cost more than $230 million and has no immediate follow-on program. I have mixed emotions about this mission, said Joel Sitz, project manager for X-43A flight research at Dryden. Im very excited about next week. Im also a little bit sad about seeing the end of the program. Its like watching your son go off to college. Scramjet technology may be used in developing hypersonic missiles and airplanes or reusable space launch vehicles, with a potential for offering speeds of at least Mach 15. Unlike rockets, scramjets wouldnt have to carry heavy oxidizer necessary to allow fuel to burn because they can scoop oxygen out of the atmosphere. On the Net: http://www.nasa.gov/missions/research/x43-main.html |
VOR 於 2004/11/16 00:52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nov/today/today-t1.htm 日機密報告︰台海軍力2009年逆轉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十四日報導〕日本政府內部的一項極機密分析報告披露,「台灣海峽雙方的軍事力量到二○○九年將出現逆轉」,中國可能在○七年取得台海的制海權、○九年取得制空權,在模擬演習中,萬一台海爆發軍事衝突,「中國將在十個小時內以五波飛彈對台灣實施毀滅性攻擊,台灣如無配備神盾雷達系統的戰艦,將很難反制中國飛彈」,這項報告已由防衛當局呈報小泉首相。 日本「產經新聞」十四日根據「日本政府有關方面」的消息獨家報導指出,日本防衛廳最近曾對中國以武力阻止台灣獨立的狀況進行極機密分析,但未將中國使用核武列入考慮。分析結果是,在制海權方面,由於中國已自俄羅斯導入兩艘搭載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現代級驅逐艦,以及四艘能以高度靜音航行的基洛級潛艦,加上中國海軍原有的六十九艘潛艦,「就算台灣方面自美國導入神盾艦,到○七年時,中國的戰力可能優於台灣」。 在制空權方面,台灣擁有法國製的「幻象」與美國製的「F-16」戰鬥機大約兩百架,中國則會將自俄國購進的「蘇愷27」與「蘇愷30」大約兩百架戰鬥機集中部署在華南,「到了○九年,中國將確保空中優勢」。 在陸軍戰力方面,中國陸軍大約有一百七十萬人,台灣只有二十萬人,中國在登陸作戰的能力上雖然有限,「但是中國將以彈道飛彈增加對台灣的威嚇逼迫」,五百枚以上的東風15與東風11型飛彈已經部署在台灣的對岸,「今後數年內數量還會繼續增加」。 該報導指出,二○○四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曾預測「中國正急速進行軍事現代化,在不久的將來,台灣原本保持優勢的軍事力量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對於台、中海空軍戰力,防衛白皮書也曾提出「在量的方面,中國居壓倒性上風,但在質的方面,台灣佔優勢」。防衛白皮書公佈後,防衛廳進一步對中國在什麼時候有可能在制空權與制海權居於上風進行秘密分析,並已將分析報告呈報給小泉首相。 該分析報告也指出,台灣軍方雖積極部署PAC3愛國者三型飛彈以對抗中國的彈道飛彈,但「若無神盾艦則無法達到預期的反飛彈效果」,理由是,經過模擬演習後,日方判斷「中國將在十個小時內,對台灣發動五波毀滅性的攻擊」。 該報導也引述軍方消息指出,「台灣有能力對付蘇愷戰鬥機,但並無法反制飛彈對台灣機場等的攻擊」,因此「加強飛彈防衛是當務之急」。 該報導強調,在中國核子潛艦剛侵犯日本領海的時候,這份中國軍事力量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優於台灣的報告,可能對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產生影響,「日本對中國快速加強軍備的動向已產生高度警戒」。 |
VOR 於 2004/11/16 00:5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nov/today/today-fo12.htm 兩岸軍力將失衡 日美提警告 〔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日本防衛廳提出對中國軍力的評估,軍方將領指出,不只是日本,包括美國在內都對台海軍力未來可能失衡提出警告,由於中國軍力愈加強大,如何遏制其擴張野心已非一國之事,區域安全合作是未來必然趨勢。 軍方強調,國防部不是沒有準備,已送交立法院審議的軍購特別預算就是因應之道,希望國人能夠支持。 官員說,對於台海軍力失衡的警告,國防部已有掌握,但國人應該了解的是,爆發戰爭要有很多因素結合,僅僅是軍力失衡並不代表一定會有戰爭,應該解釋為敵方自認若開戰勝算較大,讓對方或許願意冒險一試。 官員表示,國防部整合評估室早已針對未來台海軍力發展進行過科學評估,如果特別預算軍購案可以付諸實施,將可確保在未來卅年內台灣無虞:若軍購未執行,二○二○年到二○三五年,敵我戰力比為二點八比一;若軍購執行,敵我戰力比為一點六七比一。 官員強調,敵我戰力比若超過三比一,敵人發動戰爭必勝的機會就大增,軍購案確實有平衡台海局勢的力量,也是國防部因應敵我態勢的對策。 軍方將領私下表示,在東亞地區除了美、日兩國,其他國家幾乎不存在對中國軍隊具有遏制能力,面對中國綜合國力大幅攀升,連帶使得軍事投資大為增加的態勢,美國重啟過去冷戰圍堵防線,並加強區域安全合作的態勢相當明顯。 將領說,中國海空軍這幾年大力發展,與十餘年前的裝備相比,隔代跳躍的進步非常明顯,幾款新型海軍水面艦科技水準,已經大幅拉近與西方的距離,繼承俄軍軍事思維的共軍也非常重視潛艦作戰,將潛艦當成可以破解美軍航艦戰鬥群的利器,目前正有兩艘剛完工的基洛六三六型潛艦返航中國服役。 此外,中國空軍的大力發展就更為明顯,大量引進蘇愷戰機與自製高性能殲十戰機,加上二砲部隊發展,共軍希望在台海獲得戰爭早期主導權的意圖相當明顯。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6 09:54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51041.shtml 聯合國安理會 通過象牙海岸武器禁運案 中央社紐約聯合國總部十五日法新電 聯合國安理會今天一致通過,立即對象牙海岸執行為期十三個月的武器禁運措施,希望恢復這個西非國家僵持的和平進程。 過去一週以來,象牙海岸的主要城市阿必尚反法國暴力及暴民肆意破壞行動,已經造成超過五千名法國人和其他外國國籍人士,從上週三起就紛紛離境,遠避戰火。 聯合國安理會十五個會員國一致支持上週末非洲領袖要求,立即對象牙海岸禁運的主張,以化解象牙海岸的緊張局勢及嚴重的人道危機。 【2004/11/16 中央社】 |
大笨貓 於 2004/11/16 11:2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mpinews.com/newsletter.cfm?newsid=200411151429ta11430a 美國研製極超音速巡航導彈[14:29] 據《觀察家報》報道,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極超音速巡航導彈,兩個小時內可擊中地球任何地方。 新研發的導彈的飛行速度將是目前美國所使用的導彈的十倍,它可以從世界上任何地點發射,兩個小時之內擊中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該導彈有望在明年進行試驗,但真正部署可能要到2010年。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6 14:19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6449238.html 美智庫專家指潛艦事件凸顯中國戰略野心 (中央社記者謝震南東京十六日專電)一艘中國海軍的核能潛艦在十日清晨侵犯日本領海,引發日方嚴重關切。產經新聞今天刊載一篇發自華府的專訪,受訪的傳統基金會專家指陳,此次潛艦入侵日本領海事件雖與台灣無直接關連,卻可明顯窺出中國不斷致力擴張海洋戰略的勃勃野心。 現任傳統基金會副會長武爾茲指出,中國海軍潛艦不惜大膽入侵日本領海,第一意圖應該是衝著調查海底航路地形而來。此外,才是試探日方的反潛偵搜能力。 他說,中國海軍的漢級攻擊型潛艦,可以在包括日本領海在內的太平洋周邊水域高速移動,因此,事前有必要秘密詳細調查並製作相關海圖以備萬一。 另一方面,這位曾在八零至九零年代兩度擔任駐北京武官的美國智庫專家,也從中國海軍致力現代化的進程,進一步談到擴張海洋戰略的野心。 他說,中共前黨中央軍委會副主席劉華清,早在十幾年前就倡言,中國海軍的長期目標,最終在於掌控涵蓋:千島列島、日本島群以東至密克羅尼西亞的太平洋海域。 為了達到此一戰略目標,中國除了航空戰力,同時也必須大幅提升潛艦的遠洋及作戰能力。 專家分析,漢級核能攻擊潛艦首次入侵日本西南領海事件,不僅是中國海軍企圖進出太平洋,執行遠程戰略的野心之一,同時也暴露中國視美海軍第七艦隊和日本海上自衛隊為最大心腹之患的動機。 此外,武爾茲還特別提到,儘管中國有對台灣實施海上封鎖、同時兼顧防範美海軍第七艦隊介入的腹案,但此次潛艦入侵日本領海的事件與台灣並無直接關連。 最後,專家提醒日方注意中國潛艦長時間水下潛航及遠距離的運動能力。他除了建議日方提升強化反潛偵測能力外,同時也該及早研發冷戰時期歐洲各國配備的海底探測系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01:0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自由時報 2004年11月15日 日機密報告︰台海軍力2009年逆轉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十四日報導〕日本政府內部的一項極機密分析報告披露,「台灣海峽雙方的軍事力量到二○○九年將出現逆轉」,中國可能在○七年取得台海的制海權、○九年取得制空權,在模擬演習中,萬一台海爆發軍事衝突,「中國將在十個小時內以五波飛彈對台灣實施毀滅性攻擊,台灣如無配備神盾雷達系統的戰艦,將很難反制中國飛彈」,這項報告已由防衛當局呈報小泉首相。 日本「產經新聞」十四日根據「日本政府有關方面」的消息獨家報導指出,日本防衛廳最近曾對中國以武力阻止台灣獨立的狀況進行極機密分析,但未將中國使用核武列入考慮。分析結果是,在制海權方面,由於中國已自俄羅斯導入兩艘搭載超音速反艦飛彈的現代級驅逐艦,以及四艘能以高度靜音航行的基洛級潛艦,加上中國海軍原有的六十九艘潛艦,「就算台灣方面自美國導入神盾艦,到○七年時,中國的戰力可能優於台灣」。 在制空權方面,台灣擁有法國製的「幻象」與美國製的「F-16」戰鬥機大約兩百架,中國則會將自俄國購進的「蘇愷27」與「蘇愷30」大約兩百架戰鬥機集中部署在華南,「到了○九年,中國將確保空中優勢」。 在陸軍戰力方面,中國陸軍大約有一百七十萬人,台灣只有二十萬人,中國在登陸作戰的能力上雖然有限,「但是中國將以彈道飛彈增加對台灣的威嚇逼迫」,五百枚以上的東風15與東風11型飛彈已經部署在台灣的對岸,「今後數年內數量還會繼續增加」。 該報導指出,二○○四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曾預測「中國正急速進行軍事現代化,在不久的將來,台灣原本保持優勢的軍事力量可能發生很大的變化」,對於台、中海空軍戰力,防衛白皮書也曾提出「在量的方面,中國居壓倒性上風,但在質的方面,台灣佔優勢」。防衛白皮書公佈後,防衛廳進一步對中國在什麼時候有可能在制空權與制海權居於上風進行秘密分析,並已將分析報告呈報給小泉首相。 該分析報告也指出,台灣軍方雖積極部署PAC3愛國者三型飛彈以對抗中國的彈道飛彈,但「若無神盾艦則無法達到預期的反飛彈效果」,理由是,經過模擬演習後,日方判斷「中國將在十個小時內,對台灣發動五波毀滅性的攻擊」。 該報導也引述軍方消息指出,「台灣有能力對付蘇愷戰鬥機,但並無法反制飛彈對台灣機場等的攻擊」,因此「加強飛彈防衛是當務之急」。 該報導強調,在中國核子潛艦剛侵犯日本領海的時候,這份中國軍事力量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優於台灣的報告,可能對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產生影響,「日本對中國快速加強軍備的動向已產生高度警戒」。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09:4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1700091,00.html 2004.11.17 中國時報 美中情局 人事大地震 黃建育/綜合華盛頓十五日外電報導
情報作業處處長卡普斯,及其首席幕僚蘇里克的辭職消息都在今天由局長高斯發佈。高斯並指出,兩人在辭去這項聯邦政府職務之前,都將先接受職業生涯轉移計畫講習。 不過,高斯在宣布這項消息時表示:「我們在全球反恐戰爭作業方面不會因此出現漏洞,任何其他方面也不會。」中情局情報作業處主管該局在全球的情報員網絡及秘密任務。 這些人事變動也引來國會議員的關切。民主黨籍眾院情報委員會委員哈曼在接受 CNN訪問時表示:「如果有人辭職…我認為我們已走錯方向。」 他進一步指出:「高斯把這種深具黨派色彩、又缺乏經驗的管理方式帶到中情局,或會造成不該辭職的官員為表達抗議而辭職,並可能不利於我們的反恐戰爭。」 高斯在接掌局長一職之前為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議員,而在擔任議員之前也曾任情報人員。不過,他接掌中情局後帶來至少四名昔日國會助理,並賦予他們主管人事及重整計畫方面大權,而這些舉動都讓該局某些資深官員深表不滿。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10:1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7453677.html 西班牙媒體報導中國為軍售解禁向歐盟施壓 (中央社記者張淡浪馬德里十六日專電)西班牙新聞報國際版今天刊登一篇有關中國向歐盟施壓,以期在十七日歐洲議會年度報告投票中能順利通過對其軍售解禁之報導。該文指出,北京當局不僅透過法國,也對撰述報告之西班牙籍歐洲綠黨議員羅梅瓦加強運作。 報導指出,一九九八年六月歐盟於年度報告中自行加入一項「行為準則」,之後逐年經過修正檢驗,藉以規範成員國輸出武器予非歐盟國家。惟十七日將在艾斯特拉堡歐洲議會全會中討論之二OO四年版報告極為特別,因係首次由綠黨黨團所編撰。 這份以編撰者為名之羅梅瓦報告已於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預先投票,以三票棄權、四票反對及五十七票贊成通過送交大會。報告中不僅要求對中國維持武器禁售,並在提供有雙重用途,可用於軍事方面之高科技產品時也需特別審慎。 該報告尚包括一些重要進展,顯著的一項係要求會員國嚴格控制出售可能用於死刑、刑求或其他慘忍、不人道行為的器材。這方面羅梅瓦強調,近年愈來愈常在電視新聞中看到歐盟實施武器禁售國家的警察使用強力電擊棒鎮壓民眾。 報告指出,歐盟生產的武器中百分之八十為出口,因此歐洲對世界上每年死於輕武器,不論是因戰爭衝突或犯罪組織之手的五十萬人應負部分責任。這項報告的結論說,議會將採行西班牙政府之建議,對所有軍火交易課稅,所收稅金則用於戰爭受害人,惟此特殊稅金之建議可能造成激烈的道德辯論。 最後,該報告要求「行為準則」必須約束歐盟每一會員國,若有違規,必要時將送交歐洲法庭裁決。同時,各國政府除通告歐盟所有軍售國家,也需列明禁售國家,俾使他國不得替代銷售。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10:1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7453419.html 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骨架現形 (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十七日專電)日本政府睽違九年所修改的新「防衛計劃大綱」於十六日現雛型,新大綱明訂,日本要堅持和平國家的基本理念,在防衛力的整備上遵循「多機能、有彈性、實效性、效率性」四項基本方針,也提及「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致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 日本政府於十六日向執政黨的自民黨國防部會等提出新「防衛計劃大綱」的骨架,有關日本安全保障的基本方針並無改變,仍然強調專守防衛、不成為威脅他國的軍事大國、堅持非核三原則等。 有關防衛力的任務包括,對應恐怖攻擊及彈道飛彈等的新威脅,防範真正的侵略攻擊,積極改善國際安保環境。在防衛力的整備方面,則提出「多機能、有彈性、實效性、效率性」之四項基本方針。 舊大綱一直主張要保有最小限度的基礎防衛能力,然而新大綱已朝向,透過與美國的合作、自衛隊的海外派遣等,來改善國際性的安全保障,國際安保已與日本國土防衛佔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有關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新大綱中強調,要堅持和平國家理念,確保日美安保體制的有效運作,對應國際上共同開發、生產武器的趨勢等,同時也強調,日美安保體制不只保障日本的安全,同時也是保障亞太地區維持和平安定所不可或缺的。 新「防衛計劃大綱」中也提及,防衛大綱原則上每十年重新檢討一次,但是關於防衛力方面,則應視其必要性,於五年後重新評估,這也是日本防衛大綱首次主張,每五年應對防衛大綱進行重新檢討評估。日本新防衛大綱預定於本月底或十二月初擬定,十二月上旬提出國會表決。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11:0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7455571.html 歐洲議員反對歐盟取消對中國武器禁令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十六日專電)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今天討論武器貿易問題,不分黨團多名議員紛紛發言反對歐盟有意取消對中國的禁售武器禁令。執委會外交事務執委彭定康也表示,中國如能在人權方面有實質進展,才能真正說服歐洲大眾,認為適宜解除對中國禁售武器令。 外交委員會今天討論武器銷售管制,多數認為歐洲一九九八年通過的「武器銷售行為準則」有加強的必要。西班牙籍議員羅每華提出的武器貿易報告指出,全世界三分之一流通的武器是由歐盟國家出售,他建議增加武器銷售行為準則的法律效力。另外,他也提議歐盟應通過禁售用來施酷刑及執行死刑的器具。 歐盟理事會及執委會今年多次討論是否解除對中國禁售武器禁令,歐洲議會也很關心這個問題,不分黨團議員今天都發言反對。保守黨團德國籍議員范沃國表示,中國有人權問題,再加上台灣和西藏情勢也持續令人關心,此時不宜解除武器禁令。 社會黨團葡萄牙籍議員高美斯表示,只要中國持續有人權問題,歐盟就應堅持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 比利時籍議員范海克發言時表示,解除對中國武器禁售令,將成為偽君子教科書案例。法國籍議員芙勞特表示,解除對中國禁售武器令便是破壞武器銷售行為準則。 執委會外交事務執委彭定康也表示,中國在政權和公民權方面仍不及國際標準。執委會向中國領導高層強調,中國在人權領域需要有實質進展,如此才能說服歐洲大眾,認為適宜解除禁令。 外交委員會明天將再繼續武器銷售議案。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7 17:26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17459411.html 以色列警告黎巴嫩將報復火箭攻擊事件 (中央社記者楊一峰特拉維夫十七日專電)以色列政府警告黎巴嫩政府必需避免恐怖份子作為基地,進行發射火箭等對以色列的攻擊。若發生這種情況,以色列將對黎巴嫩採取嚴厲的報復行動。 十五日晚間有兩枚火箭從黎巴嫩方向射向以色列的北部地區,其中一枚火箭的殘骸昨天在須樓米(Shlomi)的工業區找到,另一枚火箭可能掉進海裡。 以色列表示,這是從黎巴嫩境內在一星期內第二次向以色列發射的火箭。稍前,黎巴嫩真主黨的無人飛機也曾侵入以色列的領空,不過真主黨和法塔組織都出面否認火箭是他們發射。 以色列國防軍已經向聯合國正式提出書面抗議,要求派駐在黎巴嫩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制止攻擊以色列事件發生。 以色列外交部長夏洛姆表示,以色列無法忽視類似的攻擊事件,必須採取反制措施。 |
大笨貓 於 2004/11/17 18:18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mpinews.com/newsletter.cfm?newsid=200411171100ta31056t 美國向巴基斯坦出售軍備[11:00] 2004/11/17 美國向巴基斯坦出售軍火,其中包括向8架P-3C“獵戶”偵察機,交易總額高達9.7億美元。 國防部負責處理對外軍售的防務安全合作局表示,美方還計劃向巴基斯坦出售2000枚TOW-2A型導彈以及14枚TOW-2A“Fly-to-Buy”型導彈,交易總額8200萬美元。 除上述兩項軍售之外,巴基斯坦還要求美國出售6套“密集陣”20毫米快發火炮,用於裝備巴基斯坦艦隻部隊,同時對其另外6套火炮系統進行改良,交易總額1.55億美元。 美國國會有30天的時間討論這些計劃,來自國防部和國會的消息稱,美國會很有可能批准這些軍售項目。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8 09:3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1800095,00.html 2004.11.18 中國時報 整頓中情局 國防部喝采 潘勛/綜合報導
美國《華盛頓時報》十七日報導,國防部消息人士私下抱怨,中情局由分析家組成的官僚體系「牆高壕深」,有些單位還反對由軍方擔任更吃重角色來打反恐戰爭,對付「基地」恐怖組織及其首腦奧薩瑪.賓拉登。 一名五角大廈謀士表示,中情局好多人迄今仍執著九一一事件爆發前的做事方法,不曉得變化;五角大廈曾跟中情局那些人表示,基地分子很危險,但中情局沒提供任何支援,完全忽視作業決策,不曉得自己有必要去追捕那些恐怖分子。 國防部官員表示,倫斯斐雖然與前中情局長譚納合作關係良好,但五角大廈重要決策者要跟中情局的辦事人員打交道,卻常常出問題。另外,中情局的情報分析人員反對攻打伊拉克,而且編纂過於悲觀的報告,老是洩密給自由派的媒體。 中情局位在蘭利的總部目前充斥山雨欲來的氛圍,人事安排即將大震盪,新局長是前共和黨籍眾議員的高斯;高斯也擔任過中情局官員。任職長達卅年的副局長麥克羅林、情報作業處處長卡普斯及其首席幕僚蘇里克都在上周匆匆辭職。 高斯擔任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時,便公開指責中情局,說局內各處室欠缺活力,未能招募到能滲透伊斯蘭團體的幹員。分析家表示,高斯準備大刀闊斧改革中情局。 國防部消息人士曾批評,因為中情局招不到中東幹員,只好仰仗別的國家如埃及、約旦與以色列餵給情報,如此無法掌握情報的完整形貌。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8 09:39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1800092,00.html 2004.11.18 中國時報 印自喀什米爾撤軍 促巴和談 陳文和/綜合斯里納加十七日外電報導
辛赫五月就任印度總理後首度訪問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斯里納加,他向齊聚在當地板球球場的數千民眾表示:「我夢想且堅信,我們可以且應當將喀什米爾重新建設成和平、希望與繁榮的象徵之地。」 辛赫並表明他已指示縮減在喀什米爾的駐軍,只要伊斯蘭教分離運動游擊組織的攻擊行動減少,印度將會進一步從喀什米爾撤軍。目前仍不清楚辛赫計畫將多少印度軍隊撤離。據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指出,喀什米爾境內大約有十八萬至三十萬印度士兵,其中包括若干武裝民兵。 印度已於前總理瓦巴依任內自去年起與伊斯蘭教分離運動游擊組織展開和談,而辛赫今天明白揭示新政府會與分離運動團體續談。然而,在辛赫抵達斯里納加板球場前不久,伊斯蘭教分離運動游擊組織又於球場附近發動攻擊,其中兩名游擊戰士遭印度軍隊擊斃,這起事件導致辛赫在球場的露天演說推遲了數個小時。 印度與巴基斯坦於一九四七年脫離英國獨立後,兩國曾因喀什米爾的主權爭議而三度爆發大規模戰爭,且五十七年來大小武裝衝突不斷。印度目前控制喀什米爾五個地區,統稱為查摩喀什米爾,而巴基斯坦則掌控喀什米爾兩個地區,泛稱為阿查德喀什米爾。 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曾於十月廿五日提議,印、巴兩國各自將駐軍撤出喀什米爾,讓喀什米爾非軍事化,然後再透過政治談判商議如何界定喀什米爾的地位,並變更其現狀,而巴國可以接受的安排包括:喀什米爾全域或部份地區獨立、印巴兩國共管喀什米爾,或將喀什米爾交付聯合國託管。 印、巴兩國已自今年一月間展開和談,試圖解決雙方包括喀什米爾主權爭議等一切糾紛。巴基斯坦總理艾紀之將於下周首度往訪印度,持續推展兩國間的談判。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8 11:1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355220.shtml 歐議會決議:反對解除對中武器禁售 中央社巴黎十七日專電
歐洲議會正在史特拉斯堡舉行全體大會,本會期討論歐盟管理武器銷售的「行為準則」(無法律約束力),議會今天通過決議,主張維持對中國的武器禁售令。議會對握有決定權的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各成員國提出呼籲,禁令應維持,並支持在相關管理辦法上,應持續對特定國家的武器銷售管制。 歐洲議會此決議案並無法令約束力。議會一向態度反對解除中國武器禁售令。 【2004/11/18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8 11:16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1/2355215.shtml 歐議會決議:解除禁運 除非改善人權 中央社法國史特拉斯堡十七日法新電 歐洲議會今天表決通過決議,堅持除非中國改善人權紀錄,否則就應繼續維持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這項決議與歐洲聯盟主要成員法國與德國的立場大相逕庭。 歐洲議會的決議,呼籲歐盟部長理事會及二十五個成員國維持對中國的武器禁運,「而不要在武器銷售限制的立場上示弱」。 決議指出,除非歐盟在武器外銷的合法限制上制定行為準則,以及中國「以具體行動改善人權狀況」,否則就應持續禁運政策。 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後,歐盟即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不過法、德兩國近來均主張解除限制。 支持禁運的國家認為,中國必須改善人權紀錄。然而以法國為主的意見則指出,天安門事件已過了十五年,禁運之令早已過時。 【2004/11/18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9 09:06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56925.shtml 伊朗買核武設計圖 鮑爾證實 編譯田思怡/美聯社維也納十八日電 一名伊朗反政府組織領袖十七日在維也納爆料說,伊朗政府在黑市購得製造核彈的設計圖和一些武器級鈾,瞞著聯合國繼續發展核武,可望在明年擁有核武。美國國務卿鮑爾證實這名領袖的部分說法。 「伊朗反抗民族議會」組織高層人員索雷馬尼告訴記者說,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恩提供伊朗核彈製造圖和數量不明的武器級鈾。卡恩經營龐大的核武交易網,與伊朗和利比亞掛勾。 索雷馬尼說:「卡恩把相同的核武設計圖交給利比亞和伊朗。」他說,卡恩在一九九四年和九六年間把設計圖交給伊朗,並於二○○一年把一些濃縮鈾交給伊朗。他說,他不認為卡恩給伊朗的濃縮鈾的數量足以製造一枚核彈,但他未進一步說明。 目前在智利聖地牙哥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會議的美國國務卿鮑爾含蓄地證實這種說法。他說:「我看過足以支持伊朗異議組織說法的情報,大家都應關切此事。」 【2004/11/19 聯合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9 09:1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4111900022,00.html 2004.11.19 中國時報 歐盟續對中國武器禁運 歐洲議會通過決議 北京反彈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據「法新社」報導,歐洲議會通過的決議案指出,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政策應該加以繼續維持,直到歐盟提出一項武器出口限制管理規定。但歐洲議會指出,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問題還將於十二月份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峰會上再次被提出來進一步討論。 章啟月還表示,中國近年來在人權領域取得的進展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中歐之間也有定期的人權對話,中國曾經和歐盟有過十七次人權對話,雙方在人權方面的對話富有成效,如果雙方在這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通過對話的機制加以解決。 不過在歐盟相關會議上,即將離任的歐盟外交事務專員彭定康說,中國在人權,特別是民權和政治權力方面沒有達到國際標準。彭定康說,中國如能在人權方面有實質進展,才能真正說服歐洲大眾,認為適宜解除對中國禁售武器令。 葡萄牙籍議員高美斯則表示,只要中國持續有人權問題,歐盟就應堅持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比利時籍議員范海克表示,解除對中國武器禁售令,將成為偽君子教科書案例。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9 09:1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1900080,00.html 2004.11.19 中國時報 鮑爾:伊朗研發以飛彈發射核彈 王嘉源/綜合聖地牙哥十八日外電報導
鮑爾在前往智利參加亞太經合會途中,對隨行的記者說:「我看到的一些情報表明,伊朗正在積極研製(核子彈頭)發射系統……武器只有安裝在一定的設備上進行發射,才能稱得上是武器。」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禁止擴散專案負責人西林松說,鮑爾的談話顯示,伊朗正致力克服彈頭微型化的困難技術。他指出,要將核子彈頭微型化,以搭配載重一公噸的飛彈,而飛彈又得承受住發射與重返大氣層的壓力,這技術是一大考驗。 另外,伊朗反對派團體「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的重要成員蘇雷曼尼昨天在維也納聲稱,巴基斯坦「核彈之父」卡迪爾汗在二○○一年曾運交武器級高度濃縮鈾給伊朗,伊朗並由卡迪爾汗的黑市網路取得核武設計圖。 蘇雷曼尼聲稱,伊朗軍方位於德黑蘭東北的「先進防衛技術發展中心」即是一處提煉濃縮鈾的秘密設施,計畫於明年用其製造核子彈。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是設於伊拉克境內的「人民聖戰」組織的政治機構,而後者已遭美國列為恐怖組織。 不過,伊朗核子談判代表穆薩維安今天否認反對派團體的指控,並表示可以讓聯合國武檢人員實地檢查。一些外交官與武器管制專家也認為伊朗反對派的指控並不可信,其目的似乎是企圖打擊德黑蘭當局與英法德所達成的協議。 根據伊朗於十四晚宣布的協議,伊朗同意凍結與提鍊濃縮鈾相關的活動,德法英則承諾推動歐盟與伊朗經貿關係。 國際原能總署署長艾巴拉迪十五日向其理事會成員國提交了有關伊朗核子問題的評估報告,指迄今的調查表明伊朗並未將其已申報的核子材料用於違禁活動,但目前還不能得出伊朗不存在未經申報的核子材料和核子活動的結論。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19 22:10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mainichi-msn.co.jp/seiji/feature/news/20041119k0000m010145000c.html 武器輸出3原則: 政府が緩和策提示 米以外の国も解禁対象 政府は18日、武器輸出3原則の緩和策として、米国を中心とした多国間の武器共同開発・生産への参加を可能とする案を与党に提示した。政府はこれまで、米国と共同技術研究を進めているミサイル防衛(MD)システムが開発段階に移行した場合に備え、武器部品の対米輸出だけを解禁する方針を示していたが、武器の多国間開発に向けて解禁対象を米国以外の外国にも拡大し、より大幅に3原則を見直す姿勢を鮮明にした。 最先端技術を結集する次世代戦闘機などは、国際共同開発が世界的なすう勢となっており、自民党や経済界からは3原則緩和を求める声が高まっていた。ただ、公明党内には慎重論も根強く、年内に閣議決定する新たな「防衛計画の大綱」に3原則緩和を盛り込むかどうかは、政府・与党間の調整が残されている。 政府案は、第三国への移転制限などを提供先の国に課すことや、厳格な輸出管理を緩和の条件とした。国際共同開発のほか、テロ・海賊対策などへの支援を目的とした武器輸出の解禁も盛り込み、老朽化した艦船などの途上国への輸出に道を開く内容になっている。 緩和の手続きとしては、(1)新大綱に緩和策を明記し、官房長官談話で管理指針を示す(2)新大綱は武器輸出の理念だけを示し、官房長官談話で緩和策と管理指針を示す(3)新大綱では武器輸出に触れず、官房長官談話で理念、緩和策、管理指針を示す(4)今後の具体的な案件ごとに官房長官談話で3原則の例外扱いを表明する--の4案を示した。【平元英治】 ■ことば(武器輸出3原則) 67年に佐藤内閣が表明した方針。(1)共産圏諸国(2)国連決議により武器輸出が禁止された国(3)国際紛争当事国またはその恐れがある国--への武器輸出を禁止するという内容だったが、76年に三木内閣が対象地域以外への武器輸出をも慎むとの政府統一見解をまとめ、海外への武器輸出を原則として禁じる政府方針となった。83年から米国への武器技術供与だけは例外扱いになった。 毎日新聞 2004年11月18日 21時54分 |
插嘴一下 於 2004/11/21 17:04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九六年台海危機美派艦隊護台非柯林頓決定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21492058.html 九六年台海危機美派艦隊護台非柯林頓決定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二十一日專電)一九九六年中國在台灣大選前夕,對台灣南北海域進行導彈試射,意圖影響選情。美國派了「獨立號」和「尼米茲號」二支航空母艦戰鬥群,赴台灣東方海域向中國示威。一般都以為這是柯林頓總統下的指令,如今知道是美國太平洋軍區司令普理赫的決定,柯林頓只是沒有反對而已。 普理赫最近透露,九六年台海危機發生時,派航空母艦戰鬥群赴台灣東方海域,是他下的命令。他在下令艦隊向台灣海域靠近的同時,也以電話通知華府,「我們開始調動獨立號前往台灣東方海域」。 普理赫說,海軍有個術語叫「除非接到另外指令」。他說,他一向很喜歡他的部下用這個術語,也就是說,「我現在就要這麼做,除非你告訴我不要這麼做」,而不是一天到晚請示「我應該怎麼做」。因此,他也對華府說:「我現在就要派獨立號航空母艦戰鬥群到台灣東方海域,除非接到另外指令」。普理赫並未接到柯林頓的「另外指令」。 這位後來被柯林頓任命為駐中國大使的四星海軍上將,日前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透露了他當初下令二支航空母艦戰鬥群嚇阻中國嚇台灣的秘辛。美國之音今天播出了專訪的部份內容。 以下是普理赫在接受專訪時的第一人稱談話: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2 10:11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2200054,00.html 2004.11.22 中國時報 美情報機構改革法案 觸礁 閻紀宇/綜合華盛頓廿一日外電
這項法案以「美國針對恐怖攻擊全國委員會」(簡稱「九一一委員會」)今年七月提交的報告為依據,經過白宮以及參眾兩院民主黨與共和黨議員三個多月的協商,一直到昨天凌晨才定稿,而且已得到布希總統的明確支持,因此昨天的撤案之舉等於是布希的一大挫敗。 布希昨天飛往南美洲智利參加「亞太經合會」年度高峰會議途中,還從「空軍一號」專機上致電眾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沈森布瑞納,要求他放棄在法案中追加爭議性條文的堅持;副總統錢尼也打電話給反對最力的眾院軍事委員會主席杭特說項。不過顯然都未能說動這兩位黨內領袖退讓。 「九一一委員會」的報告對政府提出五點改革建議,也正是這項法案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兩項是設立「國家情報總監」(NID)職銜與「國家反制恐怖主義中心」(NCTC)機構。 「國家情報總監」新職尤其重要,這個內閣部長級的首長將由總統任命,參議院行使同意權,作為總統最主要的情報顧問,並取代中央情報局長成為美國情報界的最高首長,統御監督各情報單位在國內與國外的活動,並將擁有高度的情報事務預算權與人事權。 然而目前掌控八○%情報預算的國防部,自始就對這項重大改革深懷疑慮,認為新的情報事務架構將嚴重影響軍方情報作業,可能導致戰場部隊無法及時得到關鍵情資。一般認為如今法案在眾議院觸礁,與五角大廈的從中作梗脫不了關係。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2 10:2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5+112004112200062,00.html 2004.11.22 中國時報 海南撞機 普理赫堅持美方無錯 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中國人認為那架飛機當時不應該在那兒」,但普理赫說,「我們長期以來都是這麼做的,是合法的,在國際空域飛行。並不是說我們從來沒有犯過錯誤,但是在那架EP-3型偵察機的問題上,我們沒犯錯。不過,中方一開始說,飛機是在他們的空域內,因為他們聲稱有『二○○海浬擴大經濟區』,我們並不認為那是國際空域,但是我們是合法的。可是,中方又說,你們就在我們的近海。我們說,我們不在你們的近海。就這樣起了爭議。」 「王偉在那之前就曾經攔截過我們的飛機,而且是非常大膽的攔截。我們有王偉在自己飛機上展示他的電子郵件位址的照片。另外還有王偉用一個手指向我們機組人員發出『國際和平』資訊(編按:豎起中指)的照片。他在攔截的時候是非常咄咄逼人的。這一次,他做過了頭,沒控制好。我向中方做了解釋。他朝我們的飛機飛過來的時候速度過快,他沒有在我們的飛機下方飛出去,相反的,他試圖減速,於是就撞上了美國偵察機的外側發動機和內側發動機。然後他突然躍起,折斷了EP-3的前機身,他死了,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他的飛機墜入海裡。我們不清楚他有沒有彈射出艙,或者在相撞的瞬間就死了。這就是當時的情況,美國的EP-3型偵察機勉強還能飛,他們能讓飛機平安著陸真不容易。EP-3型是老式飛機,不過上面有些非常敏感的設備,設備裡的資訊更敏感。就像到一家電腦商店,電腦看上去都一樣,但是取決於機器裡的東西,可以是非常敏感的資訊,也可以不是。所以,要是用『放棄』這個詞,要是他們在海上放棄飛機,那人員生存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普理赫說,EP-3降落在海南,「中方提出的是,你們的飛機撞了我們的飛機,你們未經許可侵入了我們的空域,你們未經許可降落在我們的機場。我們要求道歉,要求賠償。這就是他們一開始說的話。我當時有些幼稚,我對他們說,再想想,這涉及很多重要的事情,我們想見我們的機組人員。你們有機會通過處理這件事來加強我們的關係。」 普理赫認為,可能是出於國內的政治局勢,中方聽不進這種道理。由於當時美中關係的氣氛,江澤民主席覺得他不能被人們認為是朝那個方向走。他必須做出下面這種反應,就是說「我們要求道歉,我們要求賠償」。就是那種「是你們冒犯了我們」的模式。他得選這條路。於是就產生了這個僵持不下的局面,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想辦法解決。過了大約三天,我們雙方都知道解決不了。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才想出辦法。 在專訪最後,普理赫強調,「我對美中關係可能的前景充滿希望。但是對可能發生的情況就不那麼樂觀。因為在每件事情上,國內政治都將淩駕於外交政策。一個長期的好的外交政策,可能會因為短期的國內政治被擱置,美國和中國都有這種情況,領導人要競選,要爭取大多數人的支援,所以我覺得美中關係的發展會是一條顛簸的道路。」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3 11:47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23506736.html 歐盟暗示可能在明年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路透社 2004-11-23 08:28 [路透布魯塞爾電] 歐盟週一暗示,可能很快就會準備好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不過仍會謀求北京方面改善其人權紀錄。 荷蘭外交部長巴特(Bernard Bot)說:「有關解除武器禁運方面,我們已準備好給予肯定訊號,但考慮到人權狀況...我們還提出了一些條件。」 他在記者會中表示,歐盟預備在12月8日的歐盟與中國海牙高峰會時給予肯定訊號。荷蘭目前是歐盟的輪值主席。 法國是呼籲解除武器禁運最力的國家;禁運令解除後,可望開啟與中國間利潤豐厚的貿易機會。 不過這項議題在歐盟內部看法仍有分歧。美國曾公開與私下遊說不要解除禁運,理由是中國對台灣的威脅。 歐洲外交人士指出,禁運令今年不會解除,但週一參與辯論的外交部長似乎有意在通過更有權威的歐盟武器輸出全面行為準則後,傾向於明年解除禁運。 儘管實施禁運是歐盟政府的事,但是以選舉產生的歐洲議會和歐盟執委會都已表明他們不認為應該解除禁運令。 外交人士稱,英國外相史卓(Jack Straw)建議,與其早早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歐盟不如將焦點放在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給予其更優惠貿易條件並保護中國不受反傾銷稅的波及。(完)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4 09:14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65403.shtml 歐盟對大陸軍售 明年可能解禁 特派記者陳東旭/北京報導 11/24 03:27 法國大力呼籲解除武器禁運,德國也支持解禁,積極爭取中國大陸的商機。這項議題在歐盟內部看法仍有分歧。歐洲議會不支持解禁。美國則公開反對,理由是中共對台灣的威脅。 歐洲外交人士指出,今年不會解除禁運,但歐盟成員國的外長傾向通過更全面的歐盟武器輸出行為準則後,明年解除禁運。 章啟月昨天的說法已比上周她對此事的看法來得和緩且中性許多,上周四章啟月表示,歐盟對中共的武器禁運是冷戰的產物,應該早已取消,當時她還批評歐盟部分國家,動輒把人權問題與解除武器禁運掛勾處理。 新華網報導,荷蘭外長伯特廿二日在參加歐盟外長會議後說,「我們準備就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發出積極信號,但我們的疑慮並沒有全部消除。」 隨著歐盟與中共關係發展,雙方都認為應進一步提升雙邊關係。其中以法國等為代表的一些歐盟成員國認為,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符合雙方的根本利益,也有利歐盟與中共建立更全面和更成熟的戰略夥伴關係。 章啟月昨天在中共外交部記者會上說,希望歐盟從「中」歐關係的大局考慮,不要為雙方關係的發展設置障礙。章啟月強調,中共希望歐盟在此問題上早日做出正確決定;中共不會因為歐盟的決定而增加來自歐洲武器的進口量。 【中央社/華盛頓廿二日電】荷蘭外長伯特暗示歐盟可能解除對中共軍售禁令,駐美副代表高碩泰表示,通不通過目前還很難說,歐盟其他多數會員國如東歐國家是持反對立場,主導解禁的法、德兩國也很難在歐盟執委會強渡關山。 高碩泰曾任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常任副代表,對歐盟運作相當了解。他指出,歐盟執委會是否通過很難說。稍早歐盟議會通過決議,反對解除對中共軍售禁令,不過,議會的決議並沒有絕對的約束力。 高碩泰表示,目前歐盟內部,大部分東歐國家對解除對中共軍售禁令持保留態度;荷蘭也傾向反對,但國內不同黨派意見不同;英國不反對解除禁令,不過要有相當前提條件。 他說,荷蘭目前為歐盟執委會輪值主席,但荷蘭傾向反對解除禁令。對外電報導荷蘭外長暗示歐盟可能通過解除對中共軍售禁令,是他個人觀察或黨派立場,目前並不了解。高碩泰指出,倒是下半年,由英國擔任輪值主席,英國的意見就具有相當決定性。 |
大笨貓 於 2004/11/24 11:09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mpinews.com/newsletter.cfm?newsid=200411231650ta21650a 日本獲准本土生產愛國導彈[16:50]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美國已原則同意日本三菱重工按許可證生產“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 有關報道中稱,按照與美國公司達成的許可證生產協議,三菱重工預計將於2005財年開始在日本制造“愛國者3型”導彈。 報道稱,完全依靠從美國進口“愛國者3型導彈將使日本防務工業蒙受巨大損失。在日本按許可證生產“愛國者3型導彈將進一步加強日美兩國的防務工業的合作,並有助於日本防務承包商保持和提高它們的技術水平。美日兩國還正在就聯合研發取代“愛國者3型導彈的下一代系統展開談判。 日本防衛廳或者三菱重工的官員們還沒有對這一報道發表評論。 “愛國者3型導彈是美國未來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攔截包括北韓“勞動”導彈在內的彈道導彈。 日本計劃從現在至2008年3月部署一個由地基“愛國者3型導彈和海基“標準3型導彈組成的導彈防禦網。 |
小老闆 於 2004/11/24 18:09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ettoday.com/2004/11/24/334-1718022.htm 布希有意擴編CIA情報員50% 軍方指揮秘密行動 2004/11/24 17:48 記者管淑平/編譯 美國總統布希要求行政和情報跨部門評估,將中央情報局(CIA)半軍事性的秘密行動移交給五角大廈管轄的可行性,讓情報改革法案在國會過關﹔布希還打算將CIA情報員人數增加50%,將是CIA自冷戰以來最大幅度的擴編。 白宮官員表示,布希要求CIA會同國務院、國防部和司法部共同研究可行性,在90天內提出報告,這項評估工作也包括軍方的特種部隊是否有必要加入上述的CIA秘密行動。 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美伊戰爭開戰的最初期,都由CIA的半軍事性秘密行動單位配合軍方特種部隊事先刺探情報,但是只有CIA獲得總統直接授權,可以執行最機密行動,甚至包括暗殺等。目前,該單位也仍在巴基斯坦邊境搜尋賓拉登的下落。 此外,根據白宮23日公佈一份由總統發給CIA局長葛斯的備忘錄,布希也要求CIA增加臥底幹員人數,以因應反恐戰爭的需求,增加幅度達50%,人數可能在數千人之譜。布希特別要求,新增的情報工作人員要「來自多樣背景」,而且「勝任與任務攸關的語言」,例如阿拉伯語。 這樣的擴張幅度已經讓數名現任或者卸任情報官員訝異,因為這將是CIA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幅度的擴編。在前任局長泰內特任內,CIA一年新增臥底幹員的幅度是1990年代中期的10倍,當時一年平均增加24名。 不過由於總統並未定出執行時間表,也沒有說明是否要求國會撥款支應,許多情報官員都質疑以待,一名官員就說,「現在問題在於『什麼時候』?目前看不出來有任何時程。」據了解,CIA一年的預算約50億美元,人數1萬7000人,秘密行動部門約數千人。 布希主導的情報體系改革法案因為黨內極端保守派的疑慮,日前在眾議院被封殺,而不願交出軍事情報權的國防部被視為是最大阻力。 國防部長倫斯斐23日否認他封殺任何情報改革案的說法,他說,「不用說,我是政府的一員,我支持總統的立場。」不過他也說,在國會協商出妥協版本的過程中,政府自己的觀點也可能改變。五角大廈握有80%的情報部門預算權。 |
茶館黑臉 於 2004/11/24 21:4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NO:484_28小老闆 於 2004/11/24 20:45 Re:太空飛行科技(含無人、載人載具)新聞-3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20507+122004112200304,00.html |
VOR 於 2004/11/25 08:3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mosnews.com/money/2004/11/23/yemenarms.shtml Russian Arms Exports to Yemen to Exceed $100M in 2004 — Official Created: 23.11.2004 15:50 MSK (GMT +3), Updated: 15:50 MSK MosNews Russia’s weapon exports to Yemen are expected to exceed $100 million this year, the Itar-Tass news agency quoted the general director of Rosoboronexport arms exports company, Sergei Chemezov, as saying. Russia’s weapon exports to Yemen are expected to grow in the near future, the official said on Monday. Yemen currently imports Russian helicopters,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s, ammunition and small arms, Chemezov said. Yemen is interested in purchasing new military aircraft and vehicles, as well as air defense systems, he said. In 2004, Russia’s total arms exports are expected to be “no lower than in 2003”, Mikhail Borovik, a department head with Rosoboronexport, told reporters in June. In 2003, weapons and military equipment exports increased 21.4 percent on the year in monetary terms to $5.1 billion, which was a record for Russia. The delivery of Russian military equipment to Yemen began in 2000 when Russia supplied the country with 31 modern T-80 tanks. In 2001 Moscow and Sanaa signed a contract for the delivery of MiG-29 fighter planes. The first batch was delivered to Yemen in 2002. Sources in the Russian 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 have said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Yemeni armed forces could receive the Favorit anti-aircraft missiles, Kamov helicopter gunships and modern fighter planes. Over recent years the volume of Russia’s military equipment sales to Yemen has reached $8 billion. |
VOR 於 2004/11/25 09:18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www.expressindia.com/fullstory.php?newsid=38511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04 Pentagon unveils proposed arms deals with Pak Washington, November 16: The Pentagon notified Congress on Tuesday about three proposed arms deals with Pakistan, a key ally in the US-led war on terror, including the sale of eight P-3C Orion surveillance aircraft valued at up to $970 million. The 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 which handles foreign arms sales for the Pentagon, said it also planned to sell Pakistan 2,000 TOW-2A missiles and 14 TOW-2A Fly-to-Buy missiles in a deal valued at $82 million. Pakistan had also requested the sale of six PHALANX rapid-fire 20-millimeter guns for Pakistan surface ships, and the upgrade of six additional gun systems, a contract worth up to $155 million, the agency said. Lawmakers now have 30 days to block the proposed arms sales, but defense officials and congressional sources said that was considered extremely unlikely. The Pentagon said the proposed arms agreements would help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a friendly country that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an important force for economic progress in South Asia and the global war on terrorism. It said the P-3C aircraft, built by Lockheed Martin Corp, would improve Pakistans ability to restrict the movement of militants along its southern border, in particular, and improve border security everywhere. The Raytheon Co TOW missiles had recently been employed in the tribal areas of Pakistan, giving the Pakistani government new tools in its fight to combat terrorism, DSCA said. Raytheon, based in Waltham, Massachusetts, also produces the PHALANX gun systems, which DSCA said Pakistan would use to beef up the defenses of its surface ships against inbound aircraft, missiles, and fast-moving surface craft. The United States dropped sanctions against Pakistan after the country backed the US invasion of Afghanistan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Sept. 11, 2001, hijacking attacks. This past March, Pakistan was named a major non-NATO US ally, making it easier for it to acquire US weapons.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8 09:55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4112800065,00.html 2004.11.28 中國時報 哥倫比亞解放軍行刺布希未果 郭篤為/巴拿馬廿六日電
烏里貝部長今天在加勒比海岸大城卡塔亨納向媒體證實昨日美國《華盛頓時報》的報導。該報導揭露布希總統廿三日由南美返國途中過境卡塔亨納進行四小時短暫訪問時,橫行哥國四十年的左派游擊隊「哥倫比亞解放軍」中央下令對其進行阻殺內幕。 布希是在參加智利聖地牙哥「亞太經合會」高峰會議返國時和哥國總統在卡塔亨納舉行會談,隨後並在濱海旅館草坪舉行半小時的記者會。記者會中布希進一步保證美支持哥國「民主安全」計畫,包括聯手清剿游擊隊與販毒集團。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8 16:53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28545518.html 美國大西洋月刊討論台海兩岸軍事衝突可能性 (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七日專電)美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十二月號的一篇專文指出,多位在美國及東亞地區的分析家都認為,中國和台灣之間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相當高;而軍事衝突並不是為了領土的取得,而是政治認同的問題。 由自由撰稿人崔佛柯森(Trevor Corson)撰寫的專文指出,兩岸間經貿的蓬勃發展讓許多人認為台灣地位問題終究應可和平解決;但是,現實的情況卻正好相反。多位分析家指出,兩岸間緊張情勢的發展,可能繫於十二月十一日台灣的立法委員選舉。 專文指出,如果民進黨獲得立法院多數席位,兩岸間的對峙局面將更難免,而美國的外交政策也會面臨嚴重的考驗 -- 承諾協防台灣的美國可能要面對中國侵犯台灣的情況。 一九七二年周恩來與尼克森交涉時,就拒絕承諾不會對台灣動武。自此以降,包括鄧小平和江澤民都曾威脅,必要時會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柯森引述普林斯頓大學國際事務教授湯瑪斯克里斯騰森(Thomas Christensen)指出,中共領導人並不曾明確的表示有意佔領台灣。他們對台灣的武力威脅是要阻止台灣獲得合法的獨立地位,因為他們仍誓言終究要完成統一。 克里斯騰森指出,中共在台灣問題上不能受挫,除了民族意識的考慮,還有別的理由。中共也擔心,萬一在台灣問題上受挫,中國大陸許多基於不同理由對中共政權不滿的群眾,氣焰可能因而高漲。如果中共領導人的政治地位受到威脅,他們可能會覺得非得一戰不可。去年就有中國的高階軍事將領明白地表示,即使遭到國際批評和國內經濟不振,也準備對台動武。 專文指出,直到目前為止,美國還能藉著壓制台灣不使宣佈獨立來防止兩岸間的軍事衝突。但是在台灣民主化愈來愈走向成熟的情況下,美國影響台灣的能力也日漸式微。今年三月,陳水扁總統獲選連任,民進黨在國會已有三分之一的席次,十二月的立法委員選舉民進黨和台聯黨可望獲得多數,民調則顯示在台灣支持獨立的人愈來愈多。 學者安德魯彼得森(Andrew Peterson)為華盛頓季刊(The Washington Quarterly)撰寫的專文指出,台灣獨立傾向可能引發的複雜情況必然會衝擊到美國的政策。他指出,陳水扁總統不至於直言宣佈台灣獨立。不過,在掌握了立法院的多數而美國又無法予以制約的情況下,陳水扁總統很可能採取更激進的走向獨立的步子。 彼得森勾勒出的可能情況,第一步將是舉行公投,題目是將國號中華民國加上台灣。因為意識到這項公投可能會是給予北京開戰的理由,台灣支持獨立的人士會希望快速解決。他們認為,目前美國在與北京之間的軍事均勢上仍佔上風,而且,在舉辦二零零八年國際奧林匹克之前,北京仍會考慮到國際視聽的問題。 他認為,台灣已經預見它的機會愈來愈小,所以不惜放手一搏。至於大陸方面,中共也了解台灣的情況。彼得森表示,中共並沒有有效對付台灣的政策。北京希望藉著經濟統合來改變台灣民眾的想法,可是,這項策略並沒有奏效。政治上,台灣其實是和中國漸行漸遠。 專文指出,多年來,美國的台海政策一直採取兩面手法 -- 支持台灣和它的民主化,同時,壓抑台灣獨立建國的意向以討好北京。直到目前為止,華府對於雙方都有效地表達了抑制及保證的雙重信息。但是,台灣爭取合法獨立的趨向卻讓美國處於愈來愈困難的地位。 柯森認為,為了避免兩岸間緊張情勢節節高漲,最好的方法就是美國不再承諾保衛台灣,讓台灣擔負起自我防衛的責任。美國應取消其對台灣軍售的限制,讓台灣有足夠防止中國侵犯的武器。 他強調,這方面做法需要相當細膩的外交手腕,因為台灣和中國都可能因而受到刺激:台灣失去了安全上的保障;中國則將面對台灣的建武。 不過,柯森認為,一旦失去了美國的保護,台灣將必須面對攪亂現狀的後果。對於北京方面而言,台灣若更為審慎,可能會降低北京政治上的恐懼,也排除它先發制人地攻擊的意圖。這樣台海兩岸都能多些時間,步向和平解決。對於台灣及它在華府的支持者而言,這樣的想法也許聽起來像是背棄,但是,台灣要發展成為全面的民主,首先要請它的人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29 15:14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udn.com/NEWS/WORLD/WOR3/2374052.shtml 日若遭恐怖攻擊 自衛隊優先防護重大設施 中央社東京二十九日專電 日本境內一旦遭受大規模恐怖攻擊或特種部隊的奇襲,全國各地共有一百三十五座設施,將優先獲得十六萬名陸上自衛隊官兵的全力保護。 總數一百三十五處的受保護設施,主要包括中央官廳、縣市行政機關、駐日美軍基地、核能電廠、煉油廠、飲用水設備、交通幹線和廣電通訊機構。 這一百三十五座重要設施,不僅是日本防衛廳基於全面防恐考量而特別指定,同時也是官方發布「防衛出動」或「治安出動」命令時,名列最優先保護的對象。 總數一百三十五座的受保護設施,再依可能對日本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威脅或潛在影響的諸般情況,進一步區分為甲、乙等級。 根據防衛廳的分類,日本全國名列甲、乙等級的重要防護設施各有九十一處、四十四處,分別由陸上自衛隊北部、東北、東部、中部和西部五大方面隊的十一個師團擔綱保安權責和事宜。 【2004/11/29 中央社】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30 00:14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reuters/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29554747.html 聯合國工作小組提出新軍事行動準則,並建議將安理會席次增至24席 路透社 2004-11-29 11:25 [路透聯合國電] 聯合國外交人士說,一個針對聯合國改革而成立的高層工作小組提出一份報告,提議擴大聯合國軍事行動的標準,但仍舊維持軍事行動需經過安理會同意的規定。 這份由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所要求並將於週四公佈的報告還提議,將安理會的席位由目前的15席增加至24席。擬定這份報告的國際工作小組係由安南於一年多前為因應改革的呼聲而成立,共有16名小組成員。 這份文件還提出了在安理會同意的情況下,聯合國對恐怖份子的威脅採取行動,以及對手無寸鐵平民遭遇暴行時進行人道干預的基準。 根據熟悉報告內容的外交人員說,報告並不建議在沒有安理會的核准下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而擬保留聯合國憲章中,在遭遇攻擊時才可以「採取各自或集體防衛」的規定。 外交人士說,報告同時督促安理會在所有可行辦法用盡時,考慮對已經擁有或正在尋求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恐怖份子所造成的威脅採取行動。 這份報告將為明年9月的第60屆聯合國大會年會奠定討論基礎,到時於千禧年大會上訂定的減少貧窮與疾病目標也會被重新檢討。(完) --編譯 柯安琪;審校 張若琪 |
Luke-Skywalker 於 2004/11/30 21:48 | |
Re:2004 年 11 月國際新聞(其他) | |
http://news.yam.com/cna/international/200411/20041130564038.html 南韓議員:駐韓美軍將軍事制衡兩岸矛盾 (中央社記者姜遠珍漢城三十日專電)南韓在野「民主勞動黨」國會議員魯會燦今天透露,南韓國防部為因應駐韓美軍未來角色之調整而研擬的對策方案中主張,駐韓美軍將不再侷限於遏制朝鮮半島內的戰爭,當中國與台灣的矛盾加劇時,駐韓美軍將會採取軍事制衡行動。南韓國防部已否認上述說法。
去年七月召開第三次「未來韓美同盟政策構想會議(FOTA)」之前,南韓國防部制定了有關「駐韓美軍區域角色執行之因應對策」,並交給出席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的外交、國防部有關人士,作為韓方談判代表會前的籌備會議參考。 魯會燦公開的這份資料顯示,國防部研判認為,駐韓美軍軍事介入的沙盤推演情況分三個層次、共十一個類型,其中,「當中國與台灣的矛盾加劇時,駐韓美軍將會採取軍事制衡措舉」,被列為「高強度」措施之一。 魯會燦的前述發言,已遭到南韓國防部發言人室發佈新聞資料駁斥,新聞稿指出,有關「由駐韓美軍扮演區域制衡角色,是為了對北韓與中國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介入」之主張,與事實完全不符。 南韓國防部指出,魯會燦所提出的資料,並不是為因應韓美兩國間的磋商協議而作成的文件,而是實務級人士為了因應可能會進行的討論,而綜合各種論文作成的一份資料而已,對此,韓美兩國之間並沒有進行過任何協議或意見交換。 魯會燦公開南韓國防部的因應對策一事,漢城的朝鮮半島問題觀察家們認為,這簡直就是洩露二級軍事機密,對韓美同盟關係勢將造成負面影響。而南韓國防部的前述「淡化」立場,令人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感。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