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有誤:
「但中國的經濟重心在東海,所以琉球群島比台灣更能上海、長江,封鎖中國」
改為:「但中國的經濟重心在東海,所以琉球群島比台灣更能封鎖上海、長江,封鎖中國」樣板
樣板,中國詞語,意指中國對外宣傳的摩特爾(model)。中國政府對他們向外宣傳的樣板,向來特別予以照顧,所投注的心力也特別的大。所以面對樣板,我們不能視為正常,也不能視為必然,反而必訓為他是中國在特殊條件下,所認定最佳的狀況。如果有人對這一狀況尚且不滿,那就不要相信你能夠忍受中國的一般狀況,如果他對樣板實在太滿意了,那也不要推論你一定能適應中國的一般生活,因為他們的樣板和現況頗有差距。
中國對台灣目前有三個樣板,上海、北京和香港,沒有一個可以信的。中國呈現讓台灣展現羨慕之情的,一個是北京,北京給台灣一種:「這才是國家的感覺」,其次是上海,上海:「這才是中國的經濟希望,中國的紐約」,北京的國家氣魄是集合中國建國菁英的精力所建構起來的,但這樣的國家空有國家的氣魄,卻像是一條扁舟,浮沈在中國坎坷的鬥爭路程中。中國官員在處理很多的事物基本上需要先看上面的風向球,再決定如何處理事情。所以中國官員處事之道,與其說他們很團結,可以在國家確定的方向上以相同的方向努力前進,不如說那是一個「一人之國」。研究人員所做的研究報告,除非得到統治者的認定,否則難見天日。統治者的決策對錯,任何人不能做褒貶。至於執行者固然必須對統治者的決策負完全責任,甚至在執行過程中,也必須隨時向統治者表態,這種表態是即令「失禮」也一定要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官員經常在國外做一些令人覺得很訝異的動作,很不尋常的外交行徑,那並不是做給當場的別國外交官看,而是做給當場的中國官員看,以讓北京領導頭子知道他的忠心。至於這樣的行徑是否有礙國家尊嚴並不重要,而個人的尊嚴更不用說了。若一個國家政府政策的研究人員和執行人員都以一人的喜好為依據,不用檢討、不能以國家利益為第一考量,這樣的國家氣象就沒有意義了。
上海的經濟現象建立在國際對中國經濟未來預期的假象上。上海的經濟繁榮是許多人豔羨的對象,但是建構在上海繁榮的經濟基礎是什麼?是中國的經濟強大嗎?還是對「中國經濟會強大」的預期上,後者的可能性遠大於前者,因為以中國的經濟現況,不配有這麼繁榮的國際都市。不過國際人士可能看走眼了。謊報統計數字在所有的共產國家都有,而中國特別嚴重,我們看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中國謊報的數字就可以知道。即令我們不追究這些數字的真實性,我們真的相信中國能擺脫共產機制,在資源過渡動員後,所產生的活力衰竭、經濟疲軟的命運嗎?中國官僚體制的清廉度和能力是遠較東歐那些國家為低,至於貪瀆則有過之。就算我們不認為他和以前的共產國家一樣,是一個已經「市場化」、「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你相信他能擺脫「東南亞金融風暴的危機嗎?」東南亞的市場性可是比中國更強,導引資源運用的企業家很多都是有長年市場經驗的老手,從民族性來說還都是所謂的華人呢!世界上的經濟學家的確將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做過多的預期和美化,那不僅是設定許多幾乎不存在的客觀條件來描述中國美麗的經濟前景,甚至可以說,經濟學家就算有這麼特殊的假設條件,也不用推理分析,直接將他們的中國淘金夢做為文章的結論,至於推論過程,再挑一些中國政府講的經濟答案中,最好的部分去充數。
香港是用來對付台灣這些反統的,但不要相信他會這樣做「五十年不變」。因為我們台灣人不相信「中國會守法」,所以中國才會弄一個「一國兩制」來誘降,又以樣板香港來說服我們。我們也不需哪什麼大道理,不需拿香港基本法23條的修改來修理中國,我們只要一個簡單的邏輯就可以夠了。「中國政府對內從中央到地方,官員從上到下都守法」,在這條件下,法律他們訂,什麼王八法、爛法都可以讓他們搞,請問他們守自己的法嗎?如果中國對內守法,才能談到具有國際色彩的「一國兩制」守法,才能講到他們對外守法,如此才能談到台灣和中國這種「國與國」或「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國內法化。中國對內能守法嗎?中國守法就不會貪瀆不辦、官倒不辦。就不會什麼要辦,什麼不辦。如果中國做得到國內守法,我們一國一制都可以!中國做得到嗎?
樣板文化是專制獨裁的產物,中國的三個樣板剛好適合台灣的軟骨個性。北京樣板符合台灣人要成為強國國民、其他一切都可以捨棄的貪念;上海樣板符合台灣要過好生活,有東京、紐約這種國際大都會生活方式的貪念,香港樣板則強調就算你只留在台灣發展,你的一切也不變,可以繼續做「中國一定強」的強國夢,而你「剛好」是強國中國的一部份。
中國就像金光黨,樣板是他的謊言,和中國相比,我們台灣人是路人,相信中國樣板,你就只有被騙和悔恨的結果。
題外話:
將香港問題和台灣「問題」並放在一起的思考,不僅比類錯誤,定位因果也錯誤。首先,香港是國際公認的「不是國家」,台灣是除中國外,國際公認的「是國家」,所以比類錯誤。
其次,不是「香港五十年的制度不變、繁榮」,來「保證」台灣也將有這樣「一國兩制」的好處。而是台灣「五十年的不隸屬中國」,來保證中國遵守規定,保證香港「一國兩制」確實實行。
台灣人犯了這兩個錯誤,所以看不清楚台灣、香港和中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