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回應本題 自選底色↑ 返 回


Echo  於 2003/04/30 07:29
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希望提供一個地方讓大家收藏一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台灣成就」。
這些我以前斷斷續續有開過欄,譬如說:

『莊智淵:世界上攻球速度最快的球員』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7&type;=show_post&post;=224

『國際發明展台灣大放異彩』
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7&type;=show_post&post;=332

但是沒有系統化。這些欄不求「人丁旺盛」,只希望能替我們的家園台灣
記錄一些值得驕傲的事。

我希望能把它「系統化」,也希望大家一起來做,如果有看到可以向全世
界「炫耀」的台灣事蹟,可以貼到這個網站,最好都用:

台灣成就─ XXX

這樣的標題。

希望經由大家的努力(一次只要三分鐘的時間),長時間地把台灣
美好的一面都留下來。

這一欄先由一則台灣醫治 SARS 的技術作個起頭。


NO:344_1
Echo  於 2003/04/30 07:30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港擬來台學ECMO救命術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296314.shtml
記者楊惠君/報導
2003/04/29

--------------------------------------------------------------------------------

台灣首開以體外心肺循環器「葉克膜」(ECMO)救治SARS重症病患,雖然該病患仍告不治,成為國內第一例SARS死亡個案;不過,這個概念引起國際重視,香港即有醫院與台大醫院連繫,有意派員來台學習「葉克膜」裝置。

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日前率台大醫療團隊協助中國醫藥學院,為日前死亡的遭香港淘大社區兄長感染的重症病患裝置「葉克膜」;消息傳出,柯文哲接獲來自香港威爾斯醫院的E-MAIL,請益「葉克膜」相關技術。

沒有使用「葉克膜」經驗的香港,有意請柯文哲到香港「傳授」,不過,台、港SARS疫情都進入警戒狀態,加上台大因收治多名SARS病患,醫療人力吃緊,柯文哲根本走不開。後來香港表示將派一組人員來台學習,原訂今天抵台,但國內宣布香港來台將在機場隔離十天後,此一計畫也被迫暫緩。

台大裝置「葉克膜」經驗十分豐富,目前已累計四百多例個案,為亞洲翹楚。柯文哲表示,「葉克膜」最早是使用在心臟移植方面,手術後暫時取代心、肺功能,後來逐步運用到感染症引發的肺衰竭病患;而台大使用的「葉克膜」系統,為該院自行設計的管線,直接在美國訂做,將不必要的接頭減至最少,將裝置的錯誤、時間減至最多,以降低術後感染的機率。


NO:344_2
Echo  於 2003/05/03 22:11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他們 逮到本土首隻SARS病毒..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299780.shtml

記者楊惠君/專訪
2003/05/01

--------------------------------------------------------------------------------


抓到第一隻本土病毒的台大病毒檢驗科主任高全良(左圖)及小兒部醫師黃立民(右圖)醫師。
記者楊惠君/攝影
「當看見病毒從細胞膜跑出來的那一剎那,好像看見小寶寶『誕生』一樣,興奮之情不可言喻! 」逮到台灣第一隻本土病毒的台大病毒檢驗科主任高全良及小兒部醫師黃立民,當全球對SARS 病毒避而遠之時,卻每天躲在實驗室裡「孵」病毒,抓到病毒還直稱「漂亮」!
台灣的SARS病毒研究,開始時落後其他各國,研究人員心理壓力也很大,高全良說:「多少也有要『為國爭光』的心情,當然也很急。」一個多月來,他每天在實驗室中加班到 11、12點;同樣參與研究的黃立民則笑稱: 「因為工作太晚,還常被太太罵呢! 」

去年曾因助理疑遭實驗室感染登革熱,後來雖然排除,但令高全良承受莫大的壓力,這次SARS研究危險性還高過登革熱,他不敢再讓助理冒險,最危險的實驗,都自己來。為了找出病毒,高全良如神探福爾摩斯般,挖空心思讓病人的檢體「生」出病毒;想到當年曾進行國內首次漢他病毒血清調查時,手上有一些冷藏多年的細胞株,趕緊從液態氮中取出解凍,最後真的如願讓SARS病毒現形。

高全良驕傲的說,當以電子顯微鏡拍到病毒的那一刻,興奮得不得了,而且運氣特別好,正好拍到病毒從細胞膜跑出來的樣子,就像是小寶寶排隊,比其他國家的照片都「漂亮」;想到這個成果應可在歷史上留下紀錄,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這項成果被媒體批露後,在英國和美國唸書的兩個小孩,即在第一時間向他道賀,讓他十分神氣。

長期從事愛滋病毒研究的黃立民,是少數愛呆在實驗室的臨床醫師,高危險的病毒對他都是「熟朋友」了,他也是抓出病毒的重要人物。他說,找出病毒很重要,否則空想一堆研究,根本無法進行,後續的檢測、治療都會卡住;他長年「泡」在第三級實驗室中,早就習慣了,不覺得危險,倒是太座對他這陣子因忙於SARS研究,經常晚歸,頗有微辭,但也是關心多於埋怨。

黃立民自豪的說,醫界一直認為,會做實驗的醫師,才是最「SMART」 (聰明)的醫師,因為在實驗室裡,一切可以自己「做主」,主導性很強,很有優越感;尤其能參與SARS這麼重要的研究,成就感更是不在話下。


NO:344_3
Echo  於 2003/05/07 11:15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研發疫苗 最快1年有成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1308495.shtml

記者楊惠君/報導
2003/05/07

--------------------------------------------------------------------------------


台大研發的SARS免疫螢光試劑,在病人罹病十天後,即可讓SARS抗體「變色」成綠色螢光,確定是否感染。
記者楊惠君/攝影
SARS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唯有寄望疫苗問巿,讓每個人都有SARS病毒的抗體後,才可能阻止疫情蔓延;國內疫苗研究也露曙光,台大找到可表現SARS病毒的關鍵結構蛋白質,已展開DNA及重組蛋白疫苗研發,最快1年可有成果。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培哲指出,這次SARS肆虐和1918年流行性感冒大流行類似,當時的防疫手法也是宣導勤洗手、戴口罩,一個世紀來,人類對抗病毒的武器很有限,疫苗是消滅病毒最後一線希望。

台大已開發出免疫螢光檢驗試劑,可在病患發病10天後,偵測體內抗體,輔助聚合(酉每)連鎖反應 (PCR),提高SARS檢測準確度,也展開初期檢測試劑及疫苗研發。台大醫學院生化及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張明富表示,研究團隊已找到SARS病毒的互補C-DNA,並鎖定幾個可表現SARS病毒基因的關鍵蛋白質包括E1、E2、M、N,可望做為早期偵測SARS感染的標記,及早篩檢潛伏期或發病初期的SARS病患,也是疫苗研發的重要工具。

台大目前已分組展開DNA疫苗及蛋白質疫苗研發。台大小兒科教授江伯倫表示,目前已發現SARS病毒外層的S、E、M蛋白質,是感染細胞、進入人體最重要的蛋白質,可送到以DNA載體、大腸桿菌及昆蟲細胞做為質體,大量產生去毒的重組蛋白,理論上,把重組蛋白打入體內,可中和抗體,阻斷病毒感染,達到預防染病的效果。

張明富表示,預計1個月內,可進行動物實驗,如果實驗動物體內可長出中和抗體,證實能預防感染SARS,下一步將以基因工程方式大量製造;台大目前已與廠商接洽,一旦產、官、學三方資源結合,1年內可望有成果。

此外,本土SARS病毒基因解碼後,台大也成立SARS藥物研究團隊,進行藥物有效性的篩檢,目前已鎖定抗病毒藥、干擾素、治愛滋病的抗蛋白質合成←藥物檢測,希望篩檢出最有效的抗SARS病毒藥物。


NO:344_4
Echo  於 2003/05/09 05:13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美國務院宣布:參院要求鮑爾助台加入WHO
中央社
2003-5-08 14:38

--------------------------------------------------------------------------------

(中央社記者劉坤原華盛頓七日專電)美國國務院今天發佈新聞指出,美國聯邦參議院於五月一日一致通過第二四三號法案,要求國務卿鮑爾協助台灣爭取於本月稍後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上獲得觀察員地位。


國務院「美國參考」新聞稿指出,參議院一日通過的法案與眾議院第四四一號法案內容相似。眾議院月前已以四一四票對零票通過第四四一號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協助台灣爭取WHA觀察員地位。

新聞稿說,參議院第二四三號法案要求國務卿制定一項計畫,使台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上獲得觀察員地位,並「指示美國出席日內瓦大會的代表團執行這項計畫」。

這項法案還要求國務卿鮑爾在兩星期內,針對此案所採取的行動向參院提出報告。

新聞稿說,參議院第二四三號法案強調台灣在衛生領域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台灣的「預期壽命在亞洲名列前茅,產婦和嬰兒死亡率與西方國家相差無幾,並已根除霍亂、天花和鼠疫等傳染病」。新聞稿並說,法案還讚揚台灣在亞洲「率先根除小兒麻痹症並為兒童接種B型肝炎疫苗」


NO:344_5
Echo  於 2003/05/21 18:40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竹科研發成功SARS病毒檢驗晶片,可在兩天內檢測出是否感染
中廣新聞網
2003-5-21 11:00

http://news.yam.com/bcc/focus/news/200305/0200305210059.html
--------------------------------------------------------------------------------

繼續請聽鄧素君製作的新聞專題:「竹科研發成功SARS病毒檢驗晶片,可在兩天內檢測出是否感染」(3分52秒)

新竹科學園區廠商晶宇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已正式研發成功’’SARS病毒檢驗晶片’’,可讓被懷疑是否患有SARS或居家隔離者,可以在至多兩天內檢驗出患者或隔離者是否被’’冠狀病毒’’侵入,對於這項檢測方法,將大幅減少不必要的隔離,讓民眾擁有更正常的生活.

晶宇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王獻煌表示:依據WHO的公佈,冠狀病毒是SARS的元凶,如果能夠直接偵測到冠狀病毒,就是最有效的控制SARS疫情的重要防線,也就是體內有冠狀病毒者需隔離,體內若無冠狀病毒,則不需隔離.而依據疾病管制局的統計,可疑病例當中,百分之五為陽性,如果能夠利用’’SARS病毒檢驗晶片’’早日測得,則可以大幅降低社會成本.

王獻煌總經理表示:這項檢測方法從檢體取得到最後的結果出爐,只需四點五小時,而對於第一次呈現陰性的民眾,若再用生物晶片檢測,若再為陰性,則可確定民眾並未感染SARS病毒,利用這套生物晶片技術,則可以在一至兩天內,確定偵測出是否被病毒感染,王獻堂總經理說

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長李界木表示:SARS疫情已嚴重考驗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造成相當大的社會成本支出,這項’’SARS病毒檢驗晶片’’的成功問市,將可讓許多必須隔離十到十四天的民眾,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晶宇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楊文通表示:五月十六號他們已將這項產品送交衛生署藥政處作查驗認證,只是一般認證作業時間需三個月,在國內SARS疫情不斷升溫的情形下,希望藥政處能夠縮短認證時間,讓這項’’SARS病毒檢驗晶片’’普及化

日本厚生省將派人到晶宇公司瞭解,而北京方面也正積極與晶宇公司洽談這項技術.台灣方面,台北市將選定某家市立醫院,新竹縣市選定東元醫院,中部地區則是選定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共三家醫院與晶宇公司合作,以早日確定何種檢驗方式是最好檢測SARS的方式.



NO:344_6
kiddens  於 2003/05/21 22:56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若研發SARS疫苗或解藥成功.很有可能獲得隔年諾貝爾獎.李遠哲團隊加油.

NO:344_7
Echo  於 2003/05/24 02:11
Re:台灣成就─ 科學/醫學

NO:201_9
http://taiwantp.net/cgi/national_issue.pl?board_id=1&type;=show_post&post;=201
Eric  於 2003/05/23 17:12
Re:我負責,所以我留下來。

台大團隊 危機中找答案

內容 由 天下雜誌 提供
當台灣社會還籠罩在恐慌無助的情緒中,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早已拋下恐
懼不安,懷著愛與勇氣,照顧病患,與SARS搏鬥,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醫
護人員,也歡迎您轉寄本文,讓我們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

作者:李雪莉

他真的害怕那天的到來,而且隨時可能發生,就像其他的SARS病患一
樣,他可能會溫度升高、身體灼熱、呼吸急促,厚重的毯子無法使自己感
到溫暖,吃再多的普拿疼也無法降溫;甚至,他心裡想著,最糟的情況是
,自己病倒了,讓另一位內科醫師幫忙插管,送入負壓隔離室。

這個「他」,是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的代稱,因為再有理想的南丁格爾或
史懷哲,也無法揮去人性的恐慌。

在這場尚未結束的全球戰疫裡,有一線的醫師、教授為了追蹤SARS戰
死,但包括台灣在內,仍有許多醫護人員暫且拋下恐懼,勇敢與病毒共存

人類與微生物之戰,也給了台灣醫界危機管理的學習機會。台大醫院是台
灣第一個面對SARS病毒的團隊,他們的夢魘是這場大流行的前奏曲。


在暫停急診服務之前,天下雜誌的記者近身採訪這支優秀的團隊,看他們
如何在一天、一星期內做出數個重大的決定與判斷,試圖降低院內感染、
成功治療病患。

這個團隊其實也是更多默默奉獻的白衣勇士們的縮影,謹以本文向所有第
一線的醫護人員致敬!

蕩漾的五月天,台大醫院外頭,陽光熱力四射,但,沒人想得到,今年春
天的急診室,氣氛竟如此凝重。

二樓的大會議室裡,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數位副院長坐鎮,領著四、五
十位醫護人員戴著口罩召開臨時院務會議。

個頭不高的李源德進門開會前,告訴記者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是我們的
生死戰。」

這不只是台大醫院的戰爭,也是全民的戰爭。當生命已探至谷底,不少人
已抬起頭來,仰望台大能解決SARS帶給全民的恐懼。

「台大現在成了台灣人的精神堡壘,」一位記者站在空盪盪的大廳裡,語
重心長地說。

在SARS事件裡,台大醫院是國內第一個接收病患、第一個啟動「三級
防護」降低院內感染、也是第一個成功照護患者順利出院的醫院。

目前台大三十間負壓隔離室因為SARS患者,已呈現飽和,連過世的和
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在和平封院前原本計劃轉至台大,卻因床位不夠再
轉至長庚。「真的很難過,我們的呼吸照顧做得不錯,原本有機會的,」
李源德的語氣中帶點憂愁。

為什麼患者只信任台大?這個歷史悠久的教學醫院在這次防疫、治療中掌
握什麼關鍵,做了哪些決定?

一切都從發現那個線索開始。

在內科急診室護理長莊寶玉的印象裡,三月八日,也就是台灣第一起SA
RS案例的勤姓台商前來求診時,一切看起來並沒什麼不同。「奇奇怪怪
的案子我們接了很多,加護病房裡有愛滋、腦膜炎,也有水痘的,」她當
時根本沒想到眼前這位肺炎患者,是即將對台大宣戰的病毒信差。

寧靜的日子維持不到幾天,三月十三日夜晚,下了班的莊寶玉在電視上看
到外電新聞報導香港、越南的「非典型肺炎」案例。她突然想到躺在加護
病房第六床的勤先生,她有個強烈的直覺,這兩者間一定有關聯;她按捺
焦躁的心情入睡。

十四日,勤姓台商太太也來到急診室報到,第一線感染控制的醫護人員意
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將消息通報給院內「感染控制小組」負責人張上
淳。

張上淳判斷精準地說:「很不尋常,一家兩個大人得肺炎?」矛頭開始指
向香港傳出的「非典型肺炎」。

就在當天下午,面對史無前例、一無所知的怪病,當時留駐台大的最高階
長官,台大醫院副院長林芳郁,立即組織了一個「專案工作小組」。

這個小組以院內「感染控制小組」負責人張上淳為召集人。由於患者可能
極具呼吸道感染性,成員除了感染科醫師,還緊急召集相關的內科、胸腔
科、護理長為成員。

人在外頭開會的院長李源德,則不時以電話和現場主持會議的林芳郁連線
;李源德事後分析,院長室、行政醫療主管都有每日執星,許多制度設計
是確保醫院「二十四小時都有動起來的能力」。

工作小組第一個決定是隔離勤姓夫婦;第二個決定,是升高防護網,開啟
未曾啟動的「第三級防護」。

所謂第三級防護,是指醫護人員進入負壓隔離病房前要通過三道關卡,一
般家屬不得進入探視。而病房內的東西都得當做污染源來處理,經雙層包
裝或消毒殺菌才能送至病房外頭。

五小時內,工作小組從怪病給的線索中做出決策。台大醫院瞬間反應的能
力從何而來?關鍵在於歷史傳承訓練出的嚴謹。

• 八十歲老教授的教誨

早在五、六○年代,抗生素已開始流行時,許多人都認為抗生素與疫苗可
以解決許多感染問題,對傳染病不必過於重視。但台大內科醫師謝維銓與
小兒感染科醫師李慶雲,卻看到傳染病未來會流行的趨勢。

「那時的台大,在傳染病上的研究很強,」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金傳春描述
,兩位教授只要看到患者,頭一摸就知道是什麼病,「像是個活字典。」


謝維銓是台灣第一任中華民國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慶雲則專注研究日
本腦炎等疫苗。他們對傳染病的重視,使台大成為台灣第一個建立院內感
控制度的醫院。

此次「SARS專案工作小組」團隊中,成員平均年齡約四十歲上下,都
有十年到二十多年的醫事經驗。包括內科主任楊泮池、感染科主任張上淳
、內科醫師陳宜君等人都是兩位老教授的嫡傳弟子。

感染科成員幾乎直接或間接受到兩位教授的薰陶,平時對傳染病已有作戰
的能力。

「他們從年輕時就被教授訓練得眼睛很亮,敏感度很高,」同樣是謝維銓
教授學生的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永遠記得他在當住院醫師時,學生曾因為
給患者太多抗生素,而被謝維銓罵「濫用抗生素,造成細菌有抗藥性,根
本是散彈打鳥」。

李龍騰補充,這是為什麼台大在第一時間,發現一家兩人患有肺炎的異狀
,如在其他診所有可能以為兩個人都得感冒,沒什麼大不了。

敏銳的判斷力外,台大平時建立的感染控制指標,使一線員工有發現異常
跡象的能力。

• 活體切片 關鍵決定

在台大醫院裡,開刀房、加護病房等都有一個感控指標,受過專業訓練的
感染管制護理師必須每天監測指標,一旦感染率超過平均值,除了主動追
蹤,還要關閉病房。

儘管院方面對傳染病,已做出初步的反映與回應,但SARS患者排山倒
海而來;更糟的是,不管醫師如何急救,他們都一步步走向呼吸衰竭;有
人肺泡破了,肺臟充滿液體,患者極度缺氧,醫師卻無法順利把氧氣灌入
腫脹的肺裡。

看到此景,身為內科主任的楊泮池虛弱得想說「不」,「好像不管我們用
呼吸器或是怎麼治療,病人都會走上這條路,」他說。

在此起彼伏的噩耗中,令大家情緒決堤的,是照顧勤姓台商太太的內科蔡
醫師,在三月二十五日發病,接受住院隔離的事實。

「他不是沒防護,他防護做得不錯,卻在負壓隔離室中遭感染,」身為蔡
醫師長官的楊泮池坦白,那是他執業二十五年來第一次感到害怕,而且想
掉淚。「我告訴院長(李源德)說,這個病讓我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那
麼有信心去處理。」說這句話時,他的表情依然冷靜,不帶情緒。

沒有人明說恐懼,但蔡醫師的警訊讓大家心裡都有「誰倒下來,就要立刻
補位」的最壞打算。

張上淳坦白,那時面對假想敵,治療顯得有些盲目。這困頓,也激發團隊
不服輸的個性。

為了搶得治療先機,台大組成另一個研究團隊,由楊泮池為召集人,醫院
副院長許世明、台大醫學院院長陳定信號召醫院、醫學院、公衛學院的教
授,形成研究團隊來協助前線的治療。

研究團隊每隔一天就有一次晚間聚會,針對病毒的特性、治療的方法,進
行持續討論。

不少教授早上六點起來看WHO與國外的最新訊息,唸報告、查資料,把
訊息帶到會議上討論。最早將病毒分離出來的醫事技術系副教授高全良,
為了分離病毒,每次得在危險的P3實驗室裡待五個小時。「等候的時間
中,沒辦法跟別人講話,還曾出現一些幻想,」高全泉說,他最近總搭最
後一班捷運回家,也因此消瘦了幾公斤。

台大在治療上最大的突破,立基在一開始為勤姓商人進行肺部活體切片的
決定。這個動作很冒險,但對後來的治療十分關鍵。

一位醫師描述情況:「患者的肺部浸潤著大量病毒,麻醉患者後,開一個
小刀下去,這一開,病毒散佈整個開刀房,外科醫師拿的檢體裡都是病毒
,那是非常大的挑戰。」

之後,研究團隊從病理上,看到患者出現噬血症候群:T細胞(白血球之
一)與病毒作戰後,會活化刺激病人體內的免疫系統,進而破壞肺部組織

台大除了和香港、新加坡一樣使用抗病毒藥外,更因這項發現進而使用大
量免疫球蛋白,調節免疫系統,讓免疫正常運作,不要過分兇悍,避免進
一步傷害肺部。香港後來也試著把免疫球蛋白加入療程中。

這個治療方式,讓受感染的台大蔡醫師在四月十六日出院,並回到工作崗
位;兩天後,勤姓夫婦也順利復原出院,而勤姓台商的小孩則移至一般病
房。

• 權威、紀律、勇氣

和看得見的敵人相比,無形的敵人SARS更叫人緊張,因為只要有一個
步驟出錯,五千名台大醫院員工就可能全軍覆沒。

如果以神經網絡比擬,院長、四位副院長,是這次危機處理的大腦,他們
負責做決策,並把命令下達至神經中樞(各科主任),最後由主任把訊息
發布至每位員工。

注重傳承與倫理排序的台大醫院,過去常被批評威權領導,但在這次危機
中,強有力的中心領導是使台大在SARS戰役上,保有紀律的關鍵。

院長李源德是心臟內科專家,與李源德同期在一九六五年畢業的,還包括
前台大醫院院長戴東原、台大校長陳維昭、立委沈富雄等人,這一屆在醫
界扮演重要職位,表現十分亮眼。

當記者向李源德提出拍團隊照的要求後,十分鐘內,二十位主任級的醫護
人員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全員到齊,動員力十足。

李源德的領導風格強勢,使他能統一指揮全局,沒有任何雜音出現;不過
,他的領導中帶著民主,所有決策公開透明,不至於出現謠言、猜忌,動
搖團隊士氣。

舉例來說,在第一位蔡醫師受感染之後,曾經有另一位醫師也出現發燒、
咳嗽的情況;李源德最後決定關起門來,把事情告訴同仁,他說:「現在
某醫師也出現高燒症狀,雖然還沒確定感染,大家要有心理準備,但不要
把消息傳出去,以免造成社會恐慌。」

兩天後,該名醫師退了燒,院方鬆了一口氣,李源德事後回憶說:「絕對
不要隱瞞,讓員工知道你的每一個步驟,一步步來,團隊才不會慌。」

在SARS襲台近兩個月的日子裡,台大始終低調,和衛生署早晚一次的
記者會相比,台大統一窗口由張上淳代表發言,這有助於台大團隊專心治
療與指揮調度。

外界更聽不到台大團隊的抱怨。這與台大百年來的醫學教育保有日式作風
,強調嚴謹、精準、沈著、充滿競爭的特質有關。

「這裡的人都很喜歡做研究,二十年來才遇到一次大流行,我們幾乎是搶
著幫忙的,」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語帶戲謔,實際上卻透露他們對醫術
的重視。

這場戰疫注定是一場高度的人力消耗仗。只要有一人退怯,就可能出現骨
牌效應,連番倒下。

照顧一位SARS病人,台大配置了兩位醫師、三位護士;一開始的十四
位SARS疑似案例,院方就投注了七十位醫護人員。

避免第一線護理人員累倒,李源德一開始就有「做一星期休一星期」的規
劃,後來更調整到「做三天休三天」,讓員工能在最佳狀態照顧患者。

幾乎沒人喊累!

走進內科主任楊泮池的辦公室,桌上展開著密密麻麻的行事曆,接連不斷
的SARS會議外,每個星期他仍有兩班的門診,他帶點無奈說:「這還
不是最忙的!」

和楊泮池同班同學的衛生署副署長李龍騰回憶說,他們那一屆,還有下屆
的學弟,像張上淳,都有跟著當年老師謝維銓、李慶雲開刀三十六小時不
闔眼的經驗,看著教授都撐得住,他們撐也要撐過去。

當中最辛苦的,可能是這次「SARS工作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二十年
前,他跟著謝維銓學習院內感染的知識,目前他也是衛生署醫院感染管制
諮詢委員會召集人。因為平時就有通報傳染病症候群的概念,張上淳頗有
信心說道:「還好SARS一開始是在台大發生,如果在其他地方可能就
沒那麼幸運。」

最近,張上淳在總統府的安排下,上了各電視媒體進行SARS觀念的宣
傳,一舉成名。但這個月來,他經常是面無表情,十分低調。

「在心理負擔那麼大的情況下,你說我笑得出來嗎,說不定明天、後天有
一堆醫護人員要發病,」張上淳第一次微笑,卻是無奈地冷笑了幾聲。

在沒有好消息前,堅強似乎是走下去的唯一方法。他們早有最壞的打算。


李源德拿出厚厚一疊「台大醫院SARS衝擊--醫院閉鎖運作緊急因應作
業計劃」,該手冊是在和平封院後,李源德要求工作人員連夜著手規劃的
,裡頭寫著一旦封院,人員、患者該如何處置的標準作業流程。李源德說
,他們隨時想到最壞的情況,持續做準備,而且要讓每一位員工都清楚「
這是玩真的」。

疫情尚未結束,沒有人知道台大是否能平安度過挑戰。

就在和平醫院爆發疫情封院前,一名曾經到和平治療的七十五歲老先生來
到台大就診;由於老先生有糖尿、腎臟病等慢性病,住院不久後死亡,但
因他沒有典型症狀,也隱瞞至和平就診的紀錄,導致台大醫院必須隔離近
七十位醫護人員,目前人力調度恐急。

「和平封院後,裡面也苦,我們外面也苦,」李源德表示,和平醫院患者
四處移送,台大只得增加人力,把各科受過加護病房訓練的護理人員與內
科醫師召回,內科醫師由家醫科醫師補位。「還好,我的同仁都很幫忙,
」他說。

當治療成效出現,罹患SARS的病人都想在台大治療。

目前台大僅有三十間負壓隔離室,開始時還算充裕,但隨著疫情蔓延,病
床已被佔滿。

「病人愈多,醫療防護就愈沈重,我們是無法拒絕,但人力資源有限時,
一部份病人還是要轉至其他醫院,」張上淳認為,台大的壓力高於其他醫
院。

為了防疫,台大已關閉院際間的交流,不加收一般患者。如果疫情持續擴
大,李源德還考慮把SARS患者集中處理,安置在舊台大院區。

資源不足,也凸顯未來台大向國際級醫院邁進的腳步。以醫院與醫學院為
例,公衛學院教授金傳春感受到因實驗室硬體與專業人力在疾病大流行時
明顯不足,研究人員要教學、研究、參與國家政策,經常是蠟燭兩頭燒。


但也有人批評台大醫院相較其他醫院,資源相當充足,但他們卻不太願意
與別人分享實驗室資源。

外界的肯定與批評,在此刻,都像微不足道的砂粒,台大團隊只想奮力跟
眼前的這場夢魘對抗。

走到台大醫院外圍,賣著口罩的阿桑戴著 N95口罩對著顧客說:「這裡是
『疫區』,很危險,進去一定要戴啦。」

台大醫院門診量已掉了五成,每個月虧損約上億元。在這個危機時刻,「
那不是很重要了,」李源德說。

當生命微弱到只能低聲輕嘆時,再多的利潤都顯得微不足道。對醫院如此
、對企業也該如此。

得到與失去、成功與失敗,該怎麼衡量?

當穿著白衣、戴著口罩的醫護人員與病患站在一起,不論他是台大人還是
小鎮醫師,在歷史記憶的長河裡,他們將贏得信任,成為這個春天裡的無
名英雄。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醫護人員,也歡迎您轉寄本文,讓我們成為他們最堅
強的後盾。


回論壇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

資料輸入ID
資料輸入密碼
請依文章內容欄寬度斷行(按Enter鍵)以免破行.THANKS~~
署名: [♂♀]: HTML語法只提供字體變化與URL連結
回應主旨:
回應內容:
× ÷ ¥ £
引述舉例:欲連結本版第123題編號123_5的發言
<a; href=http://taiwantp.net/cgi/roadbbs.pl?board_id=7&type;=show_post&post;=123_5>123;_5</a>

語法按鈕使用後請收尾→→→
使用IE,文章不慎消失時,請立即在打字區內按滑鼠右鍵選[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