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回應本題 | 自選底色↑ | 返 回 |
Zenobia 於 2004/01/01 21:54 | |
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有鑒於原「新朋友加油站-空軍」及「新.軍武大哉問」內容相關性及重覆性甚高,小弟斗膽將此兩欄合併;反正學海無涯,再簡單的問題,也可以有讓人一個頭兩個大的複雜答案,所以其實也不必什麼新朋友不新朋友啦,反正有問題就問就對了,知道答案的人就在意願、能力和時間允許下回答。 目前暫定內容範圍是任何跟空軍有關的問題以及任何飛禽的科技,從直昇機到飛彈火箭和太空站都算;但是跟作戰運用有關,如直昇機戰術、編制或反潛機戰術等應在其對應軍種內發問。如果管理群或其他板友有認為更好的分類方法,或要乾脆開空氣動力學專欄或電子學專欄,小弟也不反對,大家可以在網友留言板討論;反正新年新氣象,求新求變正是進步的原動力。 |
勤務組 於 2004/01/02 01:5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歡迎歡迎 謝謝Zenobia兄 |
Zenobia 於 2004/01/02 06: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2.雙機編隊是否有一定的距離和角度? 可說有也可以說沒有。編隊方式有很多種,下面連結有些可供參考。雖然各機的相對位置是固定的,如 Fingertip 時長機位於中指位,二號機位於食指位,各機之間的距離卻有慣用的也有依任務而在起飛前決定的垂直距離及水平距離;像 Fingertip 的隊形在連結的圖裡看起來是在同一個水平面上(高度相同),事實上一般使用時四機所在的高度都不同。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1/03 01:2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NO:4_1的剪報中,印度的新ICBM是Agni-III嗎?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1/03 01:2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附上我在FAS找到的資料: http://www.fas.org/nuke/guide/india/missile/index.html |
Agent Toganator 於 2004/01/03 03:2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是的.....不過四千公里級的射程還談不上是ICBM,IRBM還差不多. |
FAF 於 2004/01/03 16:5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教前輩 常看到對岸的一個構想就是拿彈道飛彈打航母,這個想法現在看起來雖然似乎很蠢,但是未來有沒有可能真成為威脅的一天?? |
FEA 於 2004/01/04 20:3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一下 現代戰爭中.是否能靠軍事衛星來偵測敵方的戰機? 而且當蘇聯的潛艇出航時.萬惡美帝的軍事衛星卻能從海流的擾動以及水溫的變化得知是哪一型的潛艇 我想問的問題只有一個..... |
TTSO 於 2004/01/05 16:2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的到跟能不能拿來用之間的差異就是:時效性 潛艇跑的慢,一小時前的資料參考效益仍然很高 如果有一天衛星從天上看到的大氣軌跡可以瞬間downlink到作戰機上,那就有作戰效益
|
FEA 於 2004/01/05 18:3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的到跟能不能拿來用之間的差異就是:時效性
1.管你猛禽還是戰隼.管你RCS是0.001還是1.反正飛過去就抓的到.甚至還可以達到辨識型號的功能 我非常好奇的是.如果說衛星加裝遠距離的光電成像系統或許還有那一點點可能 但是潛艇??? 他也提到了美俄早已在全球部署海洋偵測系統(我記得是用聲納吧?).現代海軍的什麼匿蹤構型啦.降低紅外線訊號啦等等的時下最流行產品在衛星 + 全球海洋偵測系統前面都是廢物..... |
flak 於 2004/01/05 19:2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海水的尾流是很難消除的,可以綿延數十公里,非常容易偵測,但問題是:雲遮住怎麼辦? 衛星偵測戰機的氣流則是天方夜譚,目前只有美國的DSP彈道飛彈偵測衛星曾經擔任保護航艦的逆火式轟炸機偵測任務:因為逆火式轟炸機會開到數萬呎高空點後燃器衝刺...偵測的是後燃器尾焰而不是尾流。 |
flak 於 2004/01/05 19:3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即使是F/A-22黑暗猛禽等外星科技戰機.依然逃不過太空衛星的探測 這句話有道理,但不是因為尾流,而是衛星雷達。 理論上,把對空雷達搬到衛星上,F-22、B-2之類的匿蹤飛機全部破功,因為他們沒有對垂直方向作匿蹤。 實際上,目前沒有一種衛星雷達有能力偵測空中的飛機。美國空軍有曾經考慮過把GMTI雷達搬到衛星上,偵測全球的移動目標,這計畫因為太過昂貴而生死未卜,但即使如此他們仍說要把偵測飛機的雷達搬到衛星上更難到無法實現(我並不知道為什麼)。 所以即便美國空軍的先進燒錢計畫中,也只考慮到由衛星發射雷達波,但由無人飛機或預警機接收雷達回波來偵測飛機。顯然在可見的未來,我們還無法看到對空預警衛星的出現。 |
Ghostwolf 於 2004/01/05 19:5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而且當蘇聯的潛艇出航時.萬惡美帝的軍事衛星卻能從海流的擾動 >>以及水溫的變化得知是哪一型的潛艇 衛星好像只能偵測到海面哪個地方有船隻煙囪釋放出來的熱源, 要用衛星偵測潛艇恐怕有點困難 |
FEA 於 2004/01/05 21:0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理論上,把對空雷達搬到衛星上,F-22、B-2之類的匿蹤飛機全部破功,因為他們沒有對垂直方向作匿蹤。 也還是有一些吧?只是RCS比正面大上不少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飛機有時候不也是會有凝結尾? >目前唯一能依賴的就只有用SOSUS海底聽音網聽潛艇螺旋槳的聲紋, 然後用其對照資料庫裡收集 那請問美俄兩國的海底聽音網系統.是否已經做到了全球偵測的地步?
先在這謝謝各位前輩回答~ |
Disk 於 2004/01/05 21:3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我不認為水下偵測美俄兩國會有全球偵測的能力 1. 水下偵測以現代科技而言本身就是很困難的一件是, 水下洋流,溫度,鹹度,都會影響到聲音在水中的傳送 這也是為什麼美俄在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水下艦隊外,仍須要三度空間的反潛作戰 路邊舍(聽來的)說磁變異可偵測小距離在海中的鐵塊但無法做到全球化 2. 建造海底監聽系統是很貴的,大多只能在潛艦常出末的海域來建造 3. 其費用還要包括維修~~那也是很貴的花費 4. 在蘇聯垮台後,美國的首要敵人恐怖份子並不具備水下戰力,所以建立或維持全球水下監測系統 在美國大幅舉債的今天我想不大可能,要被砍也是第一個被砍 基本上,對水上的監測要比水下來的容易,但是, 我不是前輩,大概是不學無術的晚輩,若有不對之處請多包含與指較 Disk |
flak 於 2004/01/05 21:4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也還是有一些吧?只是RCS比正面大上不少而已 大上不少=破壞匿蹤性。F-22、B-2的RCS都是拼0.001m2級的,一顆鳥屎沾上增加0.1m2都算破壞匿蹤性。 不過話說回來.飛機有時候不也是會有凝結尾? 匿蹤飛機都有凝結尾偵測設備以避免它發生 那請問美俄兩國的海底聽音網系統.是否已經做到了全球偵測的地步? 沒有,只能在一些重要島嶼間的峽口部署 美俄兩國又有幾乎是全球都涵蓋的偵測系統(不管是IR.IIR.雷達.電視.聲納等等).那現在的海面艦幹麻還一直追求雷達外型匿蹤? 因為他們的雷達衛星只能偵測到航空母艦大小的目標。 即使如此,蘇聯的雷達衛星仍要在較低的高度(200公里)才能偵測到目標,這迫使它無法使用太陽電池板(因為大氣「密度」會造成阻力),因此還要裝備昂貴複雜的核子反應爐。當他每次45天作業結束的時候,這些從天而降的反應爐就成為環保人士攻擊的目標。所以實際上,蘇聯只有在戰爭或演習時才會發射這些短命的衛星。 而這並沒有讓美國去研究航艦的匿蹤,反而是把簡單的角反射器裝到護航艦上,蘇聯想打的話,就來吧,美國製造了十數個超大光點等它來。 所以蘇聯與美國的海洋偵察衛星的主力是ESM衛星,利用電波監測來尋找開啟雷達的船艦。至於電視、IIR之類的衛星從未用於海洋追蹤之用。 |
TTSO 於 2004/01/05 21:4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大氣軌跡....糟糕,一個詞寫錯就被電......XDDDD (不過真的偵測不到大氣軌跡嗎.. hmm.. 有一種東西叫凝結雲.. 好沒事..:) 但即使如此他們仍說要把偵測飛機的雷達搬到衛星上更難到無法實現(我並不知道為什麼)。 我是很懷疑就算space based GMTI上去了,也可以任意同時監控全球地面目標,這樣要解算多少資料呀,應該還是只有特定目標區而已 |
FEA 於 2004/01/05 21:5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大上不少=破壞匿蹤性。F-22、B-2的RCS都是拼0.001m2級的,一顆鳥屎沾上增加0.1m2都算破壞匿蹤性。 是這樣講沒錯啦^^a.... >而這並沒有讓美國去研究航艦的匿蹤,反而是把簡單的角反射器裝到護航艦上,蘇聯想打的話,就來吧,美國製造了十數個超大光點等它來。 前輩的話在下都認同 不過老美對於水面艦的匿蹤還是不遺餘力吧?這期的尖端就有介紹老美下一代巡防艦等等的非載機艦的匿蹤.....(那些想像圖是我看過匿蹤最徹底的船艦.....)
也感謝Disk前輩的回答 |
軍師 於 2004/01/05 22:3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NO:14_2 Zenobia兄 據我所隻 直升雞的編隊也是一樣的..不過僅限於同機種 有案例是編隊中的第三架(oh-58d)被第二架(ah-64a)的下洗氣流吹翻 再flight fax 1997 jul 那一期有說造成class c的狀況 不過不知如何正式解決 才疏學淺,請指教 |
flak 於 2004/01/05 22:3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過老美對於水面艦的匿蹤還是不遺餘力吧?這期的尖端就有介紹老美下一代巡防艦等等的非載機艦的匿蹤.....(那些想像圖是我看過匿蹤最徹底的船艦.....) 所以,這些不是為了衛星而設計的。因為,雷達本來就看不到他們。 寫得很累,要瞭解雷達海洋衛星,請向Google大神查詢:RORSAT,自己整理相關的資料。 |
Zenobia 於 2004/01/06 00:3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據我所隻 直升雞的編隊也是一樣的..不過僅限於同機種 當編隊中不同機種時 小一點的會倒楣..... 是的,任何飛行器編隊的「形狀」其實都大同小異,主要的不同就在安全隔離下或任務需求下(雷達掃瞄和預警範圍互相配合之類)各機間的距離。 我猜可能是這樣:space based GMTI的掃描目標區是固定的,只要把AESA對準特定的小區域掃就可以了,資料處理量比較簡單,唯一的挑戰就是要扔多少顆衛星來保證特定目標區隨時都可以被死光.. 錯了,雷達波照到 Bingo ,就是掃瞄範圍不同,資料處理和資料鏈需求也不同,現在搞 GMTI 衛星的還在幫忙研發雷射資料鏈,等雷射資料鏈做好才能開始搞全球監測。 |
flak 於 2004/01/06 09:3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我猜可能是這樣:space based GMTI的掃描目標區是固定的,只要把AESA對準特定的小區域掃就可以了,資料處理量比較簡單 GMTI不是用影像分析的,它還是用回波差分的原理,會自動把移動的目標濾出來,只剩一個個光點 唯一的挑戰就是要扔多少顆衛星來保證特定目標區隨時都可以被死光.. 錯了,雷達波照到但是要找空中目標的話就得擴大搜索區範圍,這個暴增的範圍讓資料處理量狂增 都是要丟20-30顆,結果是一樣的 空中目標的問題是可能是從一個衛星的偵察區域移動到另一區的機率比較頻繁,但這是北美建立NORAD時就研究過的Target Handoff問題,已經累積過很多理論可以分析。 另外別忘記,地面移動目標比空中目標多出不知多少倍,一定是在衛星上就要分析的。為何空中目標反而作不到。 我覺得問題還是在前端的訊號處理層次,而不是後端的「資料」處理。所以才會有人提出的辦法是要大氣層的飛機去接收回波。 |
toga 於 2004/01/06 10:1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大上不少=破壞匿蹤性。F-22、B-2的RCS都是拼0.001m2級的,一顆鳥屎沾上增加0.1m2都算破壞匿蹤性。 是這樣講沒錯啦^^a....不過我的想法是也沒大到可以輕易偵測出....不過這不是重點.....XD
前輩的話在下都認同不過...這邊所說的超大光點是指?....航空母艦? 不過老美對於水面艦的匿蹤還是不遺餘力吧?這期的尖端就有介紹老美下一代巡防艦等等的非載機艦的匿蹤.....(那些想像圖是我看過匿蹤最徹底的船艦.....) 也感謝Disk前輩的回答 |
TTSO 於 2004/01/06 10:2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我猜可能是這樣:space based GMTI的掃描目標區是固定的,只要把AESA對準特定的小區域掃就可以了,資料處理量比較簡單 GMTI不是用影像分析的,它還是用回波差分的原理,會自動把移動的目標濾出來,只剩一個個光點 我知道是用回波差分,不過重點不在於解算方法,重點在於data handoff 衛星最討厭的是他通過目標區上空時間很短,軌道越低越短,而且要讓AESA可以處理的範圍又比LOS更小,時間又再縮小一截 昨天算過一下,高200nm的正圓形軌道一圈只要71分鐘,對地速度約秒速5nm 假設AESA的偵測範圍是衛星正下方夾角90度的甜筒(這樣已經超大了,半徑200nm的偵測區),那從目標進來到出去最久80秒、最短0秒 當然軌道高一點會好一點啦,不過若考慮偵測距離所造成的限制,可以用的時間也好不到哪裡去 就算回波資料先on site處理過,data handoff的狀況還是非常嚴重,沒有太空高速內網肯定玩不起來 而且... 既然衛星上有了GMTI一定就會想順便玩SAR ISAR... 那難度又更高了... |
FEA 於 2004/01/11 00:1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航空母艦的RCS是以平方公里為數量單位的,除非開發出海底母艦,要其匿蹤近乎奇蹟,因此要處理這個在敵方雷達螢幕上近似太陽般耀眼的超大光點不是設法將其縮小,而是乾脆設法使其練成幻影分身滑行,一個超大光點分身為十數個超大光點,來吧!!阿斯拉∼∼∼!!!
話說.老美現在有辦法使出這類幻影分身術?? 老俄整天都想用那些超長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伺候老美的航空母艦.我一直很想知道老美是否有辦法抵制這種長手長腳的飛彈..... a:多多涉獵其它外國乃至大陸軍武文獻,便可發現,不是只有老美會想像匿蹤外型的,但是只有老美能在2010年前實現,英德等國的類似研究行頭則得等到2020年左右,但是本期尖端科技隻字未提.
另外有一個題外話不知各位高人是否有興趣探討看看 不過據說老共之前試過一種戰術.就是讓彈道飛彈在高空就爆炸.然後用爆炸以及彈頭內填充的上萬片碎片來產生大範圍的殺傷面積來攻擊航母.雖然對甲板沒太大殺傷力但是卻能對其的電戰.雷達.指揮等攸關C4ISR的天線或是軟目標造成不小的傷害 請問各位對這種戰術有什麼看法? |
貓貓 於 2004/01/11 00:3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要擋下超長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方法是把防禦範圍擴大,或是擊落提供中繼導引的載具。 >>不過據說老共之前試過一種戰術.就是讓彈道飛彈在高空就爆炸.然後用爆炸以及彈頭內填充的上萬片碎片來產生大範圍的殺傷面積來攻擊航母.雖然對甲板沒太大殺傷力但是卻能對其的電戰.雷達.指揮等攸關C4ISR的天線或是軟目標造成不小的傷害 彈著覆蓋率要多少才能命中,況且,CVBG是一個移動目標,如何長時間追蹤是一個問題,即使解決了追蹤目標的問題,以30分鐘由命令下達到彈著的時間,CVBG以可移動15海里,要多少枚彈道飛彈才夠,用當量夠大的核子彈較花算呢! |
FEA 於 2004/01/11 01:4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彈著覆蓋率要多少才能命中,況且,CVBG是一個移動目標,如何長時間追蹤是一個問題,即使解決了追蹤目標的問題,以30分鐘由命令下達到彈著的時間,CVBG以可移動15海里,要多少枚彈道飛彈才夠,用當量夠大的核子彈較花算呢! 核武的使用比較有政治上的困難啦.....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都不會有核戰的發生 回到正題.據說這個老共的龍巢閃戰術.殺傷範圍可達方圓百里之廣..... 關於我說的殺傷範圍.我並沒有證據指出這是真的.因為我也是聽來的.正確與否不知道.所以才來請教各位.是否有可能
|
Agent Toganator 於 2004/01/11 04:1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怎麼說只有老美能實現?時下各種戰艦不都多多少少有些匿蹤的設計?拉法業的匿蹤就還算不錯 A: 同樣的, DD-X那種等級的真正夠格之匿蹤科技, 2010年前只有老美有資格時現在自家大型軍艦上 (如果小型作戰艦艇也算的話, 還可以再加上瑞典的偉士牌匿蹤飛彈巡邏艦), 其他國家海軍如英日德法等國構思中擁有類似水準的真匿蹤大型水面作戰艦艇, 能實現都是至少2015甚至2020年以後的事情. 拉法葉那種等級的匿蹤: 3500噸級船艦的雷達截面積大小相當於一般三~五百噸級之漁船...........早在中東戰爭時期, 阿拉伯軍就有以老式冥河反艦飛彈成功鎖定轟殺以色列漁民尚不滿百噸級小型漁船的戰例; 法國海航即將退役的超級軍旗機, 其上的龍舌蘭雷達據稱能在百公里外偵測到這等三五百噸級大小的巡邏艇目標................拉法葉的匿蹤性能很不錯????看你從何處著眼吧........就在下的觀點而言, 目前只有瑞典的偉士牌匿蹤飛彈巡邏艦才談得上真匿蹤.............. |
貓貓 於 2004/01/11 11:2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若是有膽量去對付一個CVBG,局勢會急速加熱起來,問題是,一枚彈道飛彈的做價如何,算500萬美元,要用1000枚才能對付一個CVBG的天線,閣下認為要多少錢呢???是50億美元,我去用50億去買戰機作現代的神風隊的勝算比用1000枚彈道飛彈還要高呢! 況且,若是要持續追縱一個CVBG,要用多少個衛星才足夠呢?? 根據本版的多次討論,現階段我是認為不可能的呢 |
EFA 於 2004/01/12 00:2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若是有膽量去對付一個CVBG,局勢會急速加熱起來,問題是,一枚彈道飛彈的做價如何,算500萬美元,要用1000枚才能對付一個CVBG的天線,閣下認為要多少錢呢???
|
toga 於 2004/01/12 10:4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哦....原來是定義不同.....在下錯怪大大了~真是抱歉 A: 那泥!!??居然敢懷疑錯怪偉大的King of the Old Five???想被本座的愛騎獨身獸處以極大阿魯巴之刑後丟進情侶末日火山嗎???? Singlet King of Toga, King of the Old Five, 據說只有九世元陽未洩的處男, 或是純潔無瑕天真美麗如同可奈子妹妹的處女才能降服牠, 然而前者不存在, 而後者不知為何沒人願意出面執行此一神聖使命, 於是King of the Old Five至今仍雄踞在情侶末日火山群之東峰∼五老峰之上, 統率著強大的去死去死行刑團.......... |
FEA 於 2004/01/13 21: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於是King of the Old Five至今仍雄踞在情侶末日火山群之東峰∼五老峰之上, 統率著強大的去死去死行刑團..........
|
toga 於 2004/01/13 22:1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 儘管逃吧........一旦被本座逮到,本座保證賜你永恆的清靜................. 2. ”Dea~~~~~~~d!!!!Dea~~~~~~d!!!!”軍團的最高首腦並非本座,而是偉大的E眼,KUSO戒的擁有者,無限寂寞宇宙御姐蘿莉天使女神後宮戰艦白屠號的最高領導∼伊∼雲∼王∼∼∼!!!!!! 3. 目前還是只有前半球,最早的完全天球的環場無死角IRST應當出現於聯合打擊戰機身上,另外蘇凱集團與老德據悉也有從事此一領域系統的研發工作,然而研發是一回事,是否有錢普及,又是另一碼子的事.......... |
TTSO 於 2004/01/13 23:1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16E/F Block60 (or F-16C/D Block 60, or F-16I, 反正就是有CFT的那種) 可不可以不掛適型油箱飛呢??? 一張照片解決你的問題: http://www.lmaeronautics.com/news/programnews/combat_air/f16/f16_03/f16pr030626b.html 這樣的構型應該是所有F-16中推重比最高的... (32,500lb maxAB.. 這推重比太恐怖啦) |
flak 於 2004/01/13 23:5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16E/F Block60 (or F-16C/D Block 60, or F-16I, 反正就是有CFT的那種) 可不可以不掛適型油箱飛呢??? F-16的適形油箱只要三個人,一小時就可以拆裝 |
FEA 於 2004/01/14 23:3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 儘管逃吧........一旦被本座逮到,本座保證賜你永恆的清靜................. .......(抖抖抖) 2. ”Dea~~~~~~~d!!!!Dea~~~~~~d!!!!”軍團的最高首腦並非本座,而是偉大的E眼,KUSO戒的擁有者,無限寂寞宇宙御姐蘿莉天使女神後宮戰艦白屠號的最高領導∼伊∼雲∼王∼∼∼!!!!!! .......茶館好像給去死團佔領了...... 3. 目前還是只有前半球,最早的完全天球的環場無死角IRST應當出現於聯合打擊戰機身上,另外蘇凱集團與老德據悉也有從事此一領域系統的研發工作,然而研發是一回事,是否有錢普及,又是另一碼子的事......... .......這樣說起來很怪的說..... 請問Toga兄~戰機上也應該沒有任何系統可以準確抓住敵方飛彈的來襲方位.速度.不知道新一代戰機上的IRST與被動雷達/飛彈警告器是否有這種能力?或者有其他裝置可以追蹤飛彈的?如果沒有~~那用雷射攔截飛彈豈不是有點言之過早? (一下問那麼多會不會被網管阿嚕巴到死?) |
Agent Toganator 於 2004/01/15 11:4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Dea~~~~~~~d!!!!Dea~~~~~~d!!!!”軍團的最高首腦並非本座,而是偉大的E眼,KUSO戒的擁有者,無限寂寞宇宙御姐蘿莉天使女神後宮戰艦白屠號的最高領導∼伊∼雲∼王∼∼∼!!!!!! .......茶館好像給去死團佔領了...... A: 詳細過程請見伊拓集團2004年最新力作”去死三部曲”.........
.......這樣說起來很怪的說.....那空用雷射攔截在無全天球感測器下該如何獲得目標? A:誰告訴閣下戰機用空射雷射已經隨各國新銳戰機滿天飛舞來著了????
A: 至於真正的反飛彈攔截雷射∼高能死光把來襲飛彈轟殺成粉末之王道,目前光是要能持續產生如此高能雷射的裝置,其規模就得是波音七四七級的大傢伙才能容納的下的,至於精確導控,如何在裝上後仍能保持先進戰機匿蹤外型等問題,更是八字還沒一撇(炮都還沒著落,管它的射控問題與造型問題作啥?);根據目前估計,實用化的戰機用高能雷射炮,其出現最快也是25~30年以後的事. 能精確掌握來襲飛彈方位的環場IRST,最早應該是出現於2010年以後的聯合打擊戰機身上;另外老美的猛禽與超級胖犀牛,老俄的國民五代機與末代側衛/米格,老歐的EF-2000山田西南機等等,也有透過升級改裝計畫後獲得此一能力的潛能∼就看出資顧客老爺們爽不爽與有無銀子爾. 而透過環場IRST定位,”硬殺”來襲AAM的方法,現階段各國檯面上的研究方案幾乎都是靠第四五代先進短程AAM(AIM-9X, IRIS-T, R-73改.........)以彈攻彈,尚未聽說有以死光滅敵者.
a:極大阿魯巴是本團的獨門專利絕技,本地網管的必殺招是”小清小勤彈射直直飛”..... |
FEA 於 2004/01/15 14:5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 詳細過程請見伊拓集團2004年最新力作”去死三部曲”.........
|
Agent Toganator 於 2004/01/15 15:3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 詳細過程請見伊拓集團2004年最新力作”去死三部曲”......... 話說那三部曲.....最後好像是邪眼王中箭落馬...... A:那無能,虛有其表的索倫王與獸人大軍焉能與我們偉大的E眼/去死去死軍團相提並論???
不是已經在747上實地測試過乎?當時總要有目獲設備協助定位咩~ A: 更何況ABL雷射747已經實地測試證實成功擊落發射升空中的彈道飛彈???是哪條新聞消息如此告訴閣下來著????
不過那些飛彈是否真有能力其實好像也沒人知道^^a...... 但是除了IRST定位.已經沒有其他定位飛彈的辦法? |
伊雲 於 2004/01/15 16:5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BL可以聽到天音,所以他的凝視陣列只要視監就好了 |
FEA 於 2004/01/15 18:5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那無能,虛有其表的索倫王與獸人大軍焉能與我們偉大的E眼/去死去死軍團相提並論???
(再KUSO下去會不會給網管彈射出去?) |
toga 於 2004/01/15 19:2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更何況ABL雷射747已經實地測試證實成功擊落發射升空中的彈道飛彈???是哪條新聞消息如此告訴閣下來著????
A: 戰鬥機上安裝這類配備,目前已知至少有美俄英以等國在進行研發,但是由於先進戰鬥機特重氣動與匿蹤外型的完整性,想要把這類系統微型化至適合戰機安裝的地步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A: 來不及???美國陸軍甚至在研究以AESA雷達偵測鎖定六馬赫級的APFSDS彈之後加以硬殺攔截,時速二至四馬赫級的飛彈想要光憑速度讓這類系統來不及反應???作夢........ 新一代的電戰系統,根本早已將人這等廢物從系統中徹底排除,系統自動發現目標,自動評估判斷威脅,自動選擇最佳反制方法並且執行,人只有在系統把情勢結果報告顯示之後,再考慮是否有要加強補救之處(例如開著飛機執行電腦建議或自出抒機的閃避機動,扣扳機發射先進短程AAM嘗試攔截來襲飛彈等........在新一代戰機中,只有兩件事情是機上電腦無法越權插手幫忙的:開飛機的方法與扣扳機的決定權.)
A:天底下哪來的被動雷達波???? |
FEA 於 2004/01/15 19:4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 請不要搞張飛戰岳飛,馮京當馬涼的飛機......那個是目前用在直昇機與運輸機,未來可能用在部份民航機上的低功率紅外線尋標器干擾雷射,基本上是用來對抗地對空,在飛機屁股後面窮追的肩射紅外線短程SAM,能不能在實戰下有效對付干擾可能來自各方向角度的IRAAM已經很有疑問,更別說是對抗雷達導引SAM/AAM.
原來我搞錯機型了>_< 真是抱歉啊~
在下詞不達意.先道歉了 |
伊雲 於 2004/01/15 19:5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過話說回來.....閣下的文章.在下看的有點摸不著頭腦^^a...... 全週搜索與射控是兩回事 全週IR飛彈預警系統俄國人已經掛在飛機翼尖,列入有錢大爺的菜單中,但是精密度高於10度,只能通知飛行員及時使出小宇宙爆發及替身術以求爭取百分之一的生存率,而只有不惜血本的阿美利堅人才有心搞全週覆蓋範圍能提供射控級資料的IRST,才具有無死角空手奪飛彈之實力;另外全週IRST尚可提供只有日向家(JHMCS)血繼限界的白眼(透明座艙)絕技 而ABL可以接受來自全球飛彈預警系統的資料,直接將搜索範圍標定在發射點上空不需要提心吊膽的東看西看才可將巨型陣列之威力發揮120%,當可將瞳術之威力發揮至極限 而AESA稱為現今瞳術最高境界也不為過,尤其是與干擾系統共用天線使出「萬花桶寫輪眼」,更可謂是忍界的唯一必殺技,而附著於機身上的AESA平版模組更堪稱是當今傳說中世上唯一的長輩級配備 |
FEA 於 2004/01/15 20:2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全週搜索與射控是兩回事 >一個要看的廣,一個要看的精細 了解.兩位的回答在下受益良多 也就是說.目前真正有能力做到良好的全天球飛彈來襲定位追蹤的.都還未上架 |
toga 於 2004/01/16 13:3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http://mdc.idv.tw/phpbb2/viewtopic.php?t=1694&postdays;=0&postorder;=asc&start;=10 在下於友板和LUZE君探討翼負荷高低與戰機過載g限性能優劣的關聯性, 論到後來自己都搞不清在論些什麼.............. 在談到EF-2000與Su-35在標準空戰起飛重狀況下的翼負荷時,在下個人的計算: EF-2000: Su-35: 不過LUZE君提到所謂”等效翼負荷”的觀念,認為沒有升力體設計的颱風戰機的上述翼負荷必須再乘以1.2至1.5以後,才能和有升力體設計的Su-35在同一公平起跑線上比較........... LUZE在文中解釋了不少此一作法之道理原因,可惜在下數理科學天資愚昧,有看沒有懂......不知網上諸位航太理工出身的前輩高人們可否指教解釋評論一二????在下感謝不盡. |
伊雲 於 2004/01/16 14:3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自從NASA惡搞了lift body,以往計算升力時只計算機翼面積的方式就面臨了問題,從此之後投影面積在「隱藏於機身中的翼面積」之外的機身也得要給他關懷一下 不過安德森與藍皮古書中沒有提到等效翼面積的算法,所以又是一個屬於作者的謎團? 山田西南機雖然機身不夠扁,不容易看出他「看不見可是他依舊存在」的lifting body設計,不過他的機身本來就大部份被包含在三角翼的翼投影面積中,所以無所謂 自從湯姆貓出世之後,想找到新銳戰機沒有用Lifting body的設計已經難上加難了 |
伊雲 於 2004/01/16 14:4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再補 平常計算翼面積時,就已經把包含在機身裡的「隱藏面積」算進去了 至少藍皮古書是這樣算的 |
TTSO 於 2004/01/16 15:1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只藍皮古書這樣寫,你看的到的飛行力學書都是這樣寫的 also.. F-15也有lifting body.. 它的進氣道有升力效應 這世界上的「翼面積」只有一種算法,其他都是來亂的 |
TTSO 於 2004/01/16 15:1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lso.. toga.. Pilot + Cannon Ammo = 200kg 不好喔,無法反映出載彈量影響的重量 我都是算: |
FEA 於 2004/01/17 00:3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恩~~在討論翼負荷.在下扯個題外話..... 話說~當眾多資料顯示出歐美俄新世代戰機的翼負荷之低時.在下閒閒沒事把阿三們的LCA拿出來算了一下 參考Toga前輩所整理的資料: 由於找不到內載燃油的重量.因此直接引用空戰起飛重的重量。結果出現一個很扯的數據.... 8500 kg / 38.4 m^2 = 221.35 kg/m2 HAL曰:幹掉猛禽了!(開香檳) |
Zenobia 於 2004/01/17 01:0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翼負荷就是重量除以翼面積,再簡單不過;但是實際運用上,我們為什麼 需要知道翼負荷呢? 飛行姿態是四個基本力的平衡來決定;在轉彎時,推力和阻力都在圓圈的 很顯然的,要估計轉彎性能我們需要的是升力和重力,但是通常升力值不 從以上的推導,我們知道︰ 一、要用翼負荷比較轉彎性能時,建立在許多假設上,其中之一就是單位 二、計算翼負荷的翼面積必須和計算總升力的翼面積相同。 某位仁兄之所以會發明什麼「等效翼負荷」,正是因為第一點,因為我們 以上的想法是正確的,但是某人對於有效數字和誤差的不了解,以及基本 我們看一般專業的軍武雜誌,絕對不會看到什麼「等效翼負荷」,然後開 所以,西方專業雜誌還是只用那個教科書的定義來算翼面積,接著算出「 或許有人會問某人有拿出「機身產生升力佔總升力的 42% 」的資料,這樣 總之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自己什麼東西 |
FAF 於 2004/01/17 13:3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前面有前輩提到AESA雷達最能對抗匿蹤目標,是因為用筆狀波束比較精細嗎? 記得以前在耶林有列過一大篇對抗匿宗的可能性發展,像是Impulse Radar.......(好像Flak前輩說過這玩意其實沒有用?) 不知道最近這方面有什麼新發展嗎?? |
flak 於 2004/01/17 14:0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前面有前輩提到AESA雷達最能對抗匿蹤目標,是因為用筆狀波束比較精細嗎? 單位面積的功率強,另外接收段也可以使用一些較複雜的濾波技術。 |
FAF 於 2004/01/17 17:0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剛剛才發現不小心把前輩ID大小寫打錯,萬分抱歉<(_ _)> 能順便請教一下Impulse Radar對匿蹤目標無效的原因嗎? |
flak 於 2004/01/17 17:3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能順便請教一下Impulse Radar對匿蹤目標無效的原因嗎? 不曉得,記得那是AWST沒頭沒尾突然冒出來的報導。 |
FAF 於 2004/01/17 22:4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感謝解答 :) 能再請教flak前輩,該篇文章小弟大致能看懂,但有些項目卻不知這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和他能對抗匿蹤目標的原因? 茲列舉如下 2.Ultra Wildband Doppler:超廣波都譜勒雷達 3.高週波雷達 4.Impulse Radar (是靠暴力功率和不固定的多波段嗎?) |
BTT 於 2004/01/18 20:0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好意思 我的問題比較笨 電影裡常有人在飛機上開槍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1/18 20:5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打到液壓或電力、飛控、燃油管線,若能馬上找到機場迫降就還好,若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就請「兩眼開開!準備投胎!」 |
cobrachen 於 2004/01/19 22:5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http://www.usafa.af.mil/dfp/classes/315/Problem%20Sets/Problem%20set%201.pdf |
RAIN 於 2004/01/20 02:2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想請問各位前輩一個問題...就是F22的機鼻不是有一根空速管嗎?...為啥我今天看全球防衛雜誌時..有的圖片有空速管有的沒有阿....有空速管和沒空速管的F22有啥差別ㄋㄟ....???.... |
cobrachen 於 2004/01/20 05:3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http://www.airpower.maxwell.af.mil/airchronicles/apj/apj03/spr03/krause.html http://www.airpower.maxwell.af.mil/airchronicles/apj/apj03/fal03/mccabe.html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1/20 07:3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想請問各位前輩一個問題...就是F22的機鼻不是有一根空速管嗎?...為啥我今天看全球防衛雜誌時..有的圖片有空速管有的沒有阿....有空速管和沒空速管的F22有啥差別ㄋㄟ....???.... F/A-22的空速管(Pitot tube)尺寸在戰機發展過程中有大有小,量產機的空速管比較小。而原型機YF-22的空速管尺寸比較長,為的是要量測更精確的空速,做為測試結果研究資料用。 |
toga 於 2004/01/23 03:3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最近在椰林軍板等地拜讀各軍武先進對引擎旁通比性能的說明評論: 1. 旁通比越低, 有助於軍機引擎在不開後燃器的狀態下產生更大比率的軍用推力, 例如猛禽戰機所使用的F-119引擎, 旁通比僅0.19; 一位高人甚至聲稱: 引擎旁通比在0.4以上的軍機如EF-2000, 根本別奢望他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不過在該高人做此聲言(1998)之後的兩三年, EF-2000還是證實(至少老英老德如是宣傳)其有相當的空戰超音速巡航能力; 另外有趣的一點在於: 疾風戰機上使用的M88引擎的旁通比為0.3, 在今日的戰機引擎中僅高於F-119, 如果上述說法成立的話, 是否意味著單以發動機論, 疾風戰機是除了猛禽戰機外最有條件潛力講超音速巡航者?????
|
Zenobia 於 2004/01/23 07:3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119引擎, 旁通比僅0.19; 一位高人甚至聲稱: 引擎旁通比在0.4以上的軍機如EF-2000, 根本別奢望他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資料太舊了, F119-PW-100 的旁通比至少 0.25 (另外一個版本是 0.3 旁通比跟超音速巡航的關係不是絕對的︰推力夠就可以超巡,低旁通有助 是否意味著單以發動機論, 疾風戰機是除了猛禽戰機外最有條件潛力講超音速巡航者????? 以這樣的觀點,那也輪不到 Rafale ,應該是 J-7MF 那個用渦噴的傢伙。 意味著F-119的SFC將會不如旁通比較高的其他同世代引擎 (AL-41F, EJ-200, M-88)? 這些傢伙除了 AL-41F 的旁通比還是個謎外,大家都在 0.3 到 0.4 之間 |
Zenobia 於 2004/01/23 10:4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100 從 -100 的 0.63 變到 -229 的 0.36 , TIT 還提高, SFC 也只從 0.72 爬到 0.74 修正一下,上面這個例子不太好,因為 -100 和 -229 的總壓縮比分別是 25 和 32 ,而提高壓縮比正是減少 TSFC 的手段之一,所以會消除掉一些因為旁通比和 TIT 改變導致的 TSFC 增加。拿 F100-PW-100 跟 F101-GE-102 比好了,兩者的總壓縮比比較接近。 BPR OPR TIT(F) TSFC |
秋瑩拭水 於 2004/01/27 00:0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最近在整理天劍一的資料時,(很蠢的我)發現了幾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前輩。 首先是(看起來似乎不是非常重要的)性能諸元上,細節常有出入。比如它的極速,一說為2.5Mach,一說為3.5Mach,;重量方面,一說為198磅(接近100公斤),一說為90公斤,到底哪一個比較可靠?或是毋須深究? 另外在整體性能上,有的評論認為它和AIM-9L型差不多,有的則認為它大約和AIM-9P4型相當。小弟想了解這些評論是參照哪些資料得來的?有前輩願意提供嗎? 接著就是我完全不懂的基本問題了。 1.發射過載和使用過載的定義,應該怎麼解釋比較妥當? 2.天劍一型的使用過載僅有32g,遜於許多當代產品,這在空戰時會產生影響嗎? 3.天劍一型所採用的氮致冷銻化銦尋標器,相較於中共霹靂五乙的氮致冷硫化鉛尋標器、霹靂七型的氮致冷銻化銦尋標器、霹靂九型的氟致冷銻銦光敏元件,這幾種尋標器分別是如何運作的?而表現高下又是如何呢? 4.彈頭方面,「高爆破片彈頭」與「連續桿彈頭」兩者的分別在哪裡? 5.引信方面,「紅外近炸引信」與「主動雷射式近炸引信」兩者分別是怎麼運作的?優劣如何? 6.自AIM-9L以後,響尾蛇的尋標器開始能和雷達連動,天劍一也具備這項能力。請問擁有這項能力後,會帶來怎樣的好處? 7.何謂偏離軸線攻擊能力? 先謝謝各位前輩囉 . >_<||| |
cobrachen 於 2004/01/27 05: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我不是前輩,所以說錯的算別人的,說對的算我的 :) >一說為198磅(接近100公斤),一說為90公斤,到底哪一個比較可靠?或是毋須深究? 無須深究。 >另外在整體性能上,有的評論認為它和AIM-9L型差不多,有的則認為它大約和AIM-9P4型相當。小弟 根據發展和公開時期我國當時具備的飛彈,美國可能提供的技術以及當時美國外銷上的所謂全向位飛彈的等級。
前者應該是在什麼情況下飛彈可以發射出去。 >2.天劍一型的使用過載僅有32g,遜於許多當代產品,這在空戰時會產生影響嗎? 多少會有。但是決定性不是那麼的明顯。 >3.天劍一型所採用的氮致冷銻化銦尋標器,相較於中共霹靂五乙的氮致冷硫化鉛尋標器、霹靂七型的 就是尋標頭的原料以及冷卻的氣體是什麼。運作的方式基本上都一樣:利用冷卻之後的尋標器去抓紅外線的訊號。 >4.彈頭方面,「高爆破片彈頭」與「連續桿彈頭」兩者的分別在哪裡? 破片彈頭就是灑出一堆碎片,連續桿是連接起來的桿子,張開的時候會形成一個圓形的面,有點像是幾把扇子去掉中間的紙之後,大家把握把的部分朝向內側同一個地方然後張開。
發射不同的電磁訊號去感應附近有沒有物體,是不是在適當的距離以內。 >6.自AIM-9L以後,響尾蛇的尋標器開始能和雷達連動,天劍一也具備這項能力。請問擁有這項能力 不是L型,G型就有了。要研究響尾蛇,如果沒找到書,那就看這裡: >7.何謂偏離軸線攻擊能力? 高偏離瞄準軸線的意思,也就是說飛彈具有追蹤與鎖定以飛彈彈體中心為軸線(瞄準線)左右更大範圍內的目標的能力。 |
勤務組 於 2004/01/27 07:4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ga 於 2004/01/27 00:35 Re:新朋友加油站-其他2004 最近在整理天劍一的資料時,發現了幾個問題,想請教各位前輩。
A: 不曉得, 不過曾有報載消息傳出:台南基地經國號戰機使用AIM-9P4, 該地的飛行員渴望能如台中的同僚般能換用劍一. 近來的消息多顯示:天劍一型飛彈的整體性能約介於AIM-9L與AIM-9M之間.
1.發射過載和使用過載的定義,應該怎麼解釋比較妥當?
之後從老俄的R-73(AA-11)開始, 第四至第五代全向位AAM的紅外線尋標器之視角範圍開始擴增, 從左右45度一路擴增至左右90度, 因此如今只要敵機在你戰機的前半球方位, 使用先進短程AAM的戰機幾乎可以直接發射飛彈, 不再需要像使用第三代全向位AAM(AIM-9L/M, 劍一, 魔術二)般, 還得把機鼻指向敵機, 使目標進入狹窄的紅外線尋標器之視角範圍內才能開火, 此能力名之曰”偏離軸線攻擊能力”. 而最新第五代與部分第四代短程AAM甚至能在搭配頭盔瞄準器下擁有”射後鎖定能力”:飛行員轉頭以目光鎖定敵機, 飛彈發射後轉向朝飛行員目光鎖定處飛去, 接著飛彈尋標器再啟動鎖定該目標.......如此一來, 幾乎無論敵機在任何方位角度, 只要距離夠近, 飛行員看得到就能開火攻擊...........這是目前”偏離軸線攻擊能力”的性能極致
|
flak 於 2004/01/27 22:3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2.天劍一型的使用過載僅有32g,遜於許多當代產品,這在空戰時會產生影響嗎? 飛彈要飆到32G表示總升力是飛彈重量的32倍,飛彈哪時候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升力?答案是接近極速的時候。但事實上,飛彈引擎達到極速只是一個時間點而已 ,持續不了多久。所以大部分時候其實有那麼強的結構,也沒有那麼大的升力。(各位可以參考愛國者的過載,也是很嚇人的幾十G,因為它的極速更快)。 飛彈比較重要的是轉彎率,一個是剛發射的轉彎率,一個是接近目標的轉彎率。後者沒什麼救,前者因為速度慢,也沒那麼大的升力可以產生G值。 3.天劍一型所採用的氮致冷銻化銦尋標器,相較於中共霹靂五乙的氮致冷硫化鉛尋標器、霹靂七型的氮致冷銻化銦尋標器、霹靂九型的氟致冷銻銦光敏元件,這幾種尋標器分別是如何運作的?而表現高下又是如何呢? 4.彈頭方面,「高爆破片彈頭」與「連續桿彈頭」兩者的分別在哪裡? 5.引信方面,「紅外近炸引信」與「主動雷射式近炸引信」兩者分別是怎麼運作的?優劣如何? 6.自AIM-9L以後,響尾蛇的尋標器開始能和雷達連動,天劍一也具備這項能力。請問擁有這項能力後,會帶來怎樣的好處?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1/27 23:1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有沒有網友注意幾天前 印度試射飛彈的消息 我一時沒注意到 |
roger011 於 2004/01/28 01:3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長波紅外線的感測器我只記得有汞跟一堆忘了什麼元素。 好像是碲鎘汞(HgTeCd)吧? |
FEA 於 2004/01/28 06:5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這些傢伙除了 AL-41F 的旁通比還是個謎外,大家都在 0.3 到 0.4 之間 ,不會差太多啦, SLS 的 SFC 不會差超過 10% (F100 從 -100 的 0.63 變到 -229 的 0.36 , TIT 還提高, SFC 也只從 0.72 爬到 0.74 )。
之前2003的茶館有位大大提到老俄AL-41系列的高推重比是用高旁通比撐出來的.請問為什麼這麼說呢? 低旁通比在不開後燃器時會比高旁通比的發動機有更多推力上的優勢 但是假設今天進氣量相等.低旁通比與高旁通比的發動都機開後燃器下.後燃推力應該都是一樣才對吧? |
Ghostwolf 於 2004/01/28 08:2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有沒有網友注意幾天前 印度試射飛彈的消息 我一時沒注意到 但不知是何款飛彈 Agni III型彈道飛彈, |
Ghostwolf 於 2004/01/28 08:2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gni中文好像是翻譯成火神. |
Ghostwolf 於 2004/01/28 08:4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還是Nag反裝甲飛彈? 這一型的飛彈資訊不多, 還要再找找看. Missile to be tested with warheads this month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1/28 08:5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Ghostwolf 不是Agin-III式 此款飛彈已在月中試射了 在1月26日試射的是另一款 譯名為“大地” |
Ghostwolf 於 2004/01/28 09:2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原來你說的是Prithvi短程彈道飛彈 單節液態燃料火箭推進, 最大射程250km Prithvi SRBM |
雪風 於 2004/01/28 10:1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gni正是印度吠陀(Veda)神話中的火神 Google搜索得之解說: |
Zenobia 於 2004/01/29 10:5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能不能請大大幫忙解說一下那些英文縮寫的意思呢?? SLS: Sea Level Static ,測試發動機推力時進氣流的狀態同海平面靜止的大氣狀態。 |
Zenobia 於 2004/01/29 11:1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之前2003的茶館有位大大提到老俄AL-41系列的高推重比是用高旁通比撐出來的.請問為什麼這麼說呢? 不知道,不是我說的,我手上沒有任何我認為可以信得過的資料來源提到過 AL-41F 的旁通比,也許其他人有比較新的資料。 假設今天進氣量相等.低旁通比與高旁通比的發動都機開後燃器下.後燃推力應該都是一樣才對吧? 還是不一樣,只是沒差那麼多而已,因為對後燃器來講,進氣狀態還是不同。 |
flak 於 2004/01/29 12:2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之前2003的茶館有位大大提到老俄AL-41系列的高推重比是用高旁通比撐出來的.請問為什麼這麼說呢? Al-37FU worden met een stuwkracht van 14,500 kgf, een bypass ratio van 0.6 Another One |
flak 於 2004/01/29 12:2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錯了,那兩個連結都是AL-37,AL-41的數據要書上才有,記得是接近一,比AL-37的0.6要高。 |
FEA 於 2004/01/29 13:3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還是不一樣,只是沒差那麼多而已,因為對後燃器來講,進氣狀態還是不同。 那高旁通比與低旁通比.哪種在後燃器開啟下.可以得到較高的後燃推力?
接近1?? 也難怪老俄那幾台一直都不能超音速巡航..... 老俄的渦扇發動機旁通比都是這麼高嗎? |
flak 於 2004/01/29 17:2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接近1?? 那不是有一半的空氣都沒燃燒直接放掉了... 龍捲風的RB-109引擎也是接近一,所以當年可以號稱與F-100同等級的推重比8。 坊間推重比的數據都是根據海平面靜推力,高旁通比引擎這時候會佔優勢,但到了超音速會掉下來。 |
秋瑩拭水 於 2004/01/29 19: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 cobrachen FLAK 勤務組前輩 : 感謝三位解答,不過小弟還有一些地方不完全懂,想繼續請教. 1.關於尋標器,是不是由於硫化鉛尋標器捕捉的短波長容易被其他熱源迷惑,所以後來才改用捕捉其他波長的尋標頭?另外也因為捕捉中波長(或長波長),因而能抓到飛行物摩擦空氣產生的熱,達到全方位攻擊能力? 2.照FLAK大大所說,其實G力並不能用作評論飛彈運動性能的主要指標了? 3.連續桿彈頭炸開後會形成一個朝向中央的大圓,然後就像許多飛鏢一樣穿透目標 ? |
Zenobia 於 2004/01/30 02:3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那高旁通比與低旁通比.哪種在後燃器開啟下.可以得到較高的後燃推力? (個人認為是高旁通比啦~但是在下不是學航太的~對自己的答案沒信心) OK, I cant type chinese today, so bear with me. Shown below are how the thrust of an AL-31F will change if you changed its design bypass ratio from the current value of 0.571. These values are calculated with a program that simulate engines operation, similar to NASAs EngineSim, only better. BPR MIL SFC MAX SFC Hope these values answer your question. |
flak 於 2004/02/01 15:1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關於尋標器,是不是由於硫化鉛尋標器捕捉的短波長容易被其他熱源迷惑,所以後來才改用捕捉其他波長的尋標頭? 不是的,中波長紅外線可以追到飛機引擎加熱的水蒸氣,即使沒開後燃器。而短波長紅外線只能追到後燃器或引擎噴嘴。所以中波長的靈敏度比較高,可以對頭攻擊,但靈敏度與虛警率通常成反比,所以可能迷惑它的熱源也更多。 又,運用冷卻後的尋標頭去捕捉目標.那冷卻時間有沒有限制(比如超過幾秒就不能發揮作用)? 當然有 新的焦平面成像尋標器需不需要冷卻? 當然要。有些步兵使用的輕型IIR為了節省重量省略了冷卻設備,但犧牲了靈敏度,也不能在長波長運作。 其實G力並不能用作評論飛彈運動性能的主要指標了?那麼,轉彎率又是靠哪些項目決定的呢? 本來就不行,只是一堆媒體在亂扯而已(就好像極速高的飛機就一定比較快嗎?) 依照圓周運動的話,轉彎率的公式是W=G/V,所以升力越大,轉彎率越高;速度越快,轉彎率越低,所以理論上,速度越慢,轉彎率越高。但實際上,速度降到低,升力也會降低,所以速度只能降到一個最佳值。 飛彈麻煩的地方在於固態火箭不能控制推力的變化,所以它不能決定在那個最佳速度才開始轉彎。但如果飛彈是自轉而不公轉的話,那就可以突破圓週運動的公式。所以大家現在都用向量推力,它可以產生自轉的力矩,在失速速度以下時可以轉得很快(超過失速速度的話,彈體的轉向所造成的攻角變化會增加升力,使轉彎更傾向於公轉而非自轉)。由於飛彈剛發射時速度很低,因此可以達到最高轉彎率。 3.連續桿彈頭炸開後會形成一個朝向中央的大圓,然後就像許多飛鏢一樣穿透目標 ? |
toga 於 2004/02/01 15:5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飛彈麻煩的地方在於固態火箭不能控制推力的變化,所以它不能決定在那個最佳速度才開始轉彎。 a: 可是由於其持續推進之故, 其紅外線訊號應該也會比那些後繼無力的現役BVR空對空飛彈更強更明顯, 容易提早打草驚蛇........... 一來一往, 在未來的高科技空戰中, 使用衝壓推進是否真的如現在所想像般的那麼理想???
A:那像英國的ASRAAM與以色列的巨蟒IV/V均未採用TVC的異類, 在玩新一代狗咬狗空戰時是否會有嚴重問題出現??? |
flak 於 2004/02/01 16:0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那像英國的ASRAAM與以色列的巨蟒IV/V均未採用TVC的異類, 在玩新一代狗咬狗空戰時是否會有嚴重問題出現??? 這我也一直很好奇,英國人總是宣稱FBW給它下去,無TVC的效果跟有TVC一樣好。這就好像他們也喜歡說機械驅動的天線可以作得跟電子掃瞄一樣好。是真是假只有他們自己曉得,奇怪的是,其他國家都不太信這套。 |
伊雲 於 2004/02/01 19:2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由於目前曼尼大神之旨意與重量限制下能夠滿足飛彈用的TVC系統只有燃氣舵這種東西,但是再次受限於曼尼大神與重量的緣故,在短程AAM上面燃氣舵只能選用壽命短重量輕的產品,結果就是,燃氣舵只能提供發射後瞬間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大甩尾,然後剩下的也只能交給控制面,燃氣舵演出到此為止,從此再也硬不起來了 只要你的小宇宙夠多,操控夠犀利,而且能像司馬昭一樣能狼盼,有沒有TVC幫助飛彈進行唯一一次的自轉來節約小宇宙似乎也沒什麼要緊,不過小宇宙通常也很貴 自備氧化劑的貨色,通常比吸氣式的更熱情、更耀眼 |
cobrachen 於 2004/02/01 23:5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又,運用冷卻後的尋標頭去捕捉目標.那冷卻時間有沒有限制 你的時間限制是發射前還是發射後?如果是發射前,即使是裝在彈體內的響尾蛇也已經有數小時的冷卻時間。發射之後就不知道了,因為不是裝在彈體內的氣瓶已經無法提供任何冷卻,因此溫度或持續上升,只是這個上升的速率應該小於飛彈的最長飛行時間。 >當然要。有些步兵使用的輕型IIR為了節省重量省略了冷卻設備,但犧牲了靈敏度,也不能在長波長 其他國家的不知道,美國和俄國的都有冷卻裝置,而且俄國新一代的單兵系統的尋標頭的效果相當好,美國被打下來的戰機當中有一架還是裝了ALE-40的。不過是IR,不是IIR。 |
flak 於 2004/02/02 11:4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其他國家的不知道,美國和俄國的都有冷卻裝置 我說的是步兵手持或裝在步槍上的。另外有些輕型UAV也是。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2 21:5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原來我不懂的是基本概念。>_<|||這下子臉皮要厚一點了...(昭告天下 , 這裡沒有一隻小白) 1. 關於G值的討論,繼續發問。 先根據FLAK前輩所說稍加整理: >>W=G/V ; 轉彎率=G值(升力值)/ 速度 ……?
紅外線尋標器,乃是選定某一波長作為對象,搜索目標訊號以引導飛彈。發射前利用藥劑加以冷卻好一段時間(不然尋標器會被自己發出的熱干擾); 發射後 , 不管飛彈是擊中目標或自行墜毀 , 冷卻劑提供的時間範圍(AIM-9L/M好像是60秒左右)應該都會大於飛行時間 , 所以足夠尋標器運作。 第一代產品,使用1~2um的波段。大致只能搜索發動機噴嘴的熱金屬和尾焰,如響尾蛇B、AA-2、PL-5B上的硫化鉛尋標器。缺點是容易被太陽、水面反射等等所誤導,靈敏度也不高。上述幾種飛彈為代表。 第二代產品,改用3~5um的波段。當飛行器高速穿過空氣時,氣流摩擦機身產生高溫而散發紅外線,飛機引擎加熱也會產生水蒸氣。這些都在3~5um的範圍內,於是賦予第二代尋標器更靈敏的特性,也因此具備全方位攻擊(包括對頭攻擊)能力。比如天劍一的銻化銦尋標器就屬於此類。然而這個波段的尋標器也可能被熱焰彈誘騙,所以如刺針RMP飛彈就乾脆併用紅外線、紫外線的「雙色」尋標器,藉此分辨熱焰彈(會產生大量紫外線)與真正的目標。 第三代產品,使用8-~12um的波段。例如碲鎘汞(HgTeCd)尋標器。它的好處是不容易在大氣裡衰減,偵測距離比較長,也比較能偵測較低溫的慢速目標。但更容易受到低溫背景的紅外線雜訊干擾。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乾脆讓感測器能「成像」,藉由聚焦後的影像,分辨誘源和實際目標(大小差很多)。所以把很多感測器的小單元放在一起,也就是焦平面陣列。 不過我還是不懂FLAK前輩所說的 . |
flak 於 2004/02/02 22:1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即G=WV 小弟的頭腦實在不好,看得一頭霧水,G力就是指升力 ? 這個公式可以舉個例子說明嗎 ? 國中應該有教...還是您是受中國教育?香港教育?美國教育?教改教育? 向心力(常用代碼忘記了,這裡以G代)=W(角速度)平方*R(半徑)=V(切線速度)平方/R 這裡我們想知道G、W跟V的關係,不想知道R,所以把它代一代,就可以得到G=WV 例子?任何等速圓周運動都是例子啊! 另外,三種波長的尋標器還有一個差異,就是所需的冷卻溫度不同。簡單地類比,要偵測到低溫目標,當然本身的溫度就要更低。所以三者所需的冷卻成本是波長越長則越大,這也會影響武器的選擇。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乾脆讓感測器能「成像」,藉由聚焦後的影像,分辨誘源和實際目標(大小差很多)。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2 23:3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那...在十年教改之下 , 我的國中理化可能等於白學了 . (屠白寶刀伺候) >向心力(常用代碼忘記了,這裡以G代)=W(角速度)平方*R(半徑)=V(切線速度)平方/R 可能得去查一下高中課本 -.-||| >任何紅外線飛彈都會被太陽所飽和,這並不是短波長紅外線特別的缺點。短波長紅外線的問題就是靈敏度低,只能追噴嘴如此而已。 原來如此 . 所以另一項重大考驗 , 就要看飛彈的反反制能力如何了 ? 現階段除了雙色尋標器以外 , 尋標器在反反制時 , 是怎麼運作的 ? >長波長並不是第三代產品。因為在空對空市場上,從未出現過。原因就是低溫的雜訊太多,鑑別率太低。它只用在空對地飛彈,會伴隨影像鎖定的機制以彌補鑑別率。 那麼 , 像響尾蛇X這些新開發的產品 , 仍是沿用3~5um囉 ? >焦平面陣列主要是提高靈敏度。利用焦平面成像可以引入影像分辨的技術來協助辨別目標 因此 , 焦平面的另一個好處是 : 把很多個感測器放在一起 , 增加靈敏度之後 , 會增加飛彈的視角廣度 , 同時賦予它高偏軸攻擊能力了 ? >但其實飛機在20公里外也是一個光點而已,所以在一開始的鎖定階段其實影像的幫助很有限。 當敵機在視距外時 , 如果這些飛彈導引頭能先和雷達連動 , 是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再度感謝前輩 . |
No.1 M. E. 於 2004/02/03 07:5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有一次我去了清泉崗,看到待命的IDF配卦的冀尖短程飛彈,彈頭端有異於一般看到的TC-1或AIM-9非紅外尋標器,問飛官答今天的天氣那麼的好通常是不會配紅外的,一時該飛官被招離開就沒問清楚了,如果是小牛我就知道有多種可用,但這等飛彈同是一個體樣有其它的尋標器可用嗎? |
flak 於 2004/02/03 19:1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現階段除了雙色尋標器以外 , 尋標器在反反制時 , 是怎麼運作的 ? 一般的反制與反反制階段分兩個,一個是一開始目獲的時候,讓飛彈以為誘餌才是目標。另一個是飛彈已經鎖定飛機了,丟一個誘餌出來騙它去改追誘餌。 前者干擾成功的機率比較大,因為IR飛彈的「智慧」很難去分辨誘餌與飛機。但問題是,飛彈在目獲階段表示飛彈還沒發射出去,所以敵機怎麼知道飛彈正在目獲呢?所以要這樣干擾必須要亂槍打鳥,例如蘇聯在阿富汗派一架運輸直昇機上去,一有飛機起飛的時候,就在上空狂撒熱焰彈。就是希望有人正在目獲階段的話,就有滿天星斗可以鎖定。但這樣做當然很浪費,只有少數場合可以用。 一般的情況是發現飛彈尾焰了,才準備干擾。而IR飛彈通常是發射前鎖定,所以看到飛彈尾焰的時候,表示它也鎖定好了,這時你就要騙它改去追誘餌。 誘餌的吸引力在於它比較亮,再來是它丟出去的時候會因為阻力拖慢而遠離飛機,這本來是好事,因為可以讓飛彈跟著遠離飛機。但這就變成IR反反制一個可以判斷的依據:突然減速的目標不是飛機失控就是熱焰彈,所以會改追那個沒有減速的目標。 下一代的熱焰彈因此有人要作向前或向旁邊發射的火箭引擎,或是飛機拖著跑的,就是要避免熱焰彈離開後會迅速減速。不過這些十幾年前就說是「下一代」了,到現在還沒生出來。 又 , 8~12um波長除了在空對地飛彈以外 , 還有其餘用途嗎 ? 把很多個感測器放在一起 , 增加靈敏度之後 , 會增加飛彈的視角廣度 , 同時賦予它高偏軸攻擊能力了 ? 當敵機在視距外時 , 如果這些飛彈導引頭能先和雷達連動 , 是否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
flak 於 2004/02/03 19:1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到待命的IDF配卦的冀尖短程飛彈,彈頭端有異於一般看到的TC-1或AIM-9非紅外尋標器,問飛官答今天的天氣那麼的好通常是不會配紅外的 不曉得,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排煙器....:P 天氣差,雲霧多的時候,紅外線的偵測距離很短。天氣大好應該才用紅外線才對。 |
No.1 M. E. 於 2004/02/03 21:4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天氣差,雲霧多的時候,紅外線的偵測距離很短。天氣大好應該才用紅外線才對。 這一個原因我懂,所以最大的還是在懷疑TC-1或AIM-9有其它可用的SENSOR。因為那位飛官是自己人所以沒吐這一個理由,那實際是沒有了哦?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3 21:4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 FLAK前輩 : 我把東西整理了一下 , 煩請過目 . 所謂G,意指重力加速度(gravity)。因此G力即稱為重力。在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為每秒平方9.8公尺(9.8 ╱ s2) Ex:某物重量為50公斤,承受地心引力的重力為50 × 9.8=490牛頓 由於物體在運動時只要發生速度變化(也就是有或正或負的加速度產生)就會產生受力情形,而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必相伴而生,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所以當飛彈處於32倍重力狀態下機動,還能保持於空中飛行,表示飛彈定有32G的升力值,也就是說升力是它重量的32倍。 因此,G力值表示飛行體(比如飛彈)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值,飛行體所能達到的最大G值就稱作機動過載。G力值愈大,則能提供該飛行體的升力越強。依照圓周運動的話,轉彎率的公式是W=G/V,升力越大,轉彎率越高;速度越快,轉彎率越低,所以理論上,速度越慢,轉彎率越高。但實際上,速度降到低,升力也會降低,所以速度只能降到一個(經設計團隊仔細計算過的)最佳值。 於是,很多人便把G值當作評鑑飛彈靈活度的重要指標,但這容易以偏蓋全。從上述可知,真正能決定性影響飛彈靈活度的指標,其實在於轉彎率。(飛彈要能更快速更敏捷地轉彎,才能在有限的發動機燃燒時間內迅速擊殺目標) 我的推測:G值僅能當做推估轉彎率的參考數值,而真正關係到轉彎率好壞的,則是事先計算得出的最佳化控制程式功力如何。另外,如果飛彈有TVC,或是控制翼設計良好(比如前面是雙三角翼啦,後面的尾翼可以做出神奇動作啦......),也能提高它瞬間轉向的能力,大幅增加靈活度。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3 22:0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 FLAK 前輩 : 您說的反制與反反制 , 小弟大致看懂了 , 謝謝 . 另外提到高偏軸能力 , 小弟想再請問一下 . 您說感應器與傳動器小型化而能夠大角度轉向,與陣列無關 , 比如R-73 . 這是怎樣做到的 ? (之前一直有個錯誤觀念 ; 以為老俄早期的電子技術落後 , 產品必定是既笨重又巨大...塞不進小小的彈體裡) >>因為雷達可以利用速度與距離鑑別目標(至少雷達看不到太陽),所以是可以協助的(一般的雷達都可以作到搜索、自動目獲並攻擊,類似的IRST卻反而少見。IR的鑑別率低、虛警率高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因此 , 導引頭和雷達連動後 , 就算是具有基本BVR能力囉 ? ^^||| |
flak 於 2004/02/03 22:1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所以當飛彈處於32倍重力狀態下機動,還能保持於空中飛行,表示飛彈定有32G的升力值,也就是說升力是它重量的32倍。 大致對,但精確的講,忽略了重力加速度的影響。 當向心力朝上時,重力抵銷了1G的加速度。向心力朝下時,重力送你一G的加速度。其他方向的轉彎就要看向心力與重力的合力。 G值僅能當做推估轉彎率的參考數值,而真正關係到轉彎率好壞的,則是事先計算得出的最佳化控制程式功力如何。 G值是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當你不是圓周運動,而是自轉時,自然就可以跳脫G力、速度對角速率的束縛。 另外,當兩個飛彈的速率差不多時,G值還是有點參考性啦。拿2.5M/30G的響尾蛇飛彈跟5M/幾十G的數據相比,就會得到怪異的相關性。 結論時:廠商會拿出來的數據通常都沒什麼精確比較的效果。少數廠商拿出來的包絡線比較有用。 因為那位飛官是自己人所以沒吐這一個理由,那實際是沒有了哦? |
flak 於 2004/02/03 22:2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之前一直有個錯誤觀念 ; 以為老俄早期的電子技術落後 , 產品必定是既笨重又巨大...塞不進小小的彈體裡) 老俄的電子技術的確還是落後,常常作得比較大,其實R-73的確也比較大...:P 不過支撐感測器的驅動設備應該是機械問題而不是電子問題。我也不清楚他們怎麼做到的(以及西方那時到底做不做得到?)。 因此 , 導引頭和雷達連動後 , 就算是具有基本BVR能力囉 ? ^^||| 應該不算。因為導引頭與雷達的關係,只要一發射出去就沒有了。新一代號稱可以發射後鎖定的飛彈或許可以先射出去再自己尋找目標,但之前的IR AAM幾乎是一定脫鎖。 這是因為IR AAM的目獲距離沒有超過目視距離,所以當雷達看到目標時,它只是跟著搖頭晃腦,而沒有真的鎖定目標。不過,雷達的測距與測速功能可以協助飛行員瞭解目標是否進入有效射程(IR AAM本身無法知道這點),所以飛行員可以在最佳射程發射,而不會太早或太晚發射。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4 15:0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我的推測…… 1.高偏軸能力:藉由小型化的感測器與機械傳動軸,讓尋標器能搜索左右更大空域內的目標。 2.焦平面陣列:把小型化的感測單元排成陣列,使傳回來的訊號聚焦後能形成影像。藉著影像分辨熱誘源和真實目標。 也就是說,前者是讓飛彈更靈活刁鑽(目光斃敵!),後者是使飛彈更聰明不受騙。要成為新世代IR AAM,兩者缺一不可。
1.關於等速率圓周運動,之前的高中課程只有講授概念,未進一步探究。所以公式會算,但不知其所以然。 2.「G值是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當你不是圓周運動,而是自轉時,自然就可以跳脫G力、速度對角速率的束縛。」這一段看不懂。 3.當使用頭盔瞄準器+R-73/巨蟒IV的飛行員轉動目光鎖定敵機時,飛彈能不能跟著直接鎖定?或者只是跟著搖頭晃腦,指向目光鎖定的空域,必須等到發射後才開始自行搜索、鎖定、擊殺?新一代產品和它們相比有哪些進步? |
flak 於 2004/02/04 16:0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前者是讓飛彈更靈活刁鑽(目光斃敵!), 靈活刁鑽可能比較適合形容向量噴嘴。偏軸尋標器必須與飛行員頭盔結合,可以擴大射擊角度。 2.「G值是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當你不是圓周運動,而是自轉時,自然就可以跳脫G力、速度對角速率的束縛。」這一段看不懂。 所謂的等速率圓周運動指得是繞圓心固定速率下的運動,則切線速度向量的角速率恰好等於運動繞圓心的角速率。好比:飛機要轉向90度,就必須繞1/4的圓圈飛。 可是如果是物體本身的自轉的話,則物體的指向與切線速度無關,所以飛機要轉90度,就不一定要繞1/4的圓圈,它可以繞1/8圓圈,但機身指向也從切線速度向量拉出45度,加起來就可以達90度。 所以自轉時,飛彈的指向與圓周運動的切線速度沒有絕對關係(當然還是會有點關係啦,升力、推力的衍生影響),理論上就可以不管向心力,自己轉自己的。 如果在太空的話,這個效應就很明顯,像太空船繞地球轉,但可以用自己的小火箭產生自轉的力矩,所以公轉歸公轉,但物體可以自轉改變自己的指向。 在大氣層內比較複雜,因為氣流速度一般略等於速度向量,當飛機指向脫離氣流速度向量時,這個角度就大概等於攻角。而升力體的特性是攻角越大,升力越大,所以當你把飛機狂拉時,並不會機頭拉高並且讓飛機繼續往前飛行,而是飛機的飛行向量也被往上拉了。這就是因為升力增大導致向心力出現,向心力就強迫你要向圓心繞圈圈囉。 所以,要把機身自轉與公轉解套的方法,就是要破壞機頭指向與升力的關係。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拉機頭的同時,破壞升力的增加,例如空中解體...:P 想不空中解體的話,有一個方法就是讓飛機在失速速限下飛行,因為所謂的失速速度就是機翼失去升力的速度,自然你怎麼拉機頭,飛機都不會增加升力囉。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4 19:3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目獲 對不起 . 小弟可能要請問目獲的詳細定義了 . |
BTT 於 2004/02/04 19:4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好意思 問一個基本的問題 為何不做天空色可變保護色那樣? |
flak 於 2004/02/04 20:1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對不起 . 小弟可能要請問目獲的詳細定義了 . 任何偵測系統,如果要有追蹤功能的話,要如何決定該追那個目標呢? 就好像掃瞄這個網頁:2004年台北國際電玩暨多媒體展人氣show girl票選 你會發現一堆美女照片,現在要你選出一個最漂亮的,你會怎麼選? 快速掃瞄之後,你可能根據眼神對你的視覺神經衝擊最強烈的照片來選。這就是最常見的方法,選擇視野中最亮的那一個。 但這樣選的話,你可能每次都選到死會的,或是每次都選到太陽。所以有一些參考資訊幫助飛彈,例如:ryan2181:請踴躍投票給25號....謝謝,可能表示飛行員已經確認這個光點是目標,或是這個女孩還沒死會,如果我們投票的話就可以得到手機號碼之類的,那就是用雷達或頭盔協助目獲。請你以後就鎖住一個。 即使只有一個目標,也會有目獲程序,例如出現的照片是許純美或如花的話,那可能寧可滑鼠在那邊滑來滑去,也不肯給它點下去,期待下一張圖片的出現。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5 01:5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感謝前輩妙答. 小弟試述目獲如下 為了避免IR AAM在運作時 , 被當時視野裡最耀眼的熱源(阿貓阿狗...etc)誤導 , 必須靠雷達或頭盔瞄準器 / 頭盔顯示器連動導引頭 , 讓它跟著搖頭晃腦轉到正確的方向 , 也就是飛行員打算擊殺的敵機所在 . 這就是目獲.(在視距範圍內幫忙飛彈導引頭抓到真正想幹掉的目標) 不過根據您先前所說的 , 小弟仍無法完全了解頭盔顯示器+新一代IR AAM和頭盔瞄準器+R-73相較之下 , 在目獲這個階段 , 前者有哪些優勝之處 ? >_<||| |
flak 於 2004/02/05 10: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小弟仍無法完全了解頭盔顯示器+新一代IR AAM和頭盔瞄準器+R-73相較之下 , 在目獲這個階段 , 前者有哪些優勝之處 ? >_<||| 就是鑑別能力的差別。 IR是鑑別能力最差的,它只能根據紅外線強度來判定。但因為它不知道目標距離,所以強度隨距離的變化是它不知道的。它可能看到一個很亮的目標,但其實是旁邊的友機。所以就算IR飛彈的尋標器能夠在60度的範圍內掃瞄,也沒有人敢讓它自動目獲。十之八九它視野中最亮的就是你的機頭。 雷達好一點,因為它可以測目標的速度與距離,把一些明顯不可能的濾掉。另外它還有敵友識別的功能,把你的友機濾掉。但問題在於飛行員願不願意信任它?如果願意的話,可以把雷達射控作得跟神盾雷達一樣,自動偵測、目獲並接戰,但事實是大部分的飛行員被要求在開火前能夠目視確認,所以雷達鎖住的目標必須告訴飛行員它鎖住什麼。HUD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透過HUD上的雷達框框,飛行員可以看到雷達鎖的東西。但缺點是,HUD的視角有限,所以超過的部分還是不能讓飛行員知道它在鎖什麼(因此,雷達的纏鬥模式之一就是只在HUD的範圍內掃瞄)。 既然囉哩叭嗦的都是飛行員,那就讓飛行員直接帶飛彈去鎖就好了。由於現代戰機座艙罩的視野大而清楚,飛行員的視野相當大,所以直接讓飛行員愛鎖什麼就鎖什麼就好了,因此飛彈射角從以往的HUD角度,擴大到正前方幾乎都可以鎖,飛機只要飛到敵機的前半球,就可能被鎖定,則以往很多還可以破壞對手射擊機會的招數都沒有用(甩出對手的射擊錐),自然產生很大的空戰優勢。 但全然相信飛行員不是一個好主意,既然你的雷達、IRST甚至ESM可以提供一些目標的參考情報,讓飛行員看到目標的同時還可以知道它的速度、高度...等,這就是西方的HMD,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射擊資訊。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5 21:5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小弟把FLAK大大的解答略作增刪修改 , 煩請指正 . 高偏軸能力帶來的問題是:紅外線尋標器運作時,只會追蹤當時視野裡最耀眼的熱源,不論敵友。(這就是為何會被太陽飽和)但因為它不知道目標距離,但強度又會隨距離而產生變化。它可能看到一個很亮的目標,但其實是旁邊的友機。當視角增大後,近戰纏鬥的空域裡滿是敵機與友機交錯,此一問題更顯嚴重。因此就算具備高偏軸搜索能力,可靠度仍然難以信賴。(一旦誤擊怎麼辦?) 雷達好一點,因為它可以測目標的速度與距離,把一些明顯不可能的濾掉。另外它還有敵友識別的功能,把你的友機濾掉。但問題在於飛行員願不願意信任它?大部分的飛行員被要求在開火前能夠目視確認,所以雷達鎖住的目標必須告訴飛行員它鎖住什麼。HUD是一個很大的革新,透過HUD上的雷達框框,飛行員可以看到雷達鎖的東西。但缺點是,HUD的視角有限,所以超過的部分還是不能讓飛行員知道它在鎖什麼(因此,雷達的纏鬥模式之一-超級機槍模式-就是只在HUD的範圍內掃瞄)。 發展到後來,視角增大是必然的趨勢。現代戰機座艙罩的視野大而清楚,飛行員的視野相當大,憑著高偏軸能力,讓飛彈射角從以往的HUD角度擴大到正前方幾乎都可以鎖,飛機只要飛到敵機的前半球,就可能被鎖定,則以往很多可以破壞對手射擊機會的動作都告失效(無法甩出對手的大射擊錐),自然產生很大的空戰優勢。頭盔瞄準器+R-73的組合,對空戰帶來革命性影響。飛行員一轉頭間,帶動尋標器轉到瞄準目標所在的空域,飛彈發射後轉向朝飛行員目光鎖定處飛去,最後把它轟殺(此謂之「射後鎖定能力」)。但全然相信飛行員不是一個好主意,既然你的雷達、IRST甚至ESM可以提供一些目標的參考情報,為何不將之整合到頭盔上?新的頭盔顯示器,不只能瞄準,也讓飛行員看到目標的同時還可以知道它的速度、高度等資訊(從前交由HUD提供的資訊),進一步賦予更精確的鑑別能力。這就是西方的HMD,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射擊資訊。 |
flak 於 2004/02/06 09:3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飛行員一轉頭間,帶動尋標器轉到瞄準目標所在的空域,飛彈發射後轉向朝飛行員目光鎖定處飛去,最後把它轟殺(此謂之「射後鎖定能力」)。 並不是,還是發射前鎖定。 因為紅外線飛彈可能無差別鎖定的特性,所以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限制它的搜索範圍。以往的飛機會限制它僅能搜索正前方一個小角度的目標,換成頭盔瞄準器後,也是限制它搜索飛行員看的方向。所以是飛行員轉頭→飛彈搜索→目獲→鎖定,並以聲響通知飛行員→飛行員發射。 有些飛彈號稱「附帶」有「射後鎖定」模式,但我並未看過完整的發射程序說明,似乎也都以射前鎖定為主。 像小牛飛彈也是發射前鎖定。GBU-15、SLAM是發射後鎖定,不過它們是由資料鍵把影像傳回來,所以還是飛行員在命中前鎖定。由於資料鍵很大又重(它要傳的是即時影像,而不像主動AAM只要幾個參數,而且是由飛機發射訊號(飛彈發射的訊號弱,所以接收器更大)),所以這不是可以普遍使用的。 這就是為什麼反戰車飛彈與中型攻陸飛彈要用光纖,除了不受視線限制之外,光纖通信設備比視訊資料鍵來得輕。 有一種飛彈倒是標準的發射後鎖定:RAM。這種飛彈之前是用反輻射天線發射後鎖定,新的是直接用IIR尋標器鎖定,可以參考fer-de-lance 大大之前的文章。 |
toga 於 2004/02/06 10:4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以英國佬與以色列佬對其ASRAAM與巨蟒IV/V寶貝所描述形容的射後鎖定能力定義來看, 射後鎖定與越肩射擊能力幾乎可以畫上等號; IIR AAM的尋標器掃瞄範圍再廣, 也看不見掃不到彈尾方向, 因此在越肩射擊作戰時, 飛彈初始發射射控資料完全是靠HMD提供, 其飛彈尋標器在發射並轉向之前也不可能與HMD連動鎖定後半球目標, 就好像如果不轉頭的話, 人的眼球不管再怎麼左飄右移, 也看不見自家腦袋後方的狀況. |
flak 於 2004/02/06 11:2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射後鎖定與越肩射擊能力幾乎可以畫上等號 並不是,越肩射擊一般仍是射前鎖定。 當兩機對頭接近時,相對速度可達到接近2馬赫,所以當飛行員帶著飛彈目獲、瞄準,發射時,敵機相對夾角可能已經接近90度,而且飛彈還有向前加速。所以飛彈必須讓尋標器轉到最大偏轉角瞄準目標之外,還要在最短時間內轉向(這時候重要的是角度/秒=轉向率)以免敵機脫鎖。 除了俄羅斯曾經實驗過的後射飛彈之外,西方飛彈所謂的越肩射擊都以對頭攻擊時的應用為主,都還是發射前鎖定。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6 14:1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飛行員轉頭→飛彈搜索→目獲→鎖定,並以聲響通知飛行員→飛行員發射。 原來如此 .
|
flak 於 2004/02/06 14:2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轉到最大偏轉角以外 , 那不就看不到了 , 必須靠HMD提供資訊嗎 ? 等飛彈發射出去之後,就算HMD看得到,也來不及通知飛彈。 飛彈發射之前,就算HMD看到,通知飛彈,飛彈發射出去之後目標也不在那個「角度」了。 所以要射後鎖定,就要像魚雷或長程AAM一樣,到預定目標區之後用尋標器重新搜索→目獲→鎖定。而雷達指揮的AAM還可以根據距離設定尋標器開啟的時間,HMD卻無法知道後面目標的距離(等有360度雷達再說),所以飛彈一發射出去該何時搜索→目獲→鎖定呢?太晚開啟可能錯過目標,太早開啟要祈禱你的引擎噴嘴不會變成它眼中最耀眼的目標。 |
toga 於 2004/02/06 15: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並不是,越肩射擊一般仍是射前鎖定。 當兩機對頭接近時,相對速度可達到接近2馬赫,所以當飛行員帶著飛彈目獲、瞄準,發射時,敵機相對夾角可能已經接近90度,而且飛彈還有向前加速。所以飛彈必須讓尋標器轉到最大偏轉角瞄準目標之外,還要在最短時間內轉向(這時候重要的是角度/秒=轉向率)以免敵機脫鎖。 除了俄羅斯曾經實驗過的後射飛彈之外,西方飛彈所謂的越肩射擊都以對頭攻擊時的應用為主,都還是發射前鎖定。 A: |
flak 於 2004/02/06 16:2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所以簡單說來, 如果對手採取偷襲策略得逞, 在被發現時便已先穩居在我機的後半球/六點鐘方向, 就算有HMD + 西方五代IIR AAM在身, 也無法在此狀況下還手來記回馬槍??? 這時候必須假設對手已經發射飛彈,不努力離開對手的射擊半球兼閃躲飛彈,還想回馬槍? 空戰教材裡有云:「不要寄望在一個動作中反敗為勝,要先求自保再思反擊」,這跟職業賭徒是一樣的:「先求少輸,再想辦法贏錢」 |
toga 於 2004/02/06 23:4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從在下所收集的文獻資料記載: 1. 對頭牙突衝擊∼急迴旋越肩二段居合斬, 目前的AIM-9X在約兩年前由大黃蜂戰機進行的射擊示範秀影片中證實其已能做到. 2. 然而在後來AIM-9X的正式量產情報消息中顯示:初期量產部署的AIM-9X並不具備所謂的”射後鎖定”能力, 在稍後的後續量產批次中才會考慮添加此一功能. 3. 所以姑且不論迴馬一槍流是否有悖於現代空戰原理, 如果”射後鎖定”能力和迴馬一槍無關的話, 那它到底是啥東東???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7 12:0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呃......小弟也是愈看愈糊塗了 . >_<||| 飛彈發射之前,就算HMD看到,通知飛彈,飛彈發射出去之後目標也不在那個「角度」了。 Flak大大的意思是說 , 發射之後 , 仍然必須靠飛彈本身的尋標器(和頭盔顯示器連動)進行目獲嗎 ? 那所謂的射後鎖定能力要怎麼用呢 ? |
cobrachen 於 2004/02/07 12:5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是說先進的IR AAM + HMD仍然必須花上好一段時間驗證可行性 HMD加上AIM-9X已經在阿拉斯加的F-15C上服役了。 |
flak 於 2004/02/07 13:3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姑且不論迴馬一槍流是否有悖於現代空戰原理, 如果”射後鎖定”能力和迴馬一槍無關的話, 那它到底是啥東東??? 就是因為有悖於空戰原理,所以廠商作出來之後也不知道拿來幹嘛。 如果空軍能夠接受AIM-9X拿來當RAM用的話,那各位早就會看到AWG-9變成神盾。 拿來當IR版的MRAAM用,至少比後旋翻龍刺來得安全些。 發射之後 , 仍然必須靠飛彈本身的尋標器(和頭盔顯示器連動)進行目獲嗎 ? 發射之後,當然只能自己目獲,如何跟HMD聯動? |
Zenobia 於 2004/02/07 15:4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這好像很久以前就講過了,要練成真•射後鎖定神功,要嘛就要有資料鍊(不管是無線電波還是原力)來指揮導引,要嘛就是你把 T-X 的晶片裝進飛彈裡讓它有完整能力自己去尋找和辨識目標,其他的都是假的。 現在所謂的射後鎖定,很簡單,在發射前將所有知道的資料通通丟給飛彈,讓飛彈往那個方向飛就對了,尋標器抓到誰誰就該死,就跟某終結者只知道目標名字所以翻電話簿把所有同名的人一個一個幹掉一樣。這樣子當然很危險,不過手榴彈還不是誰站它旁邊誰倒楣,我們也還是照用。有沒有辦法改進?有啊,尋標器的開啟時間可以像手榴彈一樣設個延遲時間,讓自己有時間逃;再更進步一點,這個延遲時間可以讓機上電腦根據敵我飛行狀態運算決定,在射擊前一刻決定,使得飛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敵機的機率增加。現在所謂的射後鎖定就是這個層次,不能說完全沒用,而且對運動狀態固定的目標測試一定百發百中(因為射前運算的前置量不會錯),但是在實戰有一定的限制和危險性。 當然這樣還是有危險,也有可能找不到目標,所以還要再更上一層樓。要怎麼辦?簡單,想想老終結者當初為什麼早出發卻被約翰•康納的老爸給先抱得美人歸呢?人家有照片嘛,根本不用很驢的敲門後問人家的名字。如果我們能夠給飛彈一張敵機的照片,而且最好是 3D 立體全像照片,那就算飛彈找不到敵人,至少也不會打到自己人(理論上也可以逆向操作,給它自己的照片,不是自己的都可以打,不過大概沒有人會這樣做)。這正是老美想要在 AIM-9X 上做的,而困難之處也跟老終結者一樣在於沒有照片的來源,解決之道要嘛就是像潛艇一樣帶個全球敵機紅外線影像資料庫,要嘛就是有全天周紅外限影像即可拍系統。 等到練就這種程度,那除非莎拉•康納小姐來個大整型或者是突然搬去夏威夷,老終結者也不太會錯失目標了,也就不必花銀子砸在研發能真•射後鎖定的 T-X 還是時光通訊系統啦。 |
flak 於 2004/02/07 16:3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如果我們能夠給飛彈一張敵機的照片,而且最好是 3D 立體全像照片 這是反戰車飛彈,例如標槍、三槍以色列的XX(忘了)用的方法。Apache巡航飛彈也有。 雖然這些飛彈用得很快樂,但要用到空對空上面還是有問題:戰車不會翻身,但是戰機會。 遠遠看到相馬茜長髮飄飄的背影撲過去可能一轉身變成許純美,這時候To do or not to do就很尷尬了。 |
toga 於 2004/02/07 16:5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 射後鎖定。影打雖然實戰時限制多多, 但是應該也有不少其能發揮所能的機會, 例如康寧漢學長與TOMB學長的那場黯然幽靈掌大戰壁畫波若功的一對一經典對決, 以及冷如冰學長以一F-14敵眾米格二十八(在小湯學長克服心理障礙, 珊珊來遲前)的經典場景............只是在真實戰爭環境中, 不知有無此等十步殺一人, 長空我獨行這等無須擔心敵我識別的場景機會出現????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7 17:4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啊......原來我完全沒進入狀況啊 . (很不耐煩的路人 : 你現在才知道...笨! 豬頭 !) >>所以要射後鎖定,就要像魚雷或長程AAM一樣,到預定目標區之後用尋標器重新搜索→目獲→鎖定。 >>現在所謂的射後鎖定,很簡單,在發射前將所有知道的資料通通丟給飛彈,讓飛彈往那個方向飛就對了,尋標器抓到誰誰就該死,有沒有辦法改進?有啊,尋標器的開啟時間可以設個延遲時間,讓自己有時間逃;再更進步一點,這個延遲時間可以讓機上電腦根據敵我飛行狀態運算決定,在射擊前一刻決定,使得飛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敵機的機率增加。現在所謂的射後鎖定就是這個層次,不能說完全沒用,而且對運動狀態固定的目標測試一定百發百中(因為射前運算的前置量不會錯),但是在實戰有一定的限制和危險性。 如此一來 , 在發射前讓飛彈得到某些資訊後 , 讓它到那個空域自動搜索 , 使用上也是問題多多囉 . 耀眼炫目的射後鎖定能力 , 其實在一般的混戰中 , 可能也派不上什麼用場(或不敢用) ... 但在某些特殊狀況下 , 或許它就能保住飛行員小命 , 甚至幫他落地後在座艙罩旁畫上一架飛機 ? 不過想請問FLAK大大 , 您說 到預定目標區之後用尋標器重新搜索→目獲→鎖定 這時候怎麼目獲啊 ? |
EFA 於 2004/02/07 18:4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OK, I cant type chinese today, so bear with me. Shown below are how the thrust of an AL-31F will change if you changed its design bypass ratio from the current value of 0.571. These values are calculated with a program that simulate engines operation, similar to NASAs EngineSim, only better. BPR MIL SFC MAX SFC Hope these values answer your question.
不過呢.....0旁通比就是渦噴了.理論上來說.大多數的氧氣都在燃燒室燃燒完畢.開後燃器竟然還增加將近10000磅的推力 而高旁通比照理來說氧氣多.但是上升的推力也不過10000磅多爾爾...... 請問前輩.這該如何解釋? |
flak 於 2004/02/07 20: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到預定目標區之後用尋標器重新搜索→目獲→鎖定 這時候怎麼目獲啊 ? 還是一樣啊,尋找視野中最亮的。然而,這時候沒有飛行員的提示,所以要搜尋更大的角度。 |
Zenobia 於 2004/02/07 21:0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 TOGA: 2. 照片識敵戰法的可能問題在於:萬一處理的是非常狀況, 例如擊落被恐怖份子挾持的客機, 消滅妄想自去死去死團投奔愛情國都的叛機時, 如何順利宰掉這些”自己人”??? 如果限制要用射後鎖定的話,那就一定要用即可拍系統或真•射後鎖定,不過打客機用射前鎖定就好啦。
是的,雖然成正比,但是增加率很慢,旁通比從 0 增到 1 ,後燃推力的增加值只從 99xx 磅增到 100xx 磅。 不過呢.....0旁通比就是渦噴了.理論上來說.大多數的氧氣都在燃燒室燃燒完畢.開後燃器竟然還增加將近10000磅的推力 哈哈,錯就錯在大多數的氧氣並沒有在燃燒室燃燒完畢。事實上,主燃燒室為了本身的冷卻和燃燒效率,實際的油氣比很低,所以過了主燃燒室就算是渦噴剩的氧氣也很多,旁通流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不是雪中送炭,自然沒差很多。 |
TTSO 於 2004/02/08 01:2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過呢.....0旁通比就是渦噴了.理論上來說.大多數的氧氣都在燃燒室燃燒完畢.開後燃器竟然還增加將近10000磅的推力 而高旁通比照理來說氧氣多.但是上升的推力也不過10000磅多爾爾...... 哈哈,錯就錯在大多數的氧氣並沒有在燃燒室燃燒完畢。事實上,主燃燒室為了本身的冷卻和燃燒效率,實際的油氣比很低,所以過了主燃燒室就算是渦噴剩的氧氣也很多,旁通流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不是雪中送炭,自然沒差很多。 不過這裡的數據剛好說明了另一個現象: 限制變因下BPR越高,MAX與MIL間的增加比例越高 |
TTSO 於 2004/02/08 02:0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講到高偏角射擊SRAAM就一定要提一下很多人大概都忘光的老故事: AIM-9X的發展競標 當初在AIM-9X還沒定案前,有兩種構型設計在競爭 傳統構型的Hughes設計就不用說了 那時候我一直相信Box Office最終會獲選AIM-9X,一舉改變響尾蛇家族的未來,沒想到最後是Hughes的設計獲選AIM-9X,但是此時Raytheon已經把Hughes買下來了,所以最後由Raytheon生產的AIM-9X用的仍是Hughes的設計,而非那劃時代獨特設計的Box Office 這一段的故事可以在這裡看到: 不過很抱歉,沒有照片,基本上我找遍網路也還是沒找到照片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8 10:4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還是一樣啊,尋找視野中最亮的。然而,這時候沒有飛行員的提示,所以要搜尋更大的角度。 難怪可能誤擊友機了 . ^_^|||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09 15:5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各位前輩 , 小弟還有一些問題想更深入地了解 . Q_Q 如果覺得我資質駑鈍 , 可不可以列出指定 / 參考書目或網頁 ? 1. 紅外線尋標器選用的三種波長簡介 , 以及運用範圍 , 運用原因 謝謝囉 . |
喔喔! 於 2004/02/09 23:1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想找有關IDF與F-16纏鬥性能比較的資料, 請問有前輩能提供嗎(連結或文章皆可)? |
flak 於 2004/02/09 23:4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 紅外線尋標器選用的三種波長簡介 , 以及運用範圍 , 運用原因 有一本大陸寫的介紹夜視系統的書,我覺得還不錯,借SANJYSAN了。 2. 紅外線反制與反反制的原理和消長廝殺史 這個我看過最完整的還是在AW&ST;的雜誌,它每年通常會有一期是電子戰專輯,前幾年都有介紹這個議題。 4. 現代HMS/HMD與新一代纏鬥飛彈的運作原理 以前AW&ST;有一期是空對空飛彈專輯有介紹過,再來就是AIM-9X競標那一陣子,有些文章會介紹AIM-9X。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10 11:2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lak前輩 : AW&ST;的中文譯名是...? |
flak 於 2004/02/10 17:3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您那裡有AW&ST;雜誌的網址嗎 ? >_<||| AW&ST; Online |
EFA 於 2004/02/10 22:5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哈哈,錯就錯在大多數的氧氣並沒有在燃燒室燃燒完畢。事實上,主燃燒室為了本身的冷卻和燃燒效率,實際的油氣比很低,所以過了主燃燒室就算是渦噴剩的氧氣也很多,旁通流只是錦上添花而已,不是雪中送炭,自然沒差很多。 不過這裡的數據剛好說明了另一個現象: 限制變因下BPR越高,MAX與MIL間的增加比例越高
既然低旁通比有這麼多好處.那老俄幹麻還用高旁通比? 除了耗油之外.還有什麼瓶頸嗎? |
秋瑩拭水 於 2004/02/11 00:0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多謝FLAK大大 . ^_^ |
Zenobia 於 2004/02/11 02:0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既然低旁通比有這麼多好處.那老俄幹麻還用高旁通比 我不知道俄國佬有沒有偏愛高旁通比,但是客機旁通比越作越高就是為了省油,戰機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看看前面數據裡,旁通比從 1 降到 0 ,軍用推力雖然增加了 50% , SFC 卻也增加了 33% ,這表示總油耗會是原來的兩倍(1.5*1.33=2 ,總油耗等於總推力乘以單位推力油耗);多花了一倍的油,卻只得到 50% 的增益,這樣子划算嗎?所以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渦扇或者增加旁通比。 |
EFA 於 2004/02/11 18:3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多花了一倍的油,卻只得到 50% 的增益,這樣子划算嗎? 先感謝前輩不厭其煩的回答 划不划算.....看情況啦~~ 不過.低旁通比的發動機在技術上是否比高旁通比的發動機更難做? |
Zenobia 於 2004/02/11 20:0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低旁通比的發動機在技術上是否比高旁通比的發動機更難做? 看旁通比多高囉,客機那種真正的高旁通比很難做,因為客機有很多噪音和排氣限制;戰機的這種 0 到 1 之間的旁通比,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如果推力要求一樣的話,旁通比高一點比較難做,因為旁通比高的推力較低,必須靠其它技術來提昇推力,像增加壓縮比之類的。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2/14 00:5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我問個比較奇怪的問題 美國的C-5及C-17可以運載戰車 |
雪風 於 2004/02/14 01:0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那麼俄羅斯的IL-76及烏克蘭的An-70 >>能運載戰車嗎? 可以的,但MBT等級的戰車好像只能一輛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2/14 01:0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可以的,但MBT等級的戰車好像只能一輛 而MBT等級的戰車是那一款? |
雪風 於 2004/02/14 01:2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過Il-76裝載T-72的照片,那T-64應該也不成問題,T-80和T-90就比較重,需要查一下資料 |
EFA 於 2004/02/14 14:1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旁通比多高囉,客機那種真正的高旁通比很難做,因為客機有很多噪音和排氣限制;戰機的這種 0 到 1 之間的旁通比,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差別,不過如果推力要求一樣的話,旁通比高一點比較難做,因為旁通比高的推力較低,必須靠其它技術來提昇推力,像增加壓縮比之類的。
|
EFA 於 2004/02/14 23:1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小弟不才.又來問些丟臉的問題... 日前小地在他網與人討論到玻璃化坐艙的問題 就是電子儀表要吃電.而電是從發動機來發電的.請問一下.如果發動機失效.那機上還有沒有電容設備可以暫時撐一下? 或是備用的發電機(不靠發動機)來發電呢?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2/14 23:1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沒有!掛了就是掛了......... |
Luftwaffe 1946 於 2004/02/15 05:4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 EFA: There is an option. The ram air turbine(RAT) can provides emergency electrical power A RAT is located at the roof on the top of the EA-6Bs left wing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2/15 09:3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過Il-76裝載T-72的照片,那T-64應該也不成問題,T-80和T-90就比較重,需要查一下資料 那麼IL-76可以空運俄國及東歐國家現役的MBT? |
Zenobia 於 2004/02/15 10:2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如果發動機失效.那機上還有沒有電容設備可以暫時撐一下?或是備用的發電機(不靠發動機)來發電呢? 有的,有 APU (Auxilary Power Unit),通常是一具小的燃氣渦淪發電機;現代的 APU 往往還有附加功能或跟其他系統整合,所以會看到一些怪名字,不過最基本的功能都是在發動機掛了後還能發電,以及再啟動發動機。 |
EFA 於 2004/02/15 19:0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了解! 多謝各位前輩的解答^^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2/16 14:2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蝦米是轉型衛星通信系統(TCSS)? P.S. 在中國國防科技資訊中心網看到的........ |
FAF 於 2004/02/17 03:0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各位前輩不好意思..... 小弟是新手菜鳥一隻,看前面的文章有提到空戰教材似乎是flak前輩寫的? |
清潔工 於 2004/02/22 00:3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ransfer 大雪滿弓刀 於 2004/02/20 18:09 請問『中共中共M-9、M11A導彈圓周誤差率(CEP),分別為30到50公尺及10到30公尺』是真的嗎? -------------------------------------------------------------------------------- E-2T的偵測能力在400Km左右,若是ROCAF把E-2T部署在台灣以東的太平洋上,再派一小隊戰機保護,在理論上,只有少數戰機能用繞大圈的方式來威脅E-2T,還是以一定傷亡率的代價,直接穿透台灣本島上的防空網來對E-2T進行襲擊。 而M-9, M-11導彈屬於短程彈道飛彈,和LGM-118A Peacekeeper(MX)和平守護者飛彈並不是同等級的! 根據FAS的資料,M-9的CEP約在600公尺,而M-11的則約在200公尺。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是美國國防部擁有,開放給全球使用,系統由24枚衛星組成,全數為美國擁有。 -------------------------------------------------------------------------------- 補充一下:中共已經有了自己的GPS--北斗系統 -------------------------------------------------------------------------------- 北斗系統有多少枚衛星???只有兩枚,並不足夠替供精確導航資料! -------------------------------------------------------------------------------- 中國的”精確”彈道飛彈只要美國不爽 -------------------------------------------------------------------------------- 請問專家一下 壹 GPS可以修改參數讓飛彈打回去嗎? 貳 美軍的衛星可以干擾中國的衛星定位嗎?? -------------------------------------------------------------------------------- GPS是一個導航系統,若果把訊號修改到讓飛彈打回原位,豈不是天下大亂???? --------------------------------------------------------------------------------
-------------------------------------------------------------------------------- 先感謝貓貓前輩回應 -------------------------------------------------------------------------------- 在導彈升空被導航衛星偵測到時 可以*暫時性*改參數嗎? -------------------------------------------------------------------------------- sorry 敝人常常看中國和各國的資料 可能誤用名詞 請大大您包涵 當然會造成全世界混亂兩三分鐘 但是時間粉短應該影響不大吧
-------------------------------------------------------------------------------- 一般彈道飛彈,依靠的是慣性導航系統,在發射前要把本身坐標和目標坐標輸入飛彈的導航系統中,別忘記,慣性導航系統是會有誤差的,而GPS則能夠精進發射點和預算命中點的坐標,但不代表彈道飛彈能準確地命中目標,況且在如此高速下,彈頭和空氣磨擦,令空氣出現離子化現象,阻擋電波的接收,況且,美國會開放GPS的P Code給PRC嗎?? 另外,我是她,不是他!!! |
BTT 於 2004/02/23 12:5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教台灣各型防空飛彈 最遠的可以打到那裡? 我對中國的戰機攻擊有點疑問 請問如果打的到的話 |
XF 於 2004/02/23 14:5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教台灣各型防空飛彈 最遠的可以打到那裡? 我對中國的戰機攻擊有點疑問 是一起飛 已經到了我防空飛彈陣地的射程 還是要飛到海峽中央才打的到? >請問如果打的到的話
|
SANJYSAN 於 2004/02/23 20:1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15的所有雷達模式附圖簡介(圖是從janes的某game裡面抓下來的): http://homepage1.nifty.com/avionics/jf15/radar-mode.html 陸空通吃的下一代老美預警機MC2A,以前flak介紹過的那個: SAR/GMTI的簡單說明,重點是他附的那個照片: |
kde 於 2004/02/24 03:4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中共他們有無進行電子反制也是 要注意的,這也會影響防空飛彈的命中 >率的唷! 不知道下面那句是否為真?? 若是這樣的話 讓我們一起唱: |
toga 於 2004/02/24 11:4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當然不是真的.............對於美軍這等攻勢三軍而言, 無差別電戰干擾還不如別干擾 尖端的電戰干擾藝術絕非不分敵我的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全頻譜亂擾一通, 而是在精確接收對方雷達訊號源之後予以徹底分析編碼, 再專門針對其波段頻率模式產生最適宜的干擾阻斷波束或誘餌假訊號, 並精準的指向敵方雷達信號源方向, 在產生最佳干擾誘騙效果之餘, 同時也對周遭友軍的影響減輕至最低 |
toga 於 2004/02/24 11:4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當然不是真的.............對於美軍這等攻勢三軍而言, 無差別電戰干擾還不如別干擾 尖端的電戰干擾藝術絕非不分敵我的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全頻譜亂擾一通, 而是在精確接收對方雷達訊號源之後予以徹底分析編碼, 再專門針對其波段頻率模式產生最適宜的干擾阻斷波束或誘餌假訊號, 並精準的指向敵方雷達信號源方向, 在產生最佳干擾誘騙效果之餘, 同時也對周遭友軍的影響減輕至最低 |
toga 於 2004/02/24 11:4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當然不是真的.............對於美軍這等攻勢三軍而言, 無差別電戰%A |
FAF 於 2004/02/24 15:5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想請教SEAD與DEAD的不同點? 好像後者是不管是誰先摧毀再說? |
FAF 於 2004/02/24 15:5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15的所有雷達模式附圖簡介(圖是從janes的某game裡面抓下來的): Janes F-15............我手頭上只有Janes USAF.....正在肖想Lock-ON中 :P |
TTSO 於 2004/02/24 16:2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LOMAC出了呀,不過航電還是無法與Falcon4+SP3相抗衡 (航電: Falcon4+SP3 > Janes F/A-18E > Janes F-15E > LOMAC) btw, Falcon4 SP4快出了喔
|
EFA 於 2004/02/24 19:0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尖端的電戰干擾藝術絕非不分敵我的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全頻譜亂擾一通 現在的科技好像還沒到360度全方向全頻譜的同時干涉吧?? |
FAF 於 2004/02/25 01:0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航電: Falcon4+SP3 > Janes F/A-18E > Janes F-15E > LOMAC) >btw, Falcon4 SP4快出了喔 原來如此.....多謝TTSO前輩指教了...... 聽說Falcon5前會先出個Falcon OIR |
FAF 於 2004/02/25 01:0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過航電還是無法與Falcon4+SP3相抗衡 對了,SP是?我只知道有玩家MODE..... 還有小弟肖想Lock-ON....指的不光是遊戲....還有整個電腦配備.......光換張夠力的顯示卡我就要吃不消了.........:P |
貓貓 於 2004/02/25 09:4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SEAD,Suppressuion of Enemy Air Defense,是指壓制敵人的防空系統,在過去和現在的戰爭中,美軍皆用被動歸向的高速反輻射飛彈射向構成威脅的敵方雷達。此一方法的問題是,若雷達關機,不再發射電波,HARM便失去目標。只能令敵人的防空飛彈系統在Wild Weasel在場的時候失去作用。 而DEAD,Destruction of Enemy Air Defense,則是指摧毀敵人的防空系統,在未來的戰爭中,用精確制導武器向構成威脅的敵方雷達進行打擊,直接摧毀敵人的防空系統,令它在戰爭中不能再起作用。 |
toga 於 2004/02/25 09:5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現在的科技好像還沒到360度全方向全頻譜的同時干涉吧?? a: |
kde 於 2004/02/25 10:0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現在的科技好像還沒到360度全方向全頻譜的同時干涉吧?? 這個應該沒那麼困難 尤其是針對敵方雷達所會使用的頻段 因為就我所知大部份簡單的天線都是非指向性的 例如很多人手機上那一根 希望由比較清楚的人來回答 |
TTSO 於 2004/02/25 10:0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有關Falcon4的事情去 http://www.fox3.idv.tw/ 討論去吧...:) 不然會OT越來越遠...:p |
EFA 於 2004/02/25 20:3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問題的重點不在於做不做得到, 而在於根本不能這樣作, 無論硬軟殺, 現代電戰是必須講求敵我識別與精確定位干擾, 傷敵不害己的. 請問各位前輩 |
flak 於 2004/02/25 21:0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全向天線的角度是360度,所以功率也都被平均掉了。 |
EFA 於 2004/02/26 20:2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全向天線的角度是360度,所以功率也都被平均掉了。 假設~~(假設啦)~如果天線功率夠.全頻譜的干擾器是否能夠不干擾友機? |
flak 於 2004/02/26 21:0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假設~~(假設啦)~如果天線功率夠.全頻譜的干擾器是否能夠不干擾友機? 當然~~不行~~ |
FAF 於 2004/02/27 00:2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干擾與否最重要的不只是功率而是天線只和波束項能力吧...... 不然功率越大,本來就會干擾友機的天線不就干擾越大 |
EFA 於 2004/02/28 01:5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當然~~不行~~ 謝謝^^
請問一下各位前輩 |
Mr. Anderson 於 2004/03/08 19:1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這期全防還是尖端有介紹了所謂重失速,文章中提到所謂進入重失速的窗口非常小,空軍IDF飛行員 應該避免飛入,可是我看他的圖解,似乎在作垂直奪命剪刀..err..垂直剪式動作時,相當容易進入重失 速的第一動,不知各位飛行教官有何看法?我不太相信空軍會無聊故意進入這個窗口..除非是要表演傳 說中朝向天國的倒數計時 (詳見名偵探柯南OVA)動作,來使敵方雷達脫鎖?? |
flak 於 2004/03/08 20:1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可是我看他的圖解,似乎在作垂直奪命剪刀..err..垂直剪式動作時,相當容易進入重失速的第一動 我沒研究過該文,不過由於IDF的基本纏鬥武裝還是機砲與IR飛彈,沒有高偏軸能力,所以還是有可能施展奪命剪刀腳的(尤其在練習機砲空戰時)。 |
XF 於 2004/03/09 21:2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引toga兄在2004新武器大觀園兼討論區 的NO:76_11中一小段,來問一下前輩們 :可能採用AESA尋標器+Conformal array seeker technology,off-boresight高達155度以上
|
toga 於 2004/03/09 21:4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Conformal array seeker technology:適型尋標器陣列科技 off-boresight:離軸視角 簡而言之, 在飛彈兩側彈身上安裝側後視主動雷達尋標器天線陣列, 使飛彈尋標器的視角高達左右各155度, 使飛彈能直接鎖定位於本機側後方的敵機目標, 達到”真.越肩迴馬一刀斬”的無上境界 |
京王線 於 2004/03/11 17:0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好意思 我的問題比較不入流。 請問、日本的風洞性能如何? 又、日本f2的風洞試験是全部在日本作的還是前半在日本作試験、後半則移動到美國? |
焦慮的蒲公英 於 2004/03/11 20:0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一下 經國號的座艙罩到底是側開還是後開式的? 我看到有側開也有後開的 量產型都是後開的嗎? |
小毛頭... 於 2004/03/27 13:4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殲-10雷達是ZHUK改良系列的ㄇ,優勢在於~?? 2未來殲-10發展成雙發或是成為未來中共航母的載艦戰機機會大不大~??要是發展成雙發型的殲-10那麼雙發型的殲-10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優勢~? 3,殲-10有沒有具備一定的匿蹤能力?,是否有塗裝反射雷達波的材料,或是本身鴨式佈局的設計,是否有助於匿宗的效果~? 4殲-10採用跟EF-2000鴉式佈局為設計的戰機,兩者在的鴉式佈局有差別ㄇ?常聽別人說殲-10的鴉式佈局跟EF-2000差很多,到底是差哪裡~? 5,殲-10未來的引擎比較可能是搭配AL-37FU還是AL-41F~?向量推力方面的引擎,殲-10有可能配備ㄇ~? 6,未來殲-10總體而論,面對亞洲或歐洲的新一代戰機,例如歐洲的三劍客,亞洲日本的F-2南韓F-15K之系列戰機,到底殲10整體來看有沒有佔什麼優勢~?在纏鬥上或視距外~? |
toga 於 2004/03/27 21:2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殲-10雷達是ZHUK改良系列的ㄇ,優勢在於~?? A: 殲十的雷達有俄製, 以色列製, 與自製三種說法, 目前似乎以俄製ZHUK衍生型最為可信, 理論上, 其具備有現今絕大多數中國戰機所不具備的遠程多目標攻擊/使用射後不理BVRAAM的能力, 因而能抵消目前台灣在此一領域上的優勢.
鴨式佈局設計對於匿蹤外型不但無利, 反而有害, 所以老美空軍所有新一代有人/無人戰機中, 無機採用鴨式佈局設計, 一位老美戰機工程設計師的名言:”前翼設計最佳的擺放位置, 就是在敵人的戰機之上” 各種軍機的正面最小雷達截面積: (傳統戰機) (雷達低可視度戰機) (匿蹤戰機) 老美新世紀無人戰機匿蹤科技發展目標....................0.0000001平方公尺級 先進洲際彈道飛彈MIRV核彈頭............................0.00000001平方公尺級(這也是何以一旦核彈頭自洲際彈道飛彈分離, 想要攔截幾乎就是天方夜譚的主因之一)
賽留特集團的引擎提升方案乃公司自費發展,目前俄羅斯空軍與蘇愷集團所出資支持的提升方案則為土星集團所提出者;土星集團之方案為換裝新型turbine,其效率由目前的0.86~0.87提升至0.92~0.93,如此一來有兩種選擇:一是引擎推力提升至31,437Ib,二是維持原有推力,但是引擎操作壽命延長兩倍半. 在TVC方面,一種由賽留特與KLIMOV集團合作研發,可全向式偏折十六度的Klivt軸對稱向量噴嘴,目前已完成四百小時以上的地面測試. 俄國佬聲稱, 類似的升級改良未來是有應用到國外客戶的遠景可能 此外中國也有自製先進渦扇引擎(WS-10)與TVC的開發計畫, 是以不能排除殲十未來改用自製先進渦扇引擎(WS-10)與TVC的可能性.
不過無論殲十還是歐洲三劍客, 都擁有多項預定未來十至十五年間陸續實施的改頭換面大規模性能提升方案計畫, 因此他們最終的高下優劣, 可能還是要取決於各自的改頭換面大規模性能提升方案計畫能落實多少而定, 有待後續觀察. |
小毛頭... 於 2004/03/28 19:0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謝謝Toga前輩的解惑... 再請教一下Toga前輩,中國目前國產的中程AAM/PL-12在總體性能方面跟台灣的TC-2兩者性能相比,誰比較優秀..?? 還有台灣的IDF在面對中國的FC-1戰機,纏鬥上IDF佔有什麼優勢ㄇ?雖然曉得台灣的IDF要跟FC-1碰面很難..但畢竟是假設性問題,希望Toga前輩的指教 |
kkk 於 2004/04/04 18:2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中程AAM因為不知道, 老共的PL-12到底是啥樣子所以很難比較 不過若是要比FC-1及IDF的話, 我個人覺得倒是可以討論 兩架飛機都是屬於輕型及中低空作戰的飛機!!! 因為IDF的發動機性能不佳及飛機本身設計就不適合高速飛行 所以我估計30000尺以上, IDF的勝率挺低的 至於中低空的機動性能, 由於老共自己說FC-1的機動性能 與F-16非常接近, 以IDF的機動性能實際上與F-16有段差距 (這是空軍也承認的), 那似乎意味IDF相對FC-1沒有啥勝算 , 不過我對FC-1能有跟F-16相同的機動性,實在有點純疑 ,所以我覺得在中低空平手的機率是滿大的!!!!!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04 18:3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一下 經國號的座艙罩到底是側開還是後開式的? 我看到有側開也有後開的 量產型都是後開的嗎? F-CK-1A單座量產機型是後開式 |
unnamed 於 2004/04/04 19:5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一下 當我們用天弓去攻擊內陸剛起飛的戰機時 有沒有可能也被S300 硬殺 Vice versa.... |
貓貓 於 2004/04/04 23:0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主要問題是雷達水平線的問題,除了飛彈系統本身擁有外來的目標導引,否則,雷達能看見的高度和距離會受地球曲度的影響 |
unnamed 於 2004/04/04 23:2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過當天弓/S300 要擊殺遠處的機群時 會採取經濟拋物線彈道的話 不是會很容易飛的很高 加上彈體RCS 應該也不小 |
Match 於 2004/04/07 00:0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有哪位大哥知道垂直俯衝轟炸對飛行員的威脅嗎?? |
BTT 於 2004/04/17 13:0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教一個問題笨問題 為何中國系列戰機, 外形看起來, 鋼版好像很不結實的樣子 我知道當然不可能不結實(就算是新機, 看起來也好像很舊一樣) 為何外觀跟西方世界國家, 如美國F系列的差那麼多? 對了, 還有我們的IDF看起來, 也有那種中式戰機的感覺 對不起 我的描述能力很差, 希望大家看的懂我在說啥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17 19:4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為何中國系列戰機, 外形看起來, 鋼版好像很不結實的樣子 我知道當然不可能不結實(就算是新機, 看起來也好像很舊一樣) 飛機蒙皮用鋼板?哇~~~~哈哈哈哈~~~~~~~ 蒙皮多是航空用鋁板壓製而成 |
ra 於 2004/04/17 21:0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也有鋼的,蘇聯設計用於超高速飛行的型號(例如大名鼎鼎的MIG25系列)就喜歡採用鋼材,避免鋁材無法承受高速飛行就採用合金鋼(我記得是鎳鉬合金鋼材),也可以避免複雜昂貴的鈦合金加工,事實上我們國家一直很希望自己能生産用合金鋼材構型的飛行器,可惜還沒有一種量產型的飛行器需要鋼板來做表面結構^0^ 我想提問的先生意思是指我國的飛行器表面有比較明顯的柳釘頭,板材延展屈伸的程度看起來比較生硬突兀,看起來就像早期的坦克或者艦艇,特別粗糙簡陋,很容易散架的樣子,沒有英美法那樣流暢的表面構型和表面加工工藝,噴漆鍍膜工藝也較差,這當然説明中國的生産工藝還比較簡陋,大工業化生産的能力比較低(特種自動焊接的能力一般),生産質量水平雖不同的生産時段區間有較明顯的起伏(熟練技工在中國是極度稀缺資源),而且基於成本控制的考慮,也不宜追求太高的表面加工工藝,只要不會對飛行機動控制造成嚴重干擾(比如整個梁架、翼面扭曲變形或者氣動面出現明顯的導流溝槽),在飛行器可以自行修正控制的範圍内,加工工藝差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要想細緻好看最好不要指望中國的工業品,我們的工業品只能保證在相對低的成本下達到一個相對低但是可以接受的技術水準和產品質量,如果我們的工業能力很強,也不用從日本進口自控車床和聯合加工機組了 |
BTT 於 2004/04/17 21:5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十分感謝 Luke-Skywalker and ra 指點 |
小安安 於 2004/04/20 19:4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一下中國的蘇愷-27SMK使用的是ZHUK-27還是ZHUK-M雷達..??兩者有什麼差別? |
小安安 於 2004/04/20 20:0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個人有一些搞不太董... 在請教一個問題問一下各位前輩囉...謝謝 中國SU-30MKK之前第一批使用的雷達是ZHUK-M還是N001VE~??......現在中國SU-30MKK都已經開始使用ZHUK-MS雷達了ㄇ? |
John 於 2004/04/23 23:0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討論一下 PL-12真的好於R-77? 請看下文: (http://www.uscc.gov/researchreports/2004/04fisher_report/7airforcesystems.htm) In 2001 full size representation of a new medium-range AAM was reveal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ck-up of the Chengdu FC-1, and full size photos of the same missile appeared in early 2002. Initially known by its export designation SD-10,[136] in late 2003 it was learned the official designation is PL-12.[137] In mid 2002, Russian sources revealed its designation as Project 129 AAM, which also noted that it combines active radar seeker technology from the Russian Agat Bureau with a PRC missile motor capable of a longer range “lofted trajectory.” [138] With this combination, the SD-10 may exce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77.[139] Early reports noted it had a 80km range[140] but later Louyang brochure data put the range at 70km.[141] Its advertised speed of Mach 4, however, does handily exceed the speed of the R-77. At the 2002 Zhuhai Airshow, however, Louyang officials denied that the SD-10 was based on Russian components.[142] This does not discount that the SD-10/Project 129’s active radar could be based on Agat technology. At any rate, it is clear that this program is in a stage of advanced testing--20 missiles that had been tested by November 2002. According to an AVIC 1 official fully guided SD-10 tests will take place in early 2004 and an early production batch will be ready by mid-2004.[143] Reportedly, it will first be used on new Shenyang J-8II fighters and later on Chengdu J-10s when they become operational.[144] Pakistan is likely to be the earliest customer, the PL-12/SD-10 integration with the Chengdu FC-1/JF-17 fighter may not happen until 2006.[145] Advanced versions of this missile may also arm the PLAAF’s next 5th generation fighter. Louyang officials note their interest in ramjet propulsion to give this class of missile longer range and they acknowledge their interest in developing a ship-launched versions of the SD-10. [146] A ground launched version is reported to be in testing.[147]
|
John 於 2004/04/24 01:1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14_204 SU-30MKK第一批使用的雷達是還是N001VEPD的,SU -30 MKK2使用ZHUK-MS,SU-30MKK3開始使用ZHUK-MSFK,SKOLPassive phased Array雷達. |
toga 於 2004/04/24 11:2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依照今年一月號AIR INTERNATIONAL月刊專文說法, SU-30 MMK2用得仍舊是N001VEP外銷性能降級版雷達. 俄國佬對中國還是懷有一定程度戒心, 至今不肯輕易出售其一流檔次的機載航電配備與之, 有消息說中國因為認知俄國佬短期內不會出售比目前SU-30 MKK更高檔次的配備予之的事實, 所以才會那般積極運作, 希望歐盟對其解除軍武禁運........... 一月號的AIR INTERNATIONAL月刊介紹俄羅斯對現役側衛家族的升級改良計畫-Su-27SM計畫 1. 改良計畫由蘇霍伊設計局與KnAAPO集團為主要負責承包商,最終目標是使側衛戰機能在俄羅斯空軍中持續服役至至少2032年以後;目前初步升級計畫是以售予中國的Su-30MKK(2000~2003年間交貨七十六架)為藍本基礎,部分系統性能更形擴充而來. 2. 航電系統:原先的類比機械儀表被兩大(7*5英吋)一小(文中未提及其尺寸大小,不過看圖片所示,其螢幕面積約略為前者的1/3左右)的俄製MFI-9 LCD所取代,和售給中國的SU-30MKK不同,SU-27SM上的類比機械儀表已經全面降極為緊急備分之用.此外,SU-27SM也換裝全新的SILS-27 HUD,A737 GPS導航系統,以及新型的通訊系統,飛控系統亦由原先的類比線傳+機械備分升級為全權數位無憂慮線傳飛控系統. 3. 火控雷達:目前採用的是自N001升級而來的N001V,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老俄最近賣給中國的二十八架SU-30MKK2,用的則是N001V的外銷性能降級版:N001VEP,據說老俄保留相當程度的敏感技術不傳. 雷達型號:N001/N001VEP/N001V 未來SU-27SM戰機上N001V預定將進一步換裝PERO被動陣列天線,透過應用新的製程科技,使用PERO被動陣列天線的N001改雷達不但重量減少120公斤,多目標接戰能力亦可望大幅提升至追15打6~8,而且新天線的造價據說還不會比現有天線貴到哪裡去......如果一切發展順利的話,這款“新”雷達將可在2005年左右進入實用化階段. 4. 可使用的新武器: 5. AL-31F發動機性能提升計畫: 賽留特集團的引擎提升方案乃公司自費發展,目前俄羅斯空軍與蘇愷集團所出資支持的提升方案則為土星集團所提出者;土星集團之方案為換裝新型turbine,其效率由目前的0.86~0.87提升至0.92~0.93,如此一來有兩種選擇:一是引擎推力提升至31,437Ib,二是維持原有推力,但是引擎操作壽命延長兩倍半. 在TVC方面,一種由賽留特與KLIMOV集團合作研發,可全向式偏折十六度的Klivt軸對稱向量噴嘴,目前已完成四百小時以上的地面測試. |
toga 於 2004/04/24 11:5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討論一下 PL-12真的好於R-77? 請看下文: (http://www.uscc.gov/researchreports/2004/04fisher_report/7airforcesystems.htm) In 2001 full size representation of a new medium-range AAM was reveal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ck-up of the Chengdu FC-1, and full size photos of the same missile appeared in early 2002. Initially known by its export designation SD-10,[136] in late 2003 it was learned the official designation is PL-12.[137] In mid 2002, Russian sources revealed its designation as Project 129 AAM, which also noted that it combines active radar seeker technology from the Russian Agat Bureau with a PRC missile motor capable of a longer range “lofted trajectory.” [138] With this combination, the SD-10 may exce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77.[139] Early reports noted it had a 80km range[140] but later Louyang brochure data put the range at 70km.[141] Its advertised speed of Mach 4, however, does handily exceed the speed of the R-77. At the 2002 Zhuhai Airshow, however, Louyang officials denied that the SD-10 was based on Russian components.[142] This does not discount that the SD-10/Project 129’s active radar could be based on Agat technology. At any rate, it is clear that this program is in a stage of advanced testing--20 missiles that had been tested by November 2002. According to an AVIC 1 official fully guided SD-10 tests will take place in early 2004 and an early production batch will be ready by mid-2004.[143] Reportedly, it will first be used on new Shenyang J-8II fighters and later on Chengdu J-10s when they become operational.[144] Pakistan is likely to be the earliest customer, the PL-12/SD-10 integration with the Chengdu FC-1/JF-17 fighter may not happen until 2006.[145] Advanced versions of this missile may also arm the PLAAF’s next 5th generation fighter. Louyang officials note their interest in ramjet propulsion to give this class of missile longer range and they acknowledge their interest in developing a ship-launched versions of the SD-10. [146] A ground launched version is reported to be in testing.[147]
a: SD-10/PL-12的開發時程比劍二晚了十年以上, 因此如果劍二沒有與時俱進的話(就目前已知的公開資訊, 未聞劍二有明顯推陳出新的升級舉動〔何況200多枚的產量也實在很難有大規模升級的效益〕, 而美國的AIM-120則已經歷經A --> B --> C --> C4 --> C5 --> C7多次升級改良矣, 且未來十年內至少還有兩次階段升級計畫), SD-10/PL-12拜使用較晚近的尖端科技之賜而能有更高的性能表現, 也並不足以為奇. |
John 於 2004/04/24 13:0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 Toga Thanks. now I understand that compare PL-12 to AIM-120 is more pratical, I got some reference materials from other English weapon forums commonly agree that PL-12 may be a bit more advance than the earlier version of AIM-120 in some area. Thats why I was strange, Now I know AIM-120 also got so many up-comings. But to your comments on SU-30MKK, I do have some diffferent views on its Radar versions: http://www.uscc.gov/researchreports/2004/04fisher_report/7airforcesystems.htm Then how about Malaysia and Indonesias Su-30MKM and Su-30? Theres no comments on them at all! ( Im now try to improve my big5 input skill of NJSTAR , coming soon, hehe...) |
John 於 2004/04/24 13:1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Oops... Forget to:收尾! The two links are: http://www.uscc.gov/researchreports/2004/04fisher_report/7airforcesystems.htm |
小毛頭... 於 2004/04/24 13:5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謝謝 Toga以及各位前輩們的指教~!! 小弟最近對於戰機的高攻角有一些疑問~?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4 17:2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請問有哪位大哥知道垂直俯衝轟炸對飛行員的威脅嗎?? 那是二次大戰時期普遍的轟炸方式之一 |
大何 於 2004/04/24 17:4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二戰時就曾發生過整隊的Ju87同時墜地 無一生還的案例 後來德軍才研究加裝 投彈後自動拉起機構 另外一點 我看中國的飛行員 都沒有看過他們穿抗G衣的照片 他們的體能真的那麼好嗎 手套也是戴一般的工作棉手套 真的是怪怪的 |
ra 於 2004/04/24 18:2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JU87那套自動拉起改平裝置早在試生産型機A0上就有,用不着到大戰期間去改裝,更用不着讓整隊的飛機撞到地面上才會意識到有這個需要,實際上在戰爭期間有一些JU87沒有及時拉起而墜機的原因是飛行員爲了確保命中而關閉了自動改平裝置,這套裝置實際上是讓飛機自己控制從俯衝投彈,效果遠不如有經驗的飛行老手自己的眼睛和感覺有效 |
ra 於 2004/04/24 18:4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我看中國的飛行員 都沒有看過他們穿抗G衣的照片 只是你沒有看到而已: http://cn.made-in-china.com/products/show/freemember/prod/zY5NQM/mic/made-in-china.html 不過手套恐怕用不着加壓,只要能保暖就可以了,說實話棉紗手套的觸感比一般的皮質膠質手套要好,棉紗手套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座艙有明火的情況下它會很快燃燒起來,不過一般而言在現代飛行器中這個問題反而很次要 |
Luke-Skywalker 於 2004/04/24 20:4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二戰時就曾發生過整隊的Ju87同時墜地 無一生還的案例 後來德軍才研究加裝 投彈後自動拉起機構 可否告知資料來源 |
ra 於 2004/04/24 21:3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如果我沒有猜錯,這位先生看的是《攻擊高度4000》?堶悸漱@段文字,按照那?堛滌O述,德國空軍在波蘭因爲這個原因一次行動中就損失了76團一大隊整個第二中隊和部分第三中隊的JU87,因爲當時在地面云高太低,根本看不到地面,儅這個中隊穿雲尋找目標的時候飛機全部撞地,不過這其實是應該算在突天氣變化的賬上,在大隊出發之前根本沒有人發現目標區正在出現大霧天氣,也就沒有人通知出發的機隊,整個編隊按照錯誤的氣象資料進入攻擊地區,並在尋找目標的過程中遭到意外損失,這和飛機本身的設計以及戰術行動的規劃並無直接聯係,如果有人通知編隊目標區出現大霧,地面能見度不超過100米,那麽這種損失是可以避免的 |
大何 於 2004/04/24 22:4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ra兄 您說的那種抗G衣也太高檔了 應是全身型的 一般台灣軍方很少有人穿那種的 大部分是只有腰腹 部及腿部有作用的那種 真的 看到很多照片 只有 看到他們穿綠色上衣和藍色長褲 另外 歐美軍方飛行員常戴的手套 是手掌部分為皮質 手背為編織材料(材質我不知道)但是這個皮質部分 很薄 所以觸感相當好 連台灣玩生存遊戲的朋友也 有人戴 是不是攻擊高度4000米 我忘了 |
rockitten 於 2004/04/26 13:52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今期Australian Aviation (2004年5月號) 上一期比較F-22和JSF的續篇,討論JSF的計劃風險 |
flak 於 2004/04/26 14:4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2.老問題,集中在X-band、Ku/K/Ka-band匿蹤的JSF在有AEW&C;的空軍面 前和沒有匿蹤好不到那,Su-27/30一樣可以在AEW&C;的導引下順利佔位 看不懂,如果對預警機的L、S頻段不能匿蹤的話,那AEW與地面雷達的差別只在於地面雷達不能偵測超低空飛行的敵機。但如果花了這麼多錢的匿蹤戰機還是只能超低空穿透的話,那大家早就作龍捲風GR7或F-15G了。 軟體整合已經把F-22玩得人仰馬翻,在JSF只會更變本加厲。 大多數的先進武器都有這樣的問題。瑞典的Erieye主動陣列雷達比起傳統雷達可以用軟體幹掉很多用硬體才能解決的問題,但軟體開發與debug的人工時成本也是嚇壞瑞典人。 |
toga 於 2004/04/26 14:5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所以挪威近來已經威脅:除非老美釋出更多關鍵技術, 否則該國可能退出發展計畫 |
toga 於 2004/04/26 18:1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JSF的航電軟體是一個比F/A-22更具野心的計劃:完全整合電戰、AESA、光電、飛控、武器的超科幻系統。軟體整合已經把F-22玩得人仰馬翻,在JSF只會更變本加厲。 a: 然而F/A-22有著更嚴重的問題:由於服役時程嚴重DELAY原故, 其上的軟體系統目前已有落伍之餘, 以其中央電腦所用處理器為例, 2003年便已停產, 老美空軍在其停產前買到最後一批產品則只能足夠155架F/A-22所需, 而其預定採購架數卻是277架; 此外其目前的航電架構之能力也被認為不足以因應未來2010全球打擊任務需求, 所以其未來改採源自F-35的超科幻系統幾乎可說勢在必行之事........但是相對的, 其曼尼問題也必然雪上加霜再附贈冰雹, 因此日前GAO報告對猛禽的成本控制問題幾乎可說絲毫不抱持希望............. 人仰馬翻還不打緊, 接下來的人馬後空翻才是高潮啊...........XD 就目前所見, 採購JSF所會遇上的大多非關性能戰力的問題, 改買猛禽也只會更貴, 更無自主權與更加人馬後空翻........... |
rockitten 於 2004/04/26 21:20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看不懂,如果對預警機的L、S頻段不能匿蹤的話,那AEW與地面雷達的差別只在於地面雷達不能偵測超低空飛行的敵機。但如果花了這麼多錢的匿蹤戰機還是只能超低空穿透的話,那大家早就作龍捲風GR7或F-15G了 a:對預警機的L、S頻段不能匿蹤,但對射控和飛彈的seeker的匿蹤很好。 所以挪威近來已經威脅:除非老美釋出更多關鍵技術, 否則該國可能退出發展計畫 a:過幾天把澳洲花了二百幾million買到JSF會員資格所得到的合作和分享保證令你更吐血... 就目前所見, 採購JSF所會遇上的大多非關性能戰力的問題, 改買猛禽也只會更貴, 更無自主權與更加人馬後空翻........... a:文章的作者是袋鼠國空軍的打手,袋鼠國空軍還故意不買VSTOL版JSF以免海軍搶一堆錢弄航艦挑戰HMAS Melbourne退役後袋鼠國空軍靠F-111C獨佔了二十年的戰略打擊能力。海軍對空軍吵著要FB-22替F-111C的方法就是吵著要在神盾上裝戰斧。另一個合理一些的理由是自從Su-27系列在東南亞四處大賤賣,不少中程戰機/打擊機都因為安全空域被Su-27變態的航程和空戰能力而大大壓縮,很多以前靠空中加油可以摸得到目標,現在都因為加油機不能接近而要靠長程、匿蹤、空戰能力又強的打擊機殺進去.... 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這架飛機指是誰吧? |
Zenobia 於 2004/04/26 23:3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最近這欄好像有和軍機評論欄互換角色的感覺?不過超過兩百篇了,要來準備開新欄位囉。 |
flak 於 2004/04/27 09:2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對預警機的L、S頻段不能匿蹤,但對射控和飛彈的seeker的匿蹤很好。 如果對預警機的L、S不能匿蹤,那對地面雷達的L、S一樣不能匿蹤。 對射控與飛彈尋標器的匿蹤很好,那不用擔心預警機指引Su-27發射R-27,而是擔心地面雷達指引MiG-21發射機砲! |
toga 於 2004/04/27 11:1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文章的作者是袋鼠國空軍的打手,袋鼠國空軍還故意不買VSTOL版JSF以免海軍搶一堆錢弄航艦挑戰HMAS Melbourne退役後袋鼠國空軍靠F-111C獨佔了二十年的戰略打擊能力。 a:VSTOL是JSF家族中腿最短, 酬載最小, 呆重最重, 開發風險最高, 技術攻關與減重難度最大, 服役時程很可能最晚的傢伙, 袋鼠國又不像台灣被壓倒性的打擊武力嚴重威脅各空軍基地和跑道, 其空軍何苦自虐去淌這渾水????
無論從任何角度觀點來看, 射程超過1700公里的戰斧都是攻擊侵略性超強的武器, 老美要是賣給澳大利亞的話, 大概再難理直氣壯的阻擋BM, CM在亞洲的擴散行銷.
個人認為較可行的方式:F-35C(腿最長的F-35家族成員) + X-45C/A-45 UCAV搭配(超過4000公里的打擊作戰航程, 比有人戰機更長腿兼更匿蹤, 雖無空戰能力, 但是就算被擊落也死不了人, 更重要的是:一架F/A-22的花費就可買超過半打的這傢伙) |
toga 於 2004/04/27 12:2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對預警機的L、S頻段不能匿蹤,但對射控和飛彈的seeker的匿蹤很好。 >> a: 再者, L、S等長波段雖然有相當程度的抗匿蹤能力, 但是定位精度不如X, KU等短波段, SU-27就算能透過其獲知JSF方位, 但仍無從在中距離外有效鎖定對手和發射BVRAAM, 反觀JSF無論是透過WEDGE-TAIL預警機還是自身AESA雷達, 在中遠距離外以BVRAAM對無匿蹤力可言的SU-27先發制人似乎並不成為什麼問題(如果再能引進流星就更有把握了), 就算要硬碰硬闖關也看不出有太大的不利與風險存在, 何況印尼就目前而言預定引進的SU-30MKM的數量也十分有限, 澳大利亞空軍還有數量上的優勢. |
伊雲 於 2004/04/27 12:38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如果袋鼠國買的貨色沒辦法躲過地面雷達的目光 那樣night hawk down的戲碼就會有澳洲版的續篇................ 印尼再怎麼廢,袋鼠空軍也是得進入他們防空飛彈的部屬區 如果就JSF的任務需求,對L-band匿蹤性能不好也還真是匪夷所思 |
rockitten 於 2004/04/27 15:2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首先, 澳大利亞空軍所擔心的AWACS對手是誰???中華人民共和國嗎???就在下所知, 其潛在對手似乎在AWACS領域上並無顯著成長發展, 倒是袋鼠國自家的AWACS兵力突飛猛進, 大規模自老美引進最頂尖的AWACS科技 a:印度空軍的A-50+Su-27+加油機,目前全澳洲的西岸和北岸全都是Su-27的理論打擊區,但RAAF的75架F/A-18不少時候只有三十幾架在operate(機師不夠)....但全澳洲的西岸和北岸加起來近三千公里,自然希望CAP能飛久一些.... 再者, L、S等長波段雖然有相當程度的抗匿蹤能力, 但是定位精度不如X, KU等短波段, SU-27就算能透過其獲知JSF方位, 但仍無從在中距離外有效鎖定對手和發射BVRAAM, 反觀JSF無論是透過WEDGE-TAIL預警機還是自身AESA雷達, 在中遠距離外以BVRAAM對無匿蹤力可言的SU-27先發制人似乎並不成為什麼問題(如果再能引進流星就更有把握了), 就算要硬碰硬闖關也看不出有太大的不利與風險存在, 何況印尼就目前而言預定引進的SU-30MKM的數量也十分有限, 澳大利亞空軍還有數量上的優勢. a:澳大利亞空軍的戰略目標是深入敵境轟炸印尼首都耶加達,沿途可以來歡迎的飛機(Su-27、F-16...etc)絕對夠整個strike backage(F-111CX2)各當一次ace....印尼心目中的plan是引進1~2中隊的Su-27,這時候澳大利亞空軍的空防壓力就不少了 恐怕只有FB-22夠格, F/A-22都不見得有此本領, 但是把希望寄託在一個還不知何時搞定且外銷, 甚至能否生出都是問題的產物實在有些不切實際. 個人認為較可行的方式:F-35C(腿最長的F-35家族成員) + X-45C/A-45 UCAV搭配(超過4000公里的打擊作戰航程, 比有人戰機更長腿兼更匿蹤, 雖無空戰能力, 但是就算被擊落也死不了人, 更重要的是:一架F/A-22的花費就可買超過半打的這傢伙) a:當初RAAF最radical的opction之一:買Su-27回來把F-111C(F-15E同級)的航電+AESA裝上去....當然沒採用,但可見RAAF對航程有多執著> |
toga 於 2004/04/27 17:0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F/A-22去做掉地面雷達????啥時F/A-22要開始玩去死去死(DEAD, DEAD)任務來著???? |
toga 於 2004/04/27 17:2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整體成本超過八千多萬美金一架的新戰機, 要是這麼無法自立, 得讓F/A-22老哥替它維持空優(這也就罷了), 掃蕩地面防空系統還外帶SEAD/DEAD開路掃蕩(才277架甚至更低的產量就想一手包這麼多的任務??趕快退伍改開民航機吧, 猛禽駕駛, 先生的健康可是太太的幸福啊......XD)的話........... 老實說, 用JSF去取代F-16與F/A-18作啥???? |
toga 於 2004/04/27 17:39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當初RAAF最radical的opction之一:買Su-27回來把F-111C(F-15E同級)的航電+AESA裝上去....當然沒採用,但可見RAAF對航程有多執著 A: |
flak 於 2004/04/27 18:05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a: JSF在任務需求上suppose 對手的AWCS和地面雷達會被F-22做掉.... 對老美來說是沒錯啦,但對其他人來說就....>< 並沒有,在美國海軍,JSF是首戰兵器,在皇家海空軍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更是首戰兵器。 在美國刊物中,唯一有提到JSF在匿蹤的不足只有「角度」上沒有完全Cover,尤其是LM的單引擎迅猛龍省略了引擎尾管的雷達屏蔽物,正後方會有死角。而不是在頻率上會有缺口(而且跨越L到S頻段的缺口還真是不小的缺口)。 |
flak 於 2004/04/27 19:37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可以的話請supp、ewing、TTSO、flak和cobrachen五位老大私下把email告訴小弟,小弟把原文scan給老大評鑑.... 不是說你的翻譯有錯,而是原文雜誌有時也會出現匪夷所思之處,犯不著把所有原文解釋的責任扛到自己身上。 對我們公司自己代理軟體的原文手冊、DM,我也常常會針對其中矛盾、吹牛、瞎掰的部分拿出來與同事或客戶好好「討論」。 |
rockitten 於 2004/04/27 20:31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To flak: 不是啦,是不少討論已經到了不reference原文不行的地步,所以我才會scan原文給老大評鑑再繼續討論,否則很容易牛頭不對馬嘴 為什麼只限幾個人的原因並不是針對其他人,而是這種全文收錄的作法至少也要專重一下原作者的著作權,私下傳就好。而上面幾位大大以前在椰林就是風雲人物,他們的作風小弟至少知道他們不會拿到之後四處貼。 所以呢,五位老大check your mail please ^^ |
yuio 於 2004/04/27 21:06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首先, 澳大利亞空軍所擔心的AWACS對手是誰???中華人民共和國嗎???就在下所知, 其潛在對手似乎在AWACS領域上並無顯著成長發展, 倒是袋鼠國自家的AWACS兵力突飛猛進, 大規模自老美引進最頂尖的AWACS科技> 人家袋鼠國有意把北半球的東南亞國家納入勢力範圍,已經逐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上了....... 上次一艘袋鼠國的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引起解放軍的不快但是該艦卻毫不退讓,事後袋鼠國媒體把該國海軍大大誇獎了一番 |
flak 於 2004/04/28 10:24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不是啦,是不少討論已經到了不reference原文不行的地步,所以我才會scan原文給老大評鑑再繼續討論,否則很容易牛頭不對馬嘴 兩篇的說法其實就有矛盾。 第二篇的說法的確就如你所說的,認為JSF無法在S與L頻段匿蹤,理由是引擎與進氣道,但第一篇原文中有這樣一段:...The deep penetration and air dominance roles of the F/A-22A dictated all aspect capability, resulting in the expensive edge aligned thrust vector nozzle design, which provides good wideband frequency capability. The JSF is optimised for best stealth in the forward sector,sharing general airframe shaping rules common to the F/A-22A. The notable difference is in the serrated edge circular nozzle of the JSF, which is clearly optimized for best performance in the X and Ku-band, typical of fighter radars, SAM/AAA tracking systems and missile seekers..... 因此,後面就衍生出推論:F-22能夠深入IADS,而JSF只能攻擊前線與沿岸的目標。原因是F-22的全方位匿蹤能讓其在IADS完整的情況下,穿入轟炸內部中樞,而JSF必須從外緣的設施先攻擊起。這聽來有些道理,但也不是那麼有道理,因為JSF後方向的匿蹤缺口其實只有一個小角度,在固定目標的轟炸任務中並不一定能被發現到(可以妥善規劃進入的航線規避已知的威脅)。再加上主動誘餌、干擾機、編隊轟炸(部分負責壓制防空系統,部分穿透轟炸)等其他手段的利用下,還是可以把IADS炸一個缺口衝出去(如同沒有匿蹤科技的80年代美國一樣)。 然而,第二篇卻把第一篇中的尾管缺口放大解釋到全方位都只能對X頻段匿蹤。根據之前其他刊物的資料,我覺得第一篇的說法比較可信。 |
貓貓 於 2004/04/28 12:03 | |
Re:2004 航太科技及空軍知識問答集 Part. 1 | |
嘩..... 233篇了,開新欄吧!! 新欄連結 |
歡迎前往茶黨2005年新論壇TaiwanBBS.ORG參與討論。 以下表格僅供管理人員整理資料輸入之用